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网友问字

作者:张碧涌











  《网友问字》一书,是献给1亿中国网民的语言文字实用工具书,由光明网负责人张碧涌主编。本书列举的365例问题均由海内外网友自发提出,由国内著名语言文字专家进行解答。这些问题涉及日常生活中容易用错、读错的字词,网上网下流行的新词语、新用法,数字及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等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鲜明的网络时代特色。下面选择若干,以飨读者。
  
  “定金”和“订金”不是一回事
  
  问:“定金”和“订金”是一回事么?我今天要签购房合同,拜托了,各位老师!(网友:王丽丽)
  答:在日常生活中,凡是预先付给的、作为成交保证的钱,既可以说“订金”也可以说“定金”。但在法律意义上,两者不能混为一谈。“订金”属于预先支付的一部分价款,不具备担保的性质;而“定金”是一方当事人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向对方当事人给付的一定数量的款项,具有担保作用和证明合同成立的作用。对于“订金”而言,如果收取订金的一方不能履行约定,交付订金的一方只可要求返还订金而不能要求双倍返还。换言之,“定金”具备法律效力,而“订金”不具备法律效力,您在签订购房合同时要特别小心。
  原先的《现代汉语词典》把“定金”、“订金”作为一个词的两种写法,新近出版的第5版根据法律意义把它们区分了开来。(杜翔)
  
  “下工夫”还是“下功夫”
  
  问:应当写“下工夫”还是写“下功夫”?(网友:zmf2mm)
  答:“工夫”跟“功夫”意思不同。“工夫”指时间,例如:
  他用了三天工夫就把这本书看完了。
  “功夫”指本领或武术。例如:
  很多外国朋友喜欢学习中国功夫。
  表示“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时,常说“下工夫”。例如:
  不下一番工夫是写不好文章的。
  除了“下工夫”外,“花工夫”、“费工夫”也是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的意思。(杜永道)
  
  “清蒸鲩鱼”的“鲩”读什么
  
  问:有一道家常菜叫“清蒸鲩鱼”,请问“鲩鱼”的“鲩”是不是读wǎn?(网友:子任)
  答:“鲩”字应读作hun。
  “鲩鱼”就是草鱼。“鲩”字早在汉代就已出现了,在古代始终是草鱼的正式称谓。如今当“草鱼”这个名字在社会上广泛流行以后,许多人反而不认识“鲩”字了。这就如同一个人经常被别人称呼小名,时间久了,他的尊姓大名反而被别人遗忘了一样。
  把“鲩”读成wǎn,是犯了“秀才认字读半边”的错误。“鲩”是个形声字,声旁是“完”,但是,以“完”作声旁的形声字并不全部读作wan,比如“浣溪纱”的“浣”读hun,“东莞”的“莞”读guǎn。所以,今后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谨慎。(由明智)
  
  “凯旋”不要加“而归”
  
  问:奥运会闭幕,许多网站上出现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凯旋而归”的标题。请问专家,“凯旋”和“而归”是否重复?(网友:屠牛)
  答:这种说法是不合适的。
  之所以会出现“凯旋而归”的说法,是因为有些人把“凯旋”误认为是胜利的意思。那么“凯旋”应如何解释呢?“凯”本义是胜利的鼓乐,“旋”在这里是归来的意思,晋代陶渊明有“投冠旋旧墟”的诗句,“旋旧墟”就是回到故里。
  由此可见,“凯旋”就是胜利归来。罗马和巴黎都有“凯旋门”,都是古代欧洲统治者为炫耀战绩、庆祝军队胜利归来而建的。
  既然“凯旋”已经包含了“归来”的意思,再加上“而归”就多余了。(张书岩)
  
  不能说“令人堪忧”
  
  问:有时在报刊上看到“令人堪忧”,请问可以这样说吗?(网友:刘昕)
  答:不能这样说。
  “堪忧”是“值得忧虑”或“令人忧虑”的意思。其中的“堪”是“可”的意思,在“堪忧”中可以理解为“值得”或“令人”。
  “堪忧”已经表明某件事情是“令人忧虑”的,因此前面再加上“令人”,就显得冗赘了。正确的说法是:直接说值得忧虑的事情,然后接着说“堪忧”。例如:
  这个地方近日连降暴雨,堤坝安全堪忧。
  这里吸毒人数上升,禁毒形势堪忧。(杜永道)
  
  “量贩”作何解释
  
  问:今天上班,发现街上好几幢大厦打出了“某某量贩”的牌子。请问专家,“量贩”一词从何而来,作何解释?(网友:苏苏)
  答:“量贩”一词来源于日语,是“按量卖”的意思,即商家提供种类繁多的产品或服务,并大量出售,价格当然比较便宜。
  “量贩”一般用于营销领域,重点强调价格低廉,如“量贩式KTV”、“量贩式大型商场”等。目前还出现了一种新的零售业种“量贩店”,主要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来销售商品,例如:
  统一超商此前在台湾主要从事便利店、餐饮及药妆业务,并与家乐福合作,共同开拓台湾大卖场量贩店市场。(戴琴)
  
  “埋单”还是“买单”
  
  问:请问餐后付帐应该用“埋单”还是“买单”?(网友:广益)
  答:应该写“埋单”。
  “埋单”指用餐后结账付款。现在也泛指付款。例如:
  谁请客,谁埋单。
  先挑选书,然后再排队埋单。
  “埋单”还常常引申为“付出代价、承担责任”。例如:
  企业出了问题,不能让职工埋单。
  “埋单”原为粤语方言词语,传到北方后,北方人也说“买单”。但是,现在的词典上仍然以“埋单”为主条,所以还是应该写成“埋单”。(杜永道)
  
  能不能说“您们”
  问:向一个人问好,说“您好”是再自然不过了;但向一群人问好就为难了,说“你们好”显得不太尊重,说“您们好”又太别扭。今天我去面试,就遇到了这种尴尬。请问,汉语里有没有“您们”这个词?(网友:狄子任)
  答:汉语中有“您们”这个词。
  “您”是“你”的敬称,如果称呼对象是几个人,可以说“您几位”。有时候,称呼对象比较多,用“您几位”显然不合适,可以用“您们”来作敬称。例如学生面对许多老师,想表示自己对老师的敬意,可以说:
  “老师们,祝您们教师节快乐!”
  面试的时候,也可以跟几位面试的考官说“您们好”。
  过去不提倡用“您们”,如今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说得比较多了。(杜永道)
  
  不能说“莘莘学子们”
  
  问:“莘莘学子”的“莘莘”是什么意思?能说“莘莘学子们”吗?(云南:宋琪)
  答:一般不能说“莘莘学子们”。
  “学子”即“学生”,“莘莘”形容“众多”,“莘莘学子”就是“许多学生”、“众多学生”的意思。
  由于“莘莘学子”本身已含有复数的意思,若后面再加上“们”,则语义重复、累赘,实属蛇足。
  同样,“莘莘学子”前面也不能带有“一个”、“几位”这样的修饰语。例如不能说:
  我是一个莘莘学子。(张双亭)
  
  “师父”好还是“师傅”好
  
  问:老板指定一位女士带我做业务,她比我大不了几岁,我该叫她“师父”还是“师傅”呢?(网友:赵平)
  答:“师父”和“师傅”是同音词,在说话时听不出二者的分别,但写出来就不一样了。“师傅”是指“传授技艺的人”,也用于对有技艺的人的尊称;而“师父”除了“师傅”的意思外,另有“对和尚、尼姑、道士的尊称”的意思。
  过去,跟师傅学艺的学生或徒弟年龄较小,而且学生或徒弟也把师傅作为自己的父辈来尊敬,再加上一般没有女师傅,所以“师傅”也常常写作“师父”,大家都能接受。
  现在情况有些变化,师傅不一定是与自己父辈年龄相近的人,而且很可能是女同志,因此,写作“师傅”较为稳妥。(李志江)
  
  “贴士”的来源和用法
  
  问:我看有的都市类报纸上开有《气象小贴士》栏目,这里的“贴士”源于何处?是什么意思?如何使用?(网友:荆晶)
  答:“贴士”是英语“Tips”的音译词,用作名词,是指“供参考的资料”或者“提醒、提示别人的信息”。
  “贴士”一词最初由香港地区按照粤语的译音而来,主要在香港、广东一带使用。后来,使用的地域范围逐渐扩大。
  “贴士”多见于报刊、网络等传媒的书面用语,如“旅游小贴士”、“家居小贴士”、“足球贴士”等,读起来让人有一种温馨、亲切的感觉。(戴琴)
  
  
  “哇塞”原来是脏话
  
  问:现在一些娱乐节目主持人,特别是女主持人,爱说“哇塞”,动作表情还很夸张。我听说“哇塞”原来是句脏话,确实是这样吗?(网友:杨颖)
  答:“哇塞”原是流行于台湾的闽南话粗口,很难听的。“哇”就是第一人称代词“我”,而“塞”则是一个表示性行为的动词,宾语省略了。本来这种粗俗的言辞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然而,先是在台湾的影视传媒上出现,后来大陆的一些影视明星又刻意模仿,结果社会上迅速流行开来。
  多数使用者并不知道“哇塞”的来历和原始意思,而仅把它当作一个表惊讶、惊叹的感叹词,认为它跟“哇呀”、“哦哟”、“哎呀”差不多。现在,这个词逐步脱离开原有意义,成为一个表达惊讶、惊叹的流行词语。(戴琴)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定价:19.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