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初任北大校长时的马寅初

作者:彭 华











  
  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对共产党与新中国的那份感情,是由衷的,也是罕见的。马寅初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马寅初是名副其实的“老北大”。1916年,经蔡元培举荐,学成回国的马寅初应聘至北京大学,任经济门(系)教授,主讲应用经济学。1918年3月,马寅初任法科经济门研究所主任,兼经济、商学门主任。1919年4月,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教务长。1927年,奉系军阀张作霖率兵入京,撤销了北京大学,将在北京的九所国立高等院校合并,成立了所谓“京师大学校”,使马寅初和很多教授离开了北京大学。
  转眼间,漫长的24年倏忽而过,1951年马寅初出任北大校长,据传,有一次在中南海开会时,马寅初向毛泽东提出了请求:“要兄弟把北大办成第一流的学府,主席您就得支持我的工作。”毛泽东笑着问:“马老,您要怎样的支持呢?”马寅初说:“不要别的,只希望主席能批准:兄弟点名邀请谁到北大演讲,就请不要拒绝。”毛泽东高兴地答应了马寅初的请求:“这个好办,我批准了。”然后又风趣地说:“马老,我给你这个尚方宝剑!”
  1951年6月1日,在北京大学红楼前面的民主广场,举行马寅初来北京大学就职的盛大典礼。
  马寅初笑容满面地走上讲台,中气充沛地说:“同学们,北京大学是我的娘家。今天,我回到了娘家,见到了红楼,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北京大学到底是北京大学!北大青年到底是北大青年!”几句话一出口,台下立即涌动起一股活跃而欣慰的暖流。
  接下来,马寅初话锋一转:“诸位同学或许要听取我的建校方针,这点不免使诸位同学失望。我认为建校方针是中央所定,一个大学校长只有工作任务,没有建校方针,一个校长应以执行中央的政策、推动中央的方针为任务,所以我今天不谈方针”,“兄弟既受政府任命我就依照政府意旨做事,希望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努力完成我们的任务”。
  在就职演说中,马寅初一再强调、一再要求师生“以团结一致的精神来发扬北大的光荣的革命传统,保持北大的学术地位,并配合国家建设工作的开展,为国家造就大批优秀建设人才”。马寅初还以校长的身份要求大家“认清时代”、“明确立场”,“所以我们现在,尤其是我们知识分子,一定要分清敌我,明确立场。不但要明确立场,而且还要站稳立场,向前迈进”。
  最后,马寅初谈到了以后的“工作任务”,“北大以后的工作,慢慢地与以前不同了。以前我们为资产阶级服务,此后要为人民服务,尤其要为工农开门“,“教工农子弟与教资产阶级的子弟,性质不甚相同。我们要晓得工农的情绪、思想、作风习惯,而后方可教得好,否则收效不宏。我们不能再以资产阶级的一套原封不动地传给他们”。随后,马寅初以“教育者必自己先受教育”一语结束就职演说。
  透析马寅初的这一席话,我们可以准确地发现:马寅初对自己身份——新时期的北京大学校长——的认认是非常清晰、非常明了的。
  正式就职演说结束后,马寅初又语重心长地说:“毛泽东主席把‘身体好’放在第一条,就是叫我们青年人先要把身体锻炼好。这是建设国家的本钱。我虽然年龄大了,每天还坚持洗冷水澡,经常爬山,我要争取再活三十年,服务三十年。”
  1952年夏秋之交,中央人民政府为了加强对北京大学的领导,特地从西北调来著名教育家、优秀的共产党员江隆基(1905—1966)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第一副校长),协助马寅初管理校务。后来,江隆基又升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1956年—1959年)。
  江隆基早年曾经在北京大学旁听,与马寅初实有师生之谊。两人在燕园晤面,一见如故,谈笑甚欢。马寅初坦率地说:“在政治上你领导我,业务上我多管些事……”江隆基谦虚地说:“哪里?哪里?您是我的老师,我是您的学生、您的助手!”后来两人精诚合作,肝胆相照,成绩斐然,令人折服。
  实际上,身为一校之长,马寅初很注意协调党政关系。不论是在浙江大学,还是在北京大学,马寅初与学校党委的领导同志们一向是合作很好的。
  1951年秋到1952年秋,中国共产党在知识分子中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思想改造运动。所谓“思想改造”,即团结、教育、改造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是知识分子的自我批判、自我否定。这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领导知识分子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具体而言,这场思想改造运动的兴起和两个人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是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一个是政务院总理周恩来。
  马寅初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后,1951年暑假,马寅初率先在北京大学设立了“暑期学习会”,组织本校职员学习40天,学习方法是听报告、读文件、联系本人思想和学校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关于马寅初其人其事,至今仍然有许多未解之处。他为什么上任伊始就组织全校职员在暑假进行以思想改造为目的的学习,即是一例。在8月1日的讲话中,马寅初是这样陈述学习的理由的,“这次学习是为诸位的好处,也是为学校的好处,中国的好处”,“政府交给我们北京大学的任务,是做全国的模范”,“要建设新中国,北大要在大学中起模范作用,搞不好,对不起国家。北大是首都的大学,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我想:北大的革命传统要保持下去,学生是进步的,教员跟着也要进步。你们怎么样?将来人一多,逼上梁山,你就非进步不可”;所以,“我们要学习,使主观思想与客观条件相一致。不要时代进步了,你的思想停止着;不要老保住你眼前的利益,维持你现在的利益,不向前进,是要落后的。坚持落后,就会变成反动,所以要学习,时代向前跑,你要跟着前进”。暑假学习结果“成效甚好”,“开学后工作效率提高不少”,“所得收益是出乎意料之外,思想未改者开始转变,已改者提高了一步”。这或许是马寅初的肺腑之言。
  周恩来也对这一学习运动显示出了特别的关心,在马寅初的邀请下,周恩来总理为北京大学教师学习会作了一个报告,并亲自主持制定了这项学习的目的与内容。
  周恩来、马寅初如此热衷于政治学习活动、思想改造运动的组织和推行,或许可以追溯至毛泽东的两次讲话。1950年6月23日,在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闭幕词《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中,毛泽东提出了要在知识界开展自我改造的教育运动,利用暑假、寒假举办教师讲习会,学习时事政治和马列主义,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教育工作的实际,在人民内部开展以批评和自我批评方法进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同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在会上指出:“对知识分子要办各种训练班,办军政大学、革命大学,要使用他们,同时对他们进行改造。要让他们学社会发展史、历史唯物论等几门课程。就是那些唯心论者,我们也有办法使他们不反对我们。他们讲上帝造人,我们讲从猿到人。有些知识分子老了,七十几岁了,只要他们拥护党和人民政府,就把他们养起来。”这些话马寅初肯定听说过。思想改造运动之付诸实施,已经如离弦之箭,就快呼之欲出了。而思想改造运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实际上来源于周恩来、马寅初的一次谈话。
  1951年9月3日,周恩来和马寅初有过一次谈话。据《周恩来年谱》记载:“(周恩来)和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谈话,听他介绍北大汤用彤、张景▲、杨晦、张龙翔等12位教授响应周恩来8月关于进行思想改造的号召,发起北大教师政治学习运动的情况,并就马提出拟邀请中央负责人为北大教师学习会作报告事交换意见。”周恩来当即表示赞同,并给予鼓励。
  9月7日,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北京大学教授中有新思想者,如汤用彤副校长、张景▲教务长、杨晦副教务长、张龙翔秘书长等12位教授,响应周总理改造思想的号召,发起北大教员政治学习运动。信中又说,“他们决定敦请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副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董(必武)老、陈云主任、彭真市长、钱俊瑞教育部副部长、陆定一副主任和胡乔木先生为教师,嘱代函请先生转达以上10位教师”。9月9日,周恩来将马寅初的来信转给了毛泽东,周恩来同时亦致函毛泽东。毛泽东对北大此举十分赞赏。9月11日,毛泽东在马寅初给周恩来的那封信上批示:“这种学习很好,可请几个同志去讲演。我不能去。”有了毛泽东的首肯,事情办起来便顺畅得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