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巴格达的陷落与美军的新战法

作者:朱增泉











  
  下面内容摘自《观战笔记——一个中国将军眼中的未来战争》一书,作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原副政委。该书是一部从中国现代军人视角看待未来战争的作品,作者针对美军新战法、信息攻心战、美英“情报门”、战俘等问题,对未来战争作出了鞭辟入里的分析。
  美军的坦克车队令人“不可思议”地穿越了巴格达。
  巴格达陷落得如此快速而“简单”,不仅出乎常人预料,也令中外许多军事家们始料不及。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小布什和拉姆斯菲尔德,五角大楼的谋士们,指挥伊拉克战争的美军将领们,都将醉心于他们用新军事思想导演出来的这场“精彩演出”。
  我们的问题仍然是:如何从军事上看懂它。
  信息化战争的完备形态是数字化战争。拉姆斯菲尔德竭力推行的“数字化战争”新理论,用美国人自己的话来概括,就是要“将缓慢而庞大的军队转变成一支轻便但迅速而精确的部队”。
  虽然由于借道土耳其受阻,也由于战局发展太快,美军第一支数字化部队第四机步师没有来得及在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全面检验,但来源于“数字化战争”理论的“精干、精确、快速”的作战指导思想,却在伊拉克战争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贯彻。美军依仗强大的制信息权,在作战行动中特别强调“抓住要点,直取要害”,自始至终把“打首都、打首脑、打中枢”作为战役重心,作为贯穿全部作战行动的焦点。
  伊拉克的要害:巴格达。
  巴格达的要害:萨达姆。
  萨达姆的要害:控制力。
  归纳:打巴格达,打萨达姆。
  五角大楼和美军将领们正是根据这样一个作战思路来导演伊拉克战争的,更是按照这样一个作战思路来攻打巴格达的。
   巴格达迅速陷落,老美心中那份得意自不必说。在一旁作壁上观的俄国将领们,却看在眼里,酸在心里。这些昔日美军的老对手们在吞下这粒酸葡萄之后,也不得不承认“美军在伊拉克演练了全新战法”。英国联合特遣部队司令、空军中将布赖恩·伯里奇也不无醋意地说,美军攻打巴格达的战术,其实同他指挥的英军在巴士拉采用的“撼树”战术差不多。也就是说,萨达姆政权是一棵树,美军的战法是使劲摇动它的树干,使树上的果子纷纷落地。一树果子,一只一只去摘多么费事,使劲摇动树干使满树果子纷纷落地,又快又省事。美军这种新战法的精义就是“抓住要点,直取要害”,不在枝节问题上纠缠。伯里奇最后换成赞扬的口吻道:“美军向巴格达的进攻不同寻常,历史学家和其它方面的学者将要花几年的时间对它进行研究,而且也将成为军校学员的必学战例。”
  伊拉克之“树”就是萨达姆,巴格达之战就是要伐倒这棵“树”。
  信息化条件下的这种新战法,超越了传统作战的思维模式,将“循序渐进”的程序倒置过来,以“点穴”、“穿刺”等作战行动,先攻要害,后及其余。它强调,初战就要对敌实施“决定性打击”,以收“敲其一点,震其全局”之效。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贯彻这个全新作战指导思想非常坚决,自始至终,一以贯之,绝不动摇。
  先看空袭——首炸巴格达,首炸萨达姆。一开战,它奏出的第一声就是这场战争主题曲的最强音:闪电式突袭巴格达。突袭名称:“斩首”行动。突袭目标:萨达姆居所。突袭器:巡航导弹、F-117隐形轰炸机、精确制导炸弹。突袭企图:一举炸死萨达姆。假如这次“斩首”行动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那么,美军将在战争史上开创一个“奇迹”:一场战争刚刚开始,便已宣告结束。小布什为伊拉克战争规定的目标有三项:推翻萨达姆政权、解除伊拉克武装、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三条,核心是搞掉萨达姆。如果能将萨达姆一举炸死,那就“毕其功于一炸”,其余两条也就迎刃而解了。可是萨达姆命大,侥幸逃过了美军对他实施的第一次“斩首”行动,又在电视上公开露面。萨达姆的这一“挑衅”行为,直逗得美军心恨牙痒,动用空中、地面、卫星、特工等各种手段,紧锣密鼓地搜寻他的行踪。4月7日,忽然有一个情报传到美军中央司令部:萨达姆又在一所房子内召集高官们开会。中央司令部立刻派出一架B-52轰炸机,向这所房子投下四枚重磅炸弹。可是萨达姆这只老狐狸太狡猾了,他让凶猛无比的美国猎鹰又一次扑空。不过,萨达姆此次挨炸之后,终于“神秘消失”了。
  从4月7日挨炸之后巴格达战局迅速起变化的情况来看,萨达姆至少已失去了对伊军的指挥控制能力。这样,美军穷追猛炸萨达姆的主要目的也算基本上达到了。
  再看地面进攻——且战且进,日夜兼程,把进攻矛头直指巴格达。地面进攻是3月21日开始的,美军从南部越过科伊边界,英军在法奥半岛登陆上岸,先在乌姆盖斯尔、法奥一线发起攻击,尔后沿着巴士拉——纳西里耶——巴格达这条由南向北的进攻轴线,兵分两路,向北推进。但美英联军不是步步为营式地逐点推进,而是坚决贯彻“直取巴格达,穷追猛打萨达姆”的作战企图,不管沿途各个要点打得下打不下,统统先作“扼要处理”,主要兵力坚定不移地向北快速前插。右路的美陆战一师还没等攻下南方重镇巴士拉,便将这块硬骨头甩给了英军第七装甲旅,它自己则绕城而过,迅速向北推进。左路的美军第三机步师越过科伊边界后,其先头部队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向北挺进,不到一天已突进200公里,很快插到了纳西里耶一线。伊军在纳西里耶的抵抗很顽强,战斗打得很激烈。但同样,美军只留下海军陆战队继续攻打纳西里耶,第三机步师主力则抽身北去,继续挺进巴格达。
  其间,由于乌姆盖斯尔、巴士拉、纳西里耶等地的伊军抵抗比较顽强,战斗较为激烈,又遇上沙尘暴,美军补给一时跟不上,美军前线指挥官中曾一度出现过“暂停进攻”的呼声,以便“进行休整、重新部署和等待增援”。有些人希望等待装备最先进的第四机步师到达后再继续进攻。但是,五角大楼和美军高层决意要把“直取要害”的作战指导思想贯彻到底。小布什在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参联会主席迈尔斯、前线总指挥弗兰克斯等人磋商后明确表示:“不能停顿”,要“继续把注意力集中在攻打巴格达上”。中国古人说:“夫战,勇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战争没有休止符。不能停,不能等,接着打。美军第三机步师、陆战一师,以及稍后从西线加入战斗的第一○一空中突击师,也包括英军的部分兵力,都“不停顿”地直插到了巴格达。插得最快的第三机步师所属第七装甲骑兵团,三天内穿越700公里沙漠地带,跨越幼发拉底河,插至距巴格达70余公里的卡尔巴拉地区,出尽了风头。
  美军向巴格达推进速度之快,让有些国外媒体已找不到规范的军事用语来形容,连连惊呼:“美军狂奔巴格达!” 三 美军的巴格达攻城战,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攻城战,它采取的是“万军阵中直取萨达姆首级”的战法。没有以绝对优势兵力将巴格达四面包围,没有实施长时间围困来“围以待变”,也没有发生残酷惨烈的巷战,只在萨达姆国际机场打了稍许像样的一仗,为攻城部队开辟了一条空中通道,以便于运送作战物资和伤员,也便于后续部队装备人员可以从空中走廊直接进入巴格达市区。
  巴格达攻城战,好比一场形式新颖的大型演出,大幕一拉开,连主持人都不用,报幕、序曲统统免了,三下五除二,直接进入了主题,几辆美军坦克已经开到了巴格达市中心。又一眨眼工夫,美军已经占领了萨达姆总统府。全剧几乎没有“高潮”,简约得只有一句台词:寻找萨达姆,逮捕萨达姆,炸死萨达姆! 请看巴格达攻城战的主要经过: 4月4日,美军占领巴格达萨达姆国际机场; 4月5日,美军第三机步师攻进巴格达市内“心脏地带”; 4月6日,美军开进巴格达市区; 4月7日,美军在萨达姆官邸内升起美国国旗,萨达姆总统府成了美军指挥中心; 4月8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宣布萨达姆已失去对伊拉克的控制; 4月9日,美军坦克开进巴格达中心广场,美军士兵爬上坦克,升上托架,将钢索套上萨达姆铜像脖子,然后坦克发动,轰然一声将萨达姆铜像拽倒,围观的巴格达市民有的欢呼、有的哭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