首页 -> 2006年第1期

高尔夫球场:破坏生态平衡的凶手

作者:马 晨











  
  问题的严重性出在换土所必需的沸石上。根据场地的土质,为避免日后再换,必须深挖高垫,而这也是投资者为了避免经营成本过高对设计人员的普遍要求。所以高尔夫球场一般都高出地面08~2米。因为球场面积大、坡度缓,一般人不在意,也看不出较地表高一些。中东一些地区没有这种沸石,投资者不惜花费巨资从国外进口。然而,破坏生态平衡的隐患就存在于这种沸石和球场的高度方面。
  沸石的土质疏松,一方面它不仅适宜百慕达草须根深入,长得茂密,而且还形成球场富有弹性的效果,这是其它土质所不具备的特征;另一方面,沸石土层因具备很好的“毛细”作用,缺水时可以争夺周围地下的水分,而在大雨过后,又可把雨水“转移”到周围。所以,沸石能使地面不积水,也不泥泞,因而也适用于高尔夫等室外球类运动。而欧洲、大洋洲一些具有不掺杂黏土、酸性杂石的沸石资源的国家,因修建运动场,尤其是大面积的高尔夫球场,成为沸石的主要出口国,沸石的交易也成为大宗贸易项目。
  一般高尔夫球场的沸石层都有高有低,和地表的差距约为1米左右。低于地表的那一面,在旱季会和周围的土地争水;高出地表的那一面,则在涝季向周围的土地排水。因此,在这一高一低中,无论是旱还是涝,都在水、土、肥几方面破坏了球场一带的生态平衡。
  据美国、英国、日本的有关科研人员的实地研究,根据高尔夫球场的大小、沸石层的厚薄,对周围土地产生的不良影响在6~10千米范围左右,而在气候干旱的地区,受影响的范围还要大。
  川崎说,他曾到过中东地区的高尔夫球场,那里的石油巨头不惜用黄金碓砌出草地绿茵、树木葱荣、湖光山色的小环境,而高尔夫球场周围的田地却一片荒芜的景象,惨不忍睹。雨季来临时,球场周围的田地被大片淹没。
  杀虫剂污染
  
  单一的土质、单一的草种,也导致病虫害容易发生。恐怕连打高尔夫球的人也想不到,一个球场要投入的杀虫剂是经营者要考虑的主要成本之一,数量之大,令人吃惊,而且,大量使用单一的杀虫剂会被沸石层运送到周围的土壤中,在那里大量积存,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甚至会杀死对生态平衡有益的生物。在新西兰、智利、加拿大等国,已经先后发生过因高尔夫球场的农药污染造成人畜中毒的事件。
  日本环境厅还研究发现,高尔夫球场使用的除草剂和有机磷农药对甲状腺激素有很大影响。在使用这些除草剂和农药的地方,发现了青蛙变异等现象。
  禁止修建不容易
  
  高尔夫球场极少建在市区或根本不适应农业耕作的地区。从美国的纽约到日本的东京,从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新加坡、香港到中国的珠江三角洲,高尔夫球场的周围是大片用浅绿色标示的农田和用深绿色标示的树林,“黑色”的高尔夫正侵蚀着这些生气勃勃的地方。
  有鉴于此,许多国家的政府已经颁布禁令,严禁兴建新的高尔夫球场。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反“高”分子的呼吁下做出了规定,把每年的4月29日定为“国际不打高尔夫球日”。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有下禁令的勇气,因为政府可以通过高尔夫产业取得高额税收、外汇,以及带动高附加值的旅游业。尤其是对一些拥有国有土地的政府,兴建高尔夫球场时,租让土地就能先取得一笔不菲的收益。
  而投资者对这个行业乐此不疲的原因当然是这种“不冒烟的工厂”会给他们带来滚滚财源。高尔夫球场通常实行的是会员经营制,入会会员所缴纳的会费能使投资人先收回一部分资金,再进行二期投入,这种收回投资的方式,速度之快是任何其它行业都望洋兴叹的。因此,高尔夫球场的经营者无不为如何更多地吸纳会员而绞尽脑汁。最普遍的做法是把加入该球场的会员渲染成一个比开着劳斯莱斯还体面的成功男士,但谁能想到,他们会成为破坏环境的帮凶呢?
  
  (摘自《世界文化》200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