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普京在民主德国的克格勃生涯(外一篇)

作者:周志淳











  
  普京用人有他的独特之处,他特别信任的人员,除了克格勃的同事之外,只有军人、民警和其他“强力人员”。普京从不掩饰他在克格勃的工作经历,每当谈到这段历史,他便会自豪地说,在情报部门工作,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拥有一颗爱国心,我热爱我的国家。
  叶利钦时代作为彻底告别前苏联的重大举动之一,俄罗斯在1991年“8·19”事件之后在莫斯科卢比扬卡广场推翻了克格勃鼻祖捷尔任斯基雕像。仅仅13年后,2004年9月11日在莫斯科市中心同一地点又举行了捷尔任斯基雕像安放仪式。此举的象征意义不言自明:普京急需像捷尔任斯基一样的铁腕手段来安抚民心,并向恐怖分子发出最严厉的警告!
  目前在普京身边以及国家安全委员会中拥有克格勃和军队背景的成员比例已经高达60%,在俄罗斯的七大行政区域中,有五个区域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原克格勃和军队的成员,深受普京信任的原国防部部长伊万诺夫,就是普京原来在克格勃的同事。
  1985年,普京被派往民主德国从事间谍工作。虽然只工作了六年,但业绩非凡。
  他的公开身份是莱比锡“苏德友谊之家”主任。他与民主德国情报机关——格鲁乌的合作主要是在莱比锡。监视驻德苏军,也是普京在民主德国工作之一。普京小组的办公室是一座建于1909年的二层别墅,四周有高高的围墙,门口有武装警卫。50米外就是民主德国特工总部。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刊登了一位曾在80年代受普京控制、直接为他提供情报的前民主德国特工(代号为M)的文章,披露了普京到德国从事间谍生涯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M特工的公开身份是前民主德国刑事警察的督察官。当M被调到普京手下工作时,M特工已经为克格勃工作了十年。
  1985年,M特工在德累斯顿的一套秘密公寓里与普京接头。普京给M特工留下了一个不好的“第一印象”。
  M特工回忆说:“普京的前任,也就是我的前上司克格勃情报处官员介绍我们相识。由于普京是一位刚出炉的新手,于是我就向他详细介绍了在德从事间谍活动应注意的情况。显然,他一点经验也没有。这是他第一次赴海外从事间谍工作。他虽然对间谍理论了如指掌,但却不了解具体操作时的规则。”
  很快,普京就出了个大差错——
  M冒险安排了与普京的一次接头,但不知为什么普京竟没有按时赴约,气得M特工大发雷霆,“要知道忘记与你负责的特工接头就等于犯了有可能危及那名特工生命安全的大错。”“我警告普京说,除非他克服掉不良行为,否则我就立即不干了。”普京像许多俄罗斯人一样,在守时方面有问题。但他一向崇拜德国人的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不久,普京的工作作风就变得十分麻利。
  M特工说,普京有五年时间是他的头儿。普京开始几乎很少说话,总是在寻求建议。两个人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接头制度。为了保护M特工的生命安全,他们有十幢屋子做为会面备用的地方。一旦发生特殊情况,他们就通过其他方式来进行联系。在沿易北河的一条小路上有一个接头点,M特工每晚都在那里慢跑。M特工把压扁的啤酒罐或香烟盒扔在事先约定的地方,那些东西里往往藏有加了密的电文,或者把情报藏在水泥块里,敲碎水泥块,就可以得到情报了。
  还有一种接头办法,如果普京办公室里的电话连续响了三声,就是M特工需要紧急约见,普京会在60分钟内赶往接头地点。
  M特工说,在他在德累斯顿的日子里,普京至少还与另一名东德的克格勃特工联系。他是从当地的打击犯罪缉捕队中招募的,那位特工现在仍受雇于德累斯顿的警察局。
  M特工说,尽管普京刚刚涉入间谍领域时表现令人不满意,但他逐渐成长为非常有效的自我控制者。他更加雷厉风行,总是竭力控制自己,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倒他,也几乎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归罪于他。M特工甚至说:“他不是个酗酒者,也不抽烟。他不恋钱,也不好色。他总是在控制着自己的感情,他总是将秘密藏在心头。他一定有弱点,可我就是不知道这个弱点是什么。”
  据普京自己后来透露,他在德国的情报活动,是以北约为主要目标,搜集的情报都直接报送国内的克格勃总部。为此普京招募了一些东德人。普京也使用经过克格勃培养的年轻貌美的女特工(“燕子”)来刺探情报。克格勃很擅长利用“燕子”接近目标,色诱对方,使之就范,为己所用。
  贝琉酒店是德累斯顿的高级酒店之一。当年普京有若干名受过训练的“燕子”活跃在这里。这家酒店的登记处就在克格勃的控制之下,一旦某些有价值的西方旅客入住,很快就会有“对口”(即精通旅客所属国家语言)的“燕子”上门服务——克格勃对刺探情报从来是不择手段的——当然,他们的西方同行也不逊色。
  一位普京在德累斯顿的邻居达内特向《共青团真理报》介绍了一段往事:
  达内特说,在柏林墙倒坍后,东德各地游行示威此起彼伏,社会秩序十分混乱的情况下德累斯顿民众火烧当地东德安全部大楼的夜晚,普京保卫了“克格勃”驻德累斯顿办事处的事情经过。
  达内特说,普京当年每天上班时都从他家窗前经过。当时普京总是穿着一件灰色的便服大衣,从来不着军装。
  1989年12月6日晚,德累斯顿发生了抗议示威民众围攻州安全机关办公大楼的事件。当时在安全局的大楼里挤满了随身携带武器的国家安全局工作人员。由于担心发生意外事件,他们在拼命阻止人群的同时,开始焚烧秘密档案。一个小时后,数百名抗议者冲进大楼。
  这时候,人群中有人高喊:“现在让我们去冲击俄国人的秘密警察总部吧,它离这儿并不远!”于是一群人呼啸着向普京住处扑去。
  在“克格勃”机构门口站岗的哨兵,发现异常迅即向上级作了汇报。几分钟后,普京出现在大门口。这一次,他没有穿那件灰大衣,而是穿着一身笔挺的军服。
  普京面对喧闹的人群,大声告诉他们,“这里是苏联军事机构驻地,不容随意侵犯。”人群中有人质问普京,为什么院里停着挂东德牌照的汽车,苏联人在东德干什么。普京回答,按有关规定苏方有权使用东德的汽车牌照。接着又有人问普京,他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德语说得这样好。普京不动声色地表示他是一名翻译。就这样,普京成功地拖延了时间,并等到了前苏联国内关于允许用武力保护“克格勃”机构的答复。
  在得到国内指令后,普京用流利的德语大声宣布:“我希望你们不要试图闯入这一地区。我的部下拥有武器,并已得到可以对外来闯入者开枪的授权。”普京满脸严肃的表情和他斩钉截铁的话语立刻使人群安静下来。那些试图闯入者私下交换了一下意见,悄无声息地散去了。
  普京在民主德国为克格勃做出的最大贡献,是领导了代号为“日出”的行动计划。“日出”计划的细节到现在还没有公开,这个计划是在德国建立一个间谍网,负责搜集前苏联所需要的经济或科技情报。这个计划并没有随着两德统一、苏联解体而寿终正寝——普京当年布建的间谍网可能到现在还在运作——连德国总理施罗德都为此而愁眉不展。
  
  普京总统的保镖卫队
  
  有一次,英国女王访问圣彼得堡。涅瓦河岸秀美的风光令女王游兴大发,她临时提出要乘船游览涅瓦河。按有关规定,需要提前对女王乘坐的游艇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地进行全面检查。可是时值五月份的圣彼得堡气温仍很低,水温只有3~4摄氏度,女王的保镖看了看河水,皱了皱眉头,说了声“对不起”就站着不动了。面对突如其来的特殊情况,俄方总统卫队的保镖则毫不犹豫地跳进冰冷的河水,仔细检查游艇的底部,以确保女王的安全万无一失,这一举动令在场的英国同行大为吃惊,他们连声称赞俄方警卫人员的敬业精神。英国女王听说后,也为之动容。还有一次,俄美两国元首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会晤,当时的天气恶劣,气温很低。美国人穿着暖和而轻便的羽绒夹克,最多只站一个小时的岗就换人,下岗以后又是吃热食,又是喝咖啡,增加热量。而俄总统的保镖只穿着风衣,让站多久就站多久,任劳任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