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1期

家庭装修中的时间成本 

作者:王玉霞











  自结婚以来,我遭遇着频繁的搬家。在论资排辈计划分配住房的体制下,东北财经大学每新增100户住宅,便有300至400户教职工陷入搬家的忙碌中。作为年轻教师,我从住半间房开始,经过一系列小房换大房的搬家之后,在1997年终于搬入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的新房,其喜悦之情难以表述。由于从预期和情感上都将这次搬家作为最终的归宿,我们倾注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装修这个新家。毕竟我和先生均为高校教师,生活及工作的多半时间都要在家中度过。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过上每天都可以洗澡的生活,顿时我和先生觉得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感到由衷的满意与幸福,尽管此时已是人到中年。
  时过两年,我和先生对这套住宅的满意程度迅速递减,喜悦之情一扫而尽且感到了难以容忍的不便。100平方米的住宅实际上就是两室两厅,两室作为孩子及大人的卧室,两厅即是客厅与饭厅。饭厅兼做保姆的卧房,既不雅又不便。我和先生这双教授、双博士竟然没有一间书房。我蜗居卧室里看书,先生在客厅里敲电脑,若一个想看电视或睡觉,另外一个就无法工作。偶尔双方老人光临,更加凸现尴尬与惆怅。看来住宅的“够用”与否实在是一种感觉,所谓水涨船高,欲壑难填,有限的资源无法满足人类无穷的欲望构成了经济学的永恒。我靠着不断忆苦思甜,平衡着情绪上的不满,同时多么希望大学教授能配给一个工作室,以改变目前生活、工作在空间上没有分界的窘状。
  进入21世纪,高校教师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再加上按揭贷款等政策的出台,校园兴起购买商品房的风潮,以我所在的经济学院为例,竟有一多半教师在近两年内购买了新房,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购买第二套住宅。从城市居民住房环境的不断改善,完全可以折射出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成果,这个指标比GDP更显著可靠。
  对现有住宅的不满使我与先生迫不及待地卷入到校园购房风潮中。也许是被“不便”刺激太深,先生非要购买两套100平方米的住宅然后将中间打通。同事的购买范围多数在150~170平方米,从众心理让我感到先生的举措过分:“要那么大的房子干什么,儿子即将上大学,老人仅剩一位,只有我们俩是常客。小品里说了,距离大了,美没了。”先生回答:“房子大了喘气都舒服。”先生的话让我想起现代消费理论的发展是强调商品和劳务的属性,而不是商品劳务的本身。这种新观点认为市场商品需求不是为了取得由物品和劳务提供的直接效用,而是为了从产生效用特征的组合中获得满足。购买大房既能带来具有实用价值的书房、客房、保姆间、健身房,且具有“钻石商品”给人带来的自尊、成就、炫耀及喘气舒服等主观效用。无疑它将大大改进我们的幸福指数。此外经济学告诉我们,消费与投资是一对矛盾,多消费是追求目前生活美好,多投资是期待未来生活美好。当资源一定时,消费与投资此消彼长。经济学有句名言:“你不能期待今天吃掉的面包,明天还存在。”惟有居民购买住宅,可以将多消费与多投资融为一体。住宅是居民衣、食、住、行的一项,今天住宅改善,今天的生活就变得更加美好;住宅又属投资,随着城市土地的稀缺、人口的增加,住宅投资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目前居民理财的手段很少,利率低,投资住宅无疑是理性的选择,况且校园周边的土地已开发殆尽,在校园周边购房机不可失。此外,我赞同购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购住宅的地点离儿子所在高中非常近,想想儿子在“黑色的高三”,学校距家的路程不超过10分钟,该是多大的福利。
  因为住宅的投资属性,因为住宅地点的专用性,因为儿子就学方便,因为先生的喘气舒服,我同意先生荡尽家中所有货币储备且背负几十万元的重债,在2001年未购买那两套先生选中的期房。
  2002年末我们收到现房。由于开发商的诚信太差,现房与期房的承诺有多处不符。原来的地热变成了一般的暖气,原订的每栋5层变成6层,小区内不准通车(有地下车库),设计中的地面扶梯取消,等等。所有购房的人均有上当的感觉。校园内有人曾组织房主联合起来与开发商重新讨价还价。但因房主分散,组织成本太高而不了了之。先生与我商量决定将此住房卖掉,但由于两套变成一套(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仅留一个门),我们始终没有找到买主。两套变一套的决策使转换成本升高,我们被这大面积的住宅套牢。所幸的是2002年至2003年房价一路上扬。两年之内此房价上涨了10万有余,锁定效应使我们获益不浅。经济学教科书告诉我们转换成本太高就会被原有的系统套牢。没有选择的专用资产经常会遭遇“要挟”,其经济租金难保。依我所见锁定效应不都是坏事,锁定效应使决策者丧失了改善的机会,但同时也杜绝了改退的可能。选择太多,反而不会选择的现象屡见不鲜。未来的不确定性及人的有限理性,使有选择与无选择之间没有明显的好坏界限。对它失而复得的喜悦使先生对该房格外珍惜。
  先生投入极大的热情及精力去装修我们的新家。从设计到施工,从购买到监督,被形容为要“剥掉一层皮”的装修工程全部由先生一身承担。务过农,做过工,品味及鉴赏能力都不低的先生在装修工程中显现出全方位的才干。每次家庭装修别人都是夫妻上阵,精疲力竭,而我是东北财经大学家装集团中最悠闲的主妇。当然悠闲不是免费的午餐,其代价是丧失话语权。一个什么也不干的人,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我自觉地和先生一起搞好预算,然后照旧看书写字,坐享其成。
  先生的装修进程非常缓慢,追求完美、做事认真的他对待家装精益求精。借鉴别人家的经验教训,搜寻商品信息,与装修木工瓦工讨价还价,耗费了先生大量的时间。且装修工程具有刚性,一个项目档次较高就连带其他项目很难马虎,先生上街购物经常给我打来这样的电话:“地板非常重要,应该买地板王”,“门不能对付,否则容易走形”,“品牌地砖就是不一样”……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家装修预算一再突破,毛坯房一点点地改变。难得先生不急不躁、热情如初、不知疲倦。
  终于有一天,儿子问道:“咱们什么时候搬家?还有三个月我就考大学了。”购房目的丧失了重要的一环,我失去所有的耐性,连珠炮地向先生倾倒怨言:“咱不能拿装修当日子过。家装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已近合理,商品质量好就价格高,少花钱多办事只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家具有点色差,瓷砖的缝有些不直,大理石窗台有块疵点均属微不足道,正如吃个苹果没有必要去挑选又大大圆。新房我们比别人晚入住1年,1年内我们白白缴纳物业取暖费用7000元,影响了旧房出租——这项收入为25000元……”我的话音未落,先生哈哈大笑。经济学教授加上计算机教授,在家庭装修决策时忽略了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时间就是金钱。
  (摘自《经济学家茶座》总第十六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版,定价:10.00元。社址:济南市胜利大街39号,邮编: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