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0期

爱看书的广告

作者:范 用











  我爱书,爱看书的广告。
  我看书的广告,最早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那时父亲病故,家境困难,买不起书,只能到书店站着看不花钱的书,看报纸杂志上的书的广告。
  印象最深的,是商务印书馆的“每日新书”广告,印在《申报》、《新闻报》头版报名之下,豆腐干大小的一块。我不大看商务印书馆的书,而是看几家进步出版社: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新知书店(现三联书店前身)出版的书刊,看它们的广告。这三家出版杜的广告,设计新颖,书名用美术字,有的还配图。生活书店出版的《文学》、《光明》、《世界知识》等杂志,底封和底封里都刊登新书广告。
  开明书店的广告,文字编排有特点,不留一字空白,我曾刻意摹仿。
  有的出版社还编印宣传推广的小刊物赠送读者,如生活书店的《读书与出版》,开明书店的《开明》,人民日报出版社的《书讯》(彩色版)。我在三联书店编印过名为《书的消息》、《三联信息》的宣传刊物。
  十六岁那年到汉口,我有幸进了读书生活出版社当练习生,出于爱好,自己学习设计广告。后来,出版社的广告告就交给了我,让我包办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三联书店出版《读书》杂志,底封和底封里有两面广告,我又有了设计广告的机会。一干几十年,直到离开三联书店。
  旧中国几家著名的出版社,吐圣陶主持的开明书店、赵家璧主持的良友图书公司、巴金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都很重视广告。鲁迅先生也很重视书的广告,写过不少广告文字。此外,茅盾、施蛰存、胡风、陆蠢等先生,都写书的广告文字。
  为了学习前辈怎样做广告,我留意搜集以上诸家撰写的广告文字。用短短的百来字介绍一本书,是很要用心的。出版社的编辑应当学会写广告文字,这是编辑的基本功之一。广告文字要简练,实事求是,不吹嘘,不讲空话废话。
  现在我把搜集积存的广告文字和广告式样,以及谈书籍广告的文中,汇编成这本小书,奉献给做编辑工作的同志参考。作家李辉和我有同好,听说我在编书,把他所搜藏的广告文字贡献出来,使本书更加充实,这是不能不提到的。
  让我们都来做好书刊的宣传。
  
  鲁迅撰写的广告文字《萧伯纳在上海》
  
  萧伯纳一到上海,就给了中国一个冲击。定期出版物上几乎都有记载或批评,称赞的也有,嘲骂的也有。编者用了剪刀和笔墨,将这些择要汇集起来,又一一加以解剖和比较,说明了萧是一面平面镜子,而一向在凹凸镜里见得平正的脸相的人物,这一回却露出了他们的歪脸来。是一部未曾有过的书籍。编者乐雯,鲁迅作序。
  
  《背影》(朱自清散文集)
  
  谁都认识朱先生是新诗坛中的一位健将,但他近年来却很少做诗,因为他对于自己的诗并不觉得满足。他所最得意的还是散文,所以近来做的散文已特别多。这是他最近选辑的散文集,共含散文十五篇,叙情则悱恻缠绵,述事则熨帖细腻,记人则活泼如生,写景则清丽似画,以致嘲骂之冷酷,讥刺之深刻,真似初写黄庭,恰到好处。以诗人之笔做散文,使我们读时感到诗的趣味。全书百五十余页,上等道林纸精印,实价伍角伍分。
  
  《中国人学英文》
  吕叔湘著
  
  中国的文字不是拼音文字,所以,中国人学英文就有了一种先天的困难。大多数学英文的人学了几年之后,弄成了一个僵局,似通而又末通,单字是记了许多个,规则是背了许多条,但是,书是读不下,话是说不来,写自然更不用说。大多数人这样相持了一阵,由疲倦而厌恶,由厌恶而淡忘,以前的几年工夫就白丢了。这本书就是想对于在这种僵局中挣扎的人提供一点帮助。里面所讲的和普通的文法书不同,作者根据自己在学英文过程中所经历的甘苦,专门就中国人学英文时所感觉到的特别困难,加以指点,使学者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早点脱出那个恼人的僵局,走向成功。所以对于想学通英文的中国人,这是本切实有用的书。
  
  老舍撰写的广告文字
  
  《牛天赐传》是本小说,正在《论语》登载。
  《老舍幽默诗文集》不是本小说,什么也不是。
  《赶集》是本短篇小说集,并不是去赶集。
  《猫城记》是本小说,没有真事。
  《离婚》是本小说,不提倡离婚。
  《小波的生日》是本童话,又不大像童话。
  《二马》又是本小说,而且没有马。
  《赵子日》也是本小说。
  《老张的哲学》写山大王拜访侦探长。
  《牺牲》写美国式的牺牲法。
  《柳屯的》写一种女权的膨胀。
  《末一块钱》写都市的晚间,少年的末路。
  《老张的浪漫》写为儿子娶还是为自己娶。
  《毛毛虫》写新时代的一种诅咒。
  《善人》从私生活上看一位女善人。
  《邻居们》写不打不相识。
  《月牙儿》写一个穷女子的生活。
  《阳光》写一个阔女子的生活。
  
  叶至善撰写的广告文字
  
  没有钟成个什么世界?
  你有没有想过:钟面上的两根小针对我们有多大的意义?它们一圈一圈地旋转,像永远走不到尽头的旅客。它们一声不响,却有力地指挥着一切的人,管理着一切的人,谁也不能逃出它们的掌握。
  你有没有想过:没有钟会成个什么世界?学生早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该上学校去;上了课,教员又不知道什么时候下课;工厂里的机器有些太快,有些太慢,全弄得乱七八糟;火车不能按时刻表开行,就要出大乱子,轮船不能依据时计推算行程,一定要迷路……你可以讲许多糟糕的事,会在没有钟的世界上发生。
  然而世界上的、确有一个时期没有钟,什么钟都没有。人们过日子非分清时间不可,他们只好想出种种方法来测量时间。这张图画里的人就在用脚步来测量时间,他量出那根石柱的影子有几步长,就可以知道白天的时间。早晨影子长,中午最短,傍晚又变长了。这当然很不方便,晚上不能量,下雨不能量,而且量出来的也只是个大概。
  所以有很多聪明人来思索,来研究,发,明种种较好的方法。经过许多年代,费了无数心血,才有今天的钟。你想知道这些事情,请,看开明书店出版的《几点钟》。这本书又名“中的故事》,用轻松有趣的笔调,告诉你各种关于钟的事情。
  
  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广告文字
  《文学丛刊》
  巴金主编
  
  我们编辑这一部文学丛刊,并没有什么大的野心。我们既不敢扛起第一流作家的招牌欺骗读者,也没有胆量出一套国语文范本贻误青年。我们这部小小的丛书虽然也包括文学的各部门,但是作者既非金宇招牌的名家,编者也不是文坛上的闻人。不过我们可以给读者担保的,就是这丛刊里面没有一本使读者读了一遍就不要再读的书。而在定价方面我们也力求低廉,使贫寒的读者都可购买。我们不谈文化,我们也不想赚钱。然而,我们的文学丛刊却有四大特色:编选谨严,内容充实,印刷精良,定价低廉。
  
  良友图书出版公司的广告文字
  
  新文学人系编选感想
  文学沦争集 郑振铎
  
  将十几年前的旧账,打开来一看,觉得有无限的感慨。从前许多生龙活虎般的文学战士们,现在多半是沉默无声。想不到我们的文士们会衰老得那么快。然而更可怪的是,旧问题却依然存在,例如“文”“白”之争之类。不过旧派的人却由防御战而突然改取攻势了。这本书的出版,可以省得许多“旧话重提”,或不为无益的事吧。
  
  建设理论集 胡适
  
  我的工作是很简单的,因为新文学的建设理论本来是很简单的。简单说来,新文学只有两个主要的理论:
  (一)要做“活的”文学。
  (二)要做“人的”文学。
  前者是语言工具的问题。后者是内容的问题。凡白话文学,国语文学,吸收方言文学的成分,欧化的程度,这些讨论都属于“活的文学”的问题。“人的文学”一个口号是周作人先生提出来的估量文学的标准。
  
  小说一集 茅盾
  
  新文学发展的过程是长长的一条路,这条路的起点以及许多早起者留下的足迹,有重大的历史价值。现在良友公司印行新文学大系第一辑,将初期十年内的“新文学”史料作一次总结。这在今日的出版界算得是一桩可喜的事。至少有些散逸的史料赖此得以更好地保存下来。
  
  小说二集 鲁迅
  
  这是新的小说的开始的时候,技术是不能和现在的作家相比较的,但把时代记在心里,就知道那时倒很少有随随便便的作品,内容当然更和现在不同了,但奇怪的是二十年后的现在的有些作品,却仍然赶不上那时候的。
  后来,小说的地位提高了,作品也大进步,但同时也孪生了一个兄弟,叫作“滥造”。
  
  散文一集周作人
  
  这回郑西谛先生介绍我编这一部散文,在我实在是意外的事,因为我与正统文学早是没关系的了。但是我终于担任下来了。对于小说、戏剧、诗等等,我不能懂,文章好坏似乎还知道一点,不妨试一下子。选择的标准,是文章好意思好,或是(我以为)能代表作者的作风的,不论长短都要。我并不一定喜欢所谓小品文,小品文这名字我也很不赞成,我觉得文就是文,没有大品小品之分。文人很多,我与郁达夫是分人而选的,正在接洽中,我要分到若干人目下还不能十分确定。
  
  散文二集郁达夫
  
  照灯笼的人,顶多只能看到他前后左右的一圈。但在光天化日之下,上高处去举目远望,却看得出四周的山川形势,草木田畴。中国的新文学运动,已经有将近二十年的历史了,自大的批评家们,虽在叹息着中国没有伟大的作品,可是过去的成绩,也未始完全是毫无用处的废物的空堆。现在是接踵于过去,未来是孕育在现在的胞里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发行主旨,大概是在这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