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华裔美军士兵眼中的伊拉克战争

作者:〔美〕USDARK











  
  军人只是我的一份职业
  
  我不是军事学校毕业的,是个Pure Chinese(纯粹的中国人),我是因为找不到工作,头脑发热才进的部队。
  9·11后的空前热情已经消失了,美国人开始后悔,大部分的老百姓不再支持这场战争,兵源成了很大的问题。政府的征兵组织到处都有办事处,是交给专业的商业公司去运营的,纽约的办事处就租赁在一位杰出的华商的大楼里,我在那里做出了决定,轻率而没有通过大脑。
  我第一次踏上伊拉克是在2003年5月11日,我在伊拉克执行了8个月的任务。今年8月,我又将返回伊拉克。
  我是在纽约的FORTDRUM进行训练和开始服役的,隶属于美国陆军第十山地师突击连。有先例证明,也可能是军事教官的错觉,他们认为亚洲人适合当侦察。美军重视战地培训,很多新兵包括教官几乎一入伍就被派遣过来了,很多军事学校也派人过来,有的还带着课题。
  我们到达伊拉克后有90%的人重新被混编,我的英文并不好,和其他士兵的交往没有别的华裔那么密切,事实上,我是个比较孤单的人。最初的新鲜感在一周内就结束了,随后就是莫名其妙的恐惧,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想干,特别害怕出去,特别厌恶联合部队的各种接待任务。
  在训练的时候我都是徒手和美国人打,至于我的刀,主要是割绳子、切水果用。手枪基本没开过,发泄的时候对天开几枪,步枪使用的比较多。我很不习惯用水袋,因为背负了几十斤的水袋,跑几步你就会觉得肺活量不够了,所以还是用水壶。突击部队很多就是用塑料汽油桶装水,之后放在车上。可能用得最多的是毛巾,是那种容易干的,越多越好。
  我在伊拉克呆了不到9个月时间,但驻扎在科威特的时间有半年,总共记得是11次进出伊拉克。突击部队经常换防,退到二线接受心理和医疗检查。因为在比较平静的战场里,陆军部队的士兵需要保持旺盛的直觉。这十多次进出,我们连里损失了6个弟兄,其中缅因州就贡献了4个。我熟悉其中4个,全部是在集结时候混编认识的,其中有个口琴吹得非常不错,有时候会无意中想起他的琴声。
  在战场上海军、空军、陆军(海军包括了海军航空兵)的比例,应该是3∶2∶1。但阵亡比例是倒过来,所以海军是相对最安全的,但也是最枯燥和无聊的,其中尤其是潜艇部队。现在部队里普遍认为,潜艇续航1个月就不是人道的了,没有什么比封闭更加可怕的事情。陆地部队也是一样,例如外面很乱,被围困,上面下命令不准出去,这样的情况持续一周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在伊拉克的大栅栏里,你惟一能看到的就是天空。所以,宁愿出去巡逻也不愿被封闭,甚至可以说,宁愿死也不愿意被封闭。
  
  让我们都活着回家
  
  这三个士兵是从其他连队过来的,中间那个是狙击手,最后那个是新兵,他在一个叫安琐的地方被炸死了。(图1)
  这种年龄不大、思想单纯的新兵是军营里最多的,我觉得即便是35岁的新兵有时也像个孩子,他们不考虑未来,也没什么长远计划,把战斗看成去旅行一样。我是中国人,我不相信蝙蝠侠,但是他们相信,所以很多人因此命都没了,Lee是他在伊拉克改的名字,军牌上的名字我不记,我就这么叫他,拍这张照片后72小时他就死在检查站了。大部分士兵都想刻意地去迎合伊拉克人民,例如微笑或者打招呼,他就是这么给炸死的。他21岁,他没有抢劫过一个伊拉克人,也没有带走一勺石油,就这么结束了。
  这是霍根中士,狙击手,负责外围的保护工作。狙击手执行任务时通常可以对目标开枪,他们基本上是有杀人执照的。后期的巴格达,已经是一场狙击手之间的战争,最优秀的狙击手来自加拿大山地师。(图2)
  霍根中士说,他每击毙一名武装分子,即往森林里多走1公里。很多执行杀戮任务的西方人内心都有着巨大的矛盾。他们单纯的生活信念似乎被毁灭了,所以喜欢逃遁起来。我觉得很多老兵很潦倒,夜晚他们抽大麻来提神。有句话在狙击兵那里很流行,当记者问他打死多少人的时候,他们通常回答——我不会给你让我通往地狱的证据。
  霍根中士死于巴格达的一次伏击行动。他现在安葬在加拿大。当然他不是第一个阵亡的加拿大狙击手。
  讲个笑话,有段时间,士兵奉命去巴格达的几个市场搜查,没收首饰和工艺品(铁制)。因为好多汽车炸弹、土制炸弹就是用这种很小的从约旦或者其他国家弄来的廉价工艺品做成的炸弹碎片。有个哥们儿腰上被炸了一块,挖出来居然是枚戒指,这在部队里传为笑谈。伊拉克人用这种办法,其一说明了铁制品的奇缺和加工炸弹的简陋,同时也说明了他们的幽默,送给士兵的是真正的礼物。要是被一个结婚戒指给炸死,那绝对是黑色幽默,也许他们就是这么想的。
  后来一段时间发展到,价格低于多少的这种饰物都没收,当然也就进行了几周。后来因为太荒唐了,伊拉克人跑到司令部抗议,又都如数归还了。
  日本部队都是在联军指挥下,因为美军的干预,他们被限定了活动范围。我没有见过日本人,他们被派到了巴格达附近的几个机场负责保卫工作,也为联合国难民署做些工作,可以说是相当地受排挤,但他们为了谋求更高的国际地位只得忍气吞声。中层的军官都对日本人不感冒,例如日本人质问题,特种部队就没有出动,外交上有斡旋。这在营救西方人质的时候完全相反。可以说,人质的部分侦察工作都是由特种部队完成的,但这里更应该说明的,是特别部队由多种成员构成,如果要算,也许人质的亲戚也是成员,但这里真正很牛的人是阿富汗战场抽过来的情报人员。
  这些人员有的甚至在战争前夕就已经进入了伊拉克,他们建立了很大的关系网,这些人包括三角洲部队的成员。其实大家可能一直有个误会,认为特种部队就一定身手好,其实很多成员是中年人,或者是语言学家或者与某些特殊领域有关系。
  曾经有过这么一件有趣的事情。两个指挥官协商好了,制造了假消息要围攻一个据说有武装分子的地方,这样就制造了战地时间(war time)。战地时间是有特殊津贴的,而且根据报告的不同,会加到更高,所以两支部队开到那里对着空建筑打个半天,还呼唤空中支援,最后大家发补贴。我们连队也这么做,车开到安全的地方,拿出藏着的AK对着轮胎就是一枪,之后就回不去了,还呼叫总部说目前危险,其实大家都在睡觉了。遇到危险,在遭遇袭击的第一时间启动车内的救援装置,就是通讯兵身上的一个定位装置,会在零点几秒内发出地点、身份、部队从属、任务路线的信号。
  我们有次执行任务,有4名伊拉克武装分子在房屋里,我们是过去增援的。前面的部队喊话,里面就还枪,这边用机枪打了老半天,反正就是不出来,开着车直接撞到房子里去,那边立刻投降了。其实两边都怕得要死。很多执行任务的士兵一到大街上就把事先做好的牌子挂到车外面,上面用阿拉伯文、英文写好:我们什么都没看到,希望你们也什么都没看到。类似的牌子甚至就挂到值勤的街道上,例如,我让你活着回家,你也让我活着回家;还有,这条街已经2个月没有爆炸了,我们一起再坚持2个月吧!
  美军除了部队士兵不是公司的,其余的几乎任何方面都是商业公司,可以说整个美国军队也是按照商业公司方式在运转。我们的伙食、武器、弹药、训练、娱乐、垃圾,全部由大大小小的各种公司承包了。后勤方面的公司很多,他们几乎是一起参加战争的。由于这些公司的雇员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他们往往在为美军提供服务的同时又雇佣其他职业军人保护他们。有些公司给了雇员很高的工资,所以就相应地减少了保护支出,雇员为了高收入也默认,他们甚至不带枪在伊拉克活动,因为某些时候不带枪可能更加安全,说明你自己是个平民,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