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CIO的五种死法

作者:小 凡











  
  CIO:意指公司技术总监
  
  CIO这个词儿真斜门儿,据说被提升为CIO就意味着Career Is Over(职业生涯到头了),就在老一辈CIO都还没学会小跑的时候,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年轻CIO们又开始大量涌入CIO这个职业圈儿里。可是有多少CIO要半路夭折?又有多少个信息化项目能够善始善终?如此看来,CIO又何止五种死法呢?
  CIO(首席信息官)这个词儿真够邪门儿,老美竟然把它解释为“Career Is Over(职业生涯到头了)”,难怪牛IT自打走马上任第一天起,就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小李最近刚刚被公司提拔为CIO,他曾听人说CIO这一行干得最好的是牛IT先生,为了能够在这个重要岗位上干出成绩,他专程上门来请教老牛一个问题:“牛总,您担任CIO多年,在我们这一行是‘九袋长老’级的前辈,我想请您指点一下迷津——您说咱们CIO为什么被称为Career Is Over?”
  老牛:这个问题问得好!CIO被称为Career Is Over是因为大部分CIO不但升迁无望,而且大多数人干不了多久就会被老板‘喀嚓’掉。早在我当年初出茅庐、新官上任时,公司里很多人都等着看笑话,认为我是菜鸟,智商高,情商低,迟早落得个卷铺盖走人的下场。于是有人就善意地提醒我:你将来Career Is Over的悲惨下场是可以预见的,请做好心理准备。”
  小李:“哈哈!这个玩笑开得真损。”
  老牛:“提醒我的那位先生说,公司的走马灯般换了几个CIO,我的四位前任CIO的悲惨下场都很类似——他们都是被‘拍’字所害。”
  接着,老牛回忆起四位前任的不幸遭遇。
  第一个CIO喜欢“拍脑袋”,当时关于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理念刚从国外传入,CIO的这个职务还被称为“技术部经理”。而且企业的信息化只停留在物料管理、财务电算化等局部领域。这位“洋务派”仁兄侃起“新理念”来,仿佛是“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把老板蒙得一愣一愣的。趁着老总觉得IT这东西比较新鲜,他就拼命“透支”信用,每次搞项目都是“包公的尚方宝剑——先斩后奏”,从不主动跟业务部门坐下来谈谈。遇到有些部门的头头主动提要求,他却“一听见齿轮响,就找润滑油”,一拍后脑勺就答应了人家,完全不到一线调查研究。没上任多久,这位CIO就招了一大帮子程序员甩开膀子干,热火朝天半年下来公司各部门甚至总经理办公室都上了自主开发的信息系统,可系统之间相互割裂,一家一个样,没办法整合起来使用。后来一个外国大客户来参观时,人家对老板说我们的系统太落后:连“以销定产”都没法实现。老板马上就让这位仁兄下课了。
  第二位CIO是被“拍胸脯”搞垮的。他吸取了第一任的惨痛教训,一上来就跟大家作了“就职宣誓”: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反正是“半天云里吹唢呐——想(响)得高”。当时最先进的信息化系统据说是号称零库存的JIT系统,于是公司领导决定从日本引进一整套“及时生产”信息系统。尽管目标定很高,但这位CIO却没有全面看问题,眼睛只盯着信息系统看,没有考虑好供应商如何配合这个关键,后来发现供应商根本不愿意负担就近建造配送中心的费用,又担心我方为了实现“零库存”要将库存转嫁给他们。结果可想而知,一套没有物流设施配套又遭供应商反对的系统当然是“拍大腿吓老虎——根本没用”,这个CIO当然也断送了自己的前途。
  第三个CIO也吸取了前两位“激进派”的教训,上任的时候保持低调,明哲保身:在选技术方案时采取公开招标,邀请各部门老总参与投票,在机制、流程改革方案上循序渐进。本来是不会出问题的。哪知道在最后决定实施承包商时,老总给他打了个“条子”,暗示他选其中的一家关系户。结果可想而知——受宠若惊的CIO“照办”之后,发现关系户根本是家皮包公司,最后项目搞成了烂尾工程,弄得公司上下怨声载道,真是“把鼻涕往脸上抹——自找难看”。老总为了平民愤,只好挥泪斩马稷。听说这位信奉中庸之道的CIO接到革职通知时,不由得猛拍大腿,懊悔不迭。
  第四个CIO是个宠辱不惊的人,据说还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跟公司的副总裁拍过桌子,但这拍桌子的习惯也害他卷了铺盖——喜欢拍桌子责备下属,不料引起很多下属不满,就在系统切换的节骨眼上,一大批项目成员膀子一甩不干了,这CIO就像“雹子砸了棉花棵——成了光杆司令”,项目当然泡了汤,他也丢了乌纱帽。
  谈到最后,牛IT意味深长地对小李说:“四位前任的惨痛教训让我触目惊心,我时刻提醒自己处处谨慎,步步小心,不然也难逃相似的下场……”
  小李不解:“您老人家难道还能‘拍’第五回吗?”
  老牛哈哈大笑:“如果再不吸取教训,不就得‘拍屁股’——不等老板炒鱿鱼,自己撂摊子走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