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中产阶级:多数人的家园

作者:孙立平











  
  “中产阶级”是一个社会结构的概念,同时也是一种社会价值,是一种生活理想的归宿。在此意义上,我们将其称为一种多数人生存的家园。
  如果有人问:在过去的20年中我们社会增长最快的两种东西是什么,回答可能就是经济和欲望。在经济上,翻两番的目标实现了,我们已从一个物质上相当匮乏的社会转变成了一个相对丰裕的社会;而欲望实际上可能比经济扩张的速度还要快。20多年前,我们差不多可以说是一个禁欲的社会,而到现在,欲望不仅无边界地扩张着,而且似乎已经成为设计各种社会机制的普遍主义的基础。也就是说,任何一种制度安排和机制,如果不考虑到人们的欲望,就会失去基本的动力或基础。
  然而,这也就提出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经济和欲望双重扩张的社会里,人们何以自处?如果说在这样一个动态而残酷的社会中,总会有少数最成功者站在最前面的一个浪尖上,而同时又会有不少的失败者被浪潮卷走的话,那么,大多数人的生活家园在哪里?或者说,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存在一个大多数人可以既不落伍又能相对轻松生活的空间吗?其实,在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社会中,这个问题远不是哲学意义上的,而是相当现实的。
  其实,这个家园在有的社会中已经是相当明确的,这就是中产阶层生活的空间,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这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常识上人们都已经没有异议。在社会学当中,人们往往将这样的社会称为菱形社会或橄榄型社会。“中产阶级”不仅是一个社会结构的概念,它同时也是一种社会价值,是一种生活理想的归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将其称为一种多数人生存的家园。在那样的社会中,尽管进取和“向上”是一种公认的价值,但并不是在所有人的心目中“中产阶级”都是成为人上人的阶梯和中转站。对于其中相当多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归宿,是一种可以享受的生活。
  反观我们的社会,就往往会令人们有一丝不安。只要看一下那些无孔不入的广告就可以意识到这一点。在房产的广告中,动辄就是“帝景”、“王府”、“豪宅”、“尊贵”、“至尊”等等。诸如此类的广告,不断地激发着人们这样一个信念:你只有成为一个人上人,只有出人头地,才是有价值的。有一段时间,一句来自电影《巴顿将军》中的话几乎妇孺皆知、耳熟能详:“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其实这话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中国人常说的“每个人几乎都有一个皇帝梦”。然而,在这同时,社会用以肯定成功的标准提高了,范围也就变窄了。职业经理做得再好,如果没当老板也不算成功;考大学如果没考上北大、清华,就在不同程度上意味着失败;没住到最好的房子里去,没开上最好的汽车,就还没有真正成为人上人。在这样的价值观下,浮躁和奢华的社会风气渗透于社会生活之中。前些天网上流传个帖子“德国人不开‘大奔’”。作者说,到德国旅游时,路上跑的车一辆比一辆小,如果没有奔驰、宝马的标志,还真像我们满街路的夏利两厢车,有款不知名的车竟然比国产奥拓轿车还小许多。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好车的定义除了出身豪门之外,还有一项就是大排气量、豪华配置,在国内经常看到的宝马7系、奔驰S级的轿车在德国一路上愣是没看到,莫非德国人开不起好车,都出口赚外汇了?在德国,谁开了一辆大排气量的汽车,周围就会投来蔑视的目光。但在我们的社会中,尽管我们的人均收入要低得多,但开两厢车仿佛是一件没面子的事情,就是政府也一度想把两厢车限制在长安街之外。
  人们的社会地位,特别是人们对社会地位的评价,总是与资源的占有联系在一起的。一般地说,占有资源多的人社会地位就高些,占有资源少的人社会地位就低些。差异在于对资源的理解。过去人们更多的是将资源理解为财富,即物质资源。而现代社会学则认为,资源至少有三种,即财富、权力和社会声望,分别为经济资源、政治资源和社会资源。但正如经济学告诉人们的,这些资源基本上都是稀缺的,或者说是有限的。而且每一种资源按照其价值和数量来说,都可以排列为一种金字塔结构。也就是说,价值越高的数量越少。一般的情况是,越是要鼓励竞争,能获得最有价值的资源的人数就越少,如在体育比赛中。然而,社会生活不是体育比赛。尽管在社会生活中竞争是不可缺少的,甚至竞争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但从根本上说,人们生活在世界上,并不是为了比赛。在体育比赛中,需要以无数人的挫折感来衬托冠军的成功,但在社会生活中,则不能用绝大多数人的挫折来衬托极少数人的成功。正因为如此,即使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类似竞赛的因素的话,也总是要将“获奖面”扩大。就此而言,可以说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就是体现了这样一种原则。用一个并不完全贴切的比喻,也许可以将中产阶级比喻为社会生活中的“亚军”。而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则实现了这样的一种安排,一是在人数上,中产阶级成为大多数;二是中产阶级的生活成为一种价值和生活理想的归宿。可以说,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社会中,这是一种相对合理的资源配置。相反,如果在一个社会中,只有少数人可以成为成功者,社会也只对少数人的成功给予肯定,必然会伴随着大多数人的挫折感,当这种挫折感严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将会形成对社会生活秩序的威胁。
  在中国改革的过程中,不时有人对中产阶层的发育寄予厚望。在最近几年政府的政策上,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规模的取向也日益明确。但客观地说,中国的中产阶级发育得还相当缓慢。除了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之外,中产阶层还是踪影难觅。从根本上说,中产阶层的发育与经济发展的水平有关。但同时不能忽视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社会上层过多地占有资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产阶层发展的空间。在另一方面,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要做人上人的价值观,以及这种价值观在今天的畸形发育,也不利于营造一个中产阶层的生活氛围。因此,要拓展一个适合多数人生活的家园,还有许多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