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6期

流行语趣谈

作者:林伦伦











  
  “洗脚城”
  
  无意间,斗大的“洗脚城”三个字从车窗外映入了我的眼帘,我不禁为“城主”的大胆的创造性运用感到十分惊讶。
  十年前,“城”字开始被旧瓶装新酒,用来“指以某一方向经营为主的大型服务实体或专业市场”,例如:
  “最近开张的‘潮州美食城’只是北京几十座‘城中城’之一。其他像火锅城、图书城、九州城、金融城、电影城、儿童城、华侨城……”
  由此可知,早在十年前,北京就已经满城皆“城”了。其实,“电器城、服装城、美食城、家具城”之类海外的唐人街早就有了的,但“洗脚城”我却还是真真正正第一次看到。
  “城”这个词本来很古老,而今的用法却很前卫,语言学家们都来不及反应。前年我主编《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1978-2000》时,修订于1996年的《现代汉语词典》没有将此义项增加进去。现在查今年刚修订出版的《新华词典》,仍然没有这个义项。去年底出版的《中华词典》也没有收这个义项。开始我以为叫“城”的都有类似于古城墙的建筑,如珠海的“九洲城”等等。后来进的“城”多了,才知道叫“城”跟有没有城墙根本没关系。到港澳和国外走得多了,才知道这“城”是从英语PLAZA来的,而英语则是从别的什么语借来的。我查了英语词典,PLAZA有两个义项:一指市场,一指广场。外国的很多大型的购物商厦就叫PLAZA,中文有的翻译为购物广场,有的翻译为购物中心,有的就翻译为“城”。应该说,“广场”也好,“中心”也好,“城”也好,指的还是购物的地方。但没曾想,一不留神“城”就“扩大化”了。我真不知道,这“洗脚城”里做的是什么生意,但我想,该不会是买卖东西的吧。按照新词模仿产生的规律,有了“洗脚城”,也就可能会有“美容城”、“桑拿城”、“洗澡城”(北方)、“健身城”、“卡拉OK城”等等新词面世。不信,您等着瞧。只不过,以后跟夫人说要进城,就要讲清楚进的是什么“城”了。
  其实,东南亚华人老早就用过PLAZA这个词,但那是华侨从马来语那儿转借来的,那时候是音译的,叫“巴扎”或“巴萨”,老一代的华侨都知道。今天的“广场”、“城”是改革开放以后借进中国的,是意译,很可能是从香港转借过来的。窃以为,把PLAZA翻译为“城”实在不是最佳翻译。我就想不通,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商厦”、“商场”不用,一定要用有歧义的、或曰搞不清什么意义的“城”呢。时下类似的时髦用法,常常给外地人以误导的还有“花园”(不是GARDEN)和“广场”(不是指城市里的广阔场地SQUARE)等等。看着地名。你就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地方或场所。
  
  “朋友经济”
  
  青春年少的时候离家去下乡,长辈就告诉我们:“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的是要与人为善,多交朋友,有事时可互相有个照应。这里面,一点商业的味道都没有。所以,当我看到“朋友经济”一词时,一时不知何意。后来才知道这和当年长辈讲的“靠朋友”也差不多,目的就相差较远了。原来,“朋友经济”指的是商家与顾客建立一种朋友式的关系,以提高顾客的“回头率”的营销模式。
  像“朋友经济”中的“经济”,这个词,已不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任何义项所能够解释的了。它指的是一种营销的方式,一种赚钱的办法。又例如“会展经济”,指的是用举办会议或展览的方法来招徕商机、拉动经济赚钱的办法。
  现今,“经济一族”如雨后蘑菇,随处可见,“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COM经济”、“假日经济”、“论坛经济”、“奥运经济”……这两年又闹出个“高考经济”。
  除此之外,还有“图章经济、权利经济、考试经济、假日后经济、留学人员经济、信用经济、簇群经济”等等。真是到了“经济压倒一切”的时代了。
  “经济”一词的高频使用,说明社会对经济的重视。但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往“经济”挂,就太俗气了点儿,把好端端的“经邦济世”的“经济”一词给糟蹋了。有首民谣形容商人之多云:“十个行人九个商,还有一个跑单帮。”又一首说:“董事长,满街走;总经理,不如狗。”说的就是这种“泡沫现象。”
  
  君为何“领”
  
  如果是在十几年前有人问你:“您是什么领?”您大概会觉得对方的脑子有问题。但现今“领”却成了一个构词能力很强的语素,什么“白领”、“蓝领”、“金领”、“灰领”、“粉领”、“钻石领”等等,真可谓“领出不穷”。而且,“领”的不同,还成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标志。
  “白领”和“蓝领”在英语中其实很早就有了。白领叫white collar,指办公室的文职人员,因其多穿白衬衣而得名;蓝领叫blue collar,指体力劳动者,因其多穿蓝色的工装而得名。
  那么,“金领”呢,是不是穿着金色衣服的人呢?
  “在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作用下,从白领阶层中脱颖而出,形成了高工资、高收入的所谓金领阶层。”
  又:“美国《财富》杂志撰文把受过教育、聪明、有创意、掌握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年轻人称之为‘gold collar(金领)阶层’。”
  由此可知,金领不是穿着金色衣服的人,而是创造财富的人。
  “灰领”又指的是什么人呢?它指的是城市中产阶层,又称“高级灰”。“从理论上讲,‘高级灰’应该是比‘白领’更酷的阶层。然而,在《高级灰:中国城市中产阶层写真》里,却有花枝招展的影视圈、娱乐圈人物混杂其中,从而不免会混淆‘高级灰’的色调。”
  那么,中产阶层又为什么会被称作“灰领”或“高级灰”的呢?这又跟衣着有关了,因为中产阶层的男性喜欢穿着灰色的西装,故有此称。
  “白领”或“白领丽人”我们是耳熟能详的了,但近年来又冒出个“粉领”来:“粉领女性不用担心上班是否会迟到,和白领相比,她们要轻松、潇洒得多。”照此看来,粉领指的应是那些在家里工作的自由职业者。
  除此之外,还有“钻石领”,《书摘》2000年第5期第38页说:“科技急进、网络飞奔、信息爆炸、观念更迭的千年交颈之际,行业的专家才俊、蓝领白领粉领金领钻石领的生存观念和生存状态都将有突破。”孤陋寡闻如我,至今不知“钻石领”指的是哪一种人,代表的是哪一个阶层。
  
  网络里的动物园
  
  在因特网上冲浪,经常会见到一些小动物。但它们却不是真正的动物,而是指高等灵长类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有一个有声语言系统的人类的某些成员。请看:
  网虫——这条虫是活跃在网络上的大虫,是网迷。据报载,一位少年网虫偷了父母的几万块钱,然后开始泡网吧。当人们找到他时,已是第十一天了。可谓超级网虫。
  大虾——“大侠”的谐音,指网络技术精湛、经常上网的网民。
  小虾——仿“大虾”而作,指一般的网民。
  菜鸟——比喻初学上网的生手。可能来自北方方言。
  中鸟——比喻网络技术中等的网民。仿“菜鸟”而作。
  老鸟——比喻网络技术高、网龄长的“老”网民。
  飞鸟——比喻网络技术精湛,经常在网络世界自由飞翔的网民。
  猫——英语MODEM的谐音翻译。汉语意译叫“调制解调器”。
  软猫——也叫“WIN猫”,用软件的功能完成调制解调器的功能。仿“猫”而作。
  硬猫——相对于“软猫”而作,指硬件调制解调器。
  板猪——也作“斑竹”、“版猪”等,本来应该是“版主”,指BBS、新闻组上某个版块的主持或一些个人网站的主人。
  蝶——也叫“阿蝶”,比喻网络技术好,能在网络上翩翩起舞的女性网民。
  水母——比喻很能在BBS上胡乱灌水的女性网民。
  鼠——也称“鼠标”、“滑鼠”、“游标”。因为形状有点像老鼠而得名。英语也叫MOUSE。
  青蛙——比喻长得丑的男性。
  恐龙——比喻长得丑的女人。
  当然,网络上也有些动物名称不是指人的。如:
  王八——只是对“网吧”的谐音而已,不是指乌龟,也不用来比喻人。
  跑牛——“泡妞”的谐音。跟牛毫无关系,指人的动作行为而不是人本身。
  网络王国里的这么多动物名称的使用,反映了年轻网民们的性格特点。一是生性喜欢叛逆,创新。这又不是给老师做作业,没人来对它进行评头品足。所以,即使明知是错别字也将错就错。谁知道就是因为它的“新”,它的与众不同,就被同样是“新人类”甚或是“新新人类”的同道接受了,而且借助网络的传播神功不知不觉就流行开了。二是多数网民是“乳臭未干”的青少年。他们还没有从卡通里挣脱出来,对动物还有相当的感情。
  当然,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网民提供了在网络上任意驰骋的天空,这才是网络语言产生和演变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
  
  网络里的秘电码
  
  我们知道以前发电报用的是摩尔电码,即把每个汉字变成四位数的阿拉伯数字。发和收电报的邮电局职员都得背这些电码。岁数大一点的读者也许还记得,《红灯记》里也谈到“密电码”。日寇鸠山逼李玉和一家三代交出“密电码”,这“密电码”可能就是革命者互相联系的一些代码式词语。现今也有“密电码”,不信,你上BBS跟网友们聊一聊,就知道里面的“密电码”还不少呢。请看下面的两句网上对话:
  52406!584,2131420,3399!
  56,0748!555。
  我相信,许多读者就读不懂这两句话。其实这也很正常,因为它跟文化水平没有关系,关键是你是不是网民。如果常在网上冲浪,即使是小学生,也知道它的意思。这就像某个社会集团的秘密语,例如过去的丐帮、江湖黑道、商场,甚至行院妓馆都有自己的秘密语。不是此道中人,便如听外语。所以杨子荣打虎上山之前,就得背熟“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黑话。上面两句话的意思是:
  我爱死你了!我发誓,爱你一生一世,长长久久。
  无聊,你去死吧!呜呜呜。
  网上的这些“密电码”,其实是一些“数字谐音词语”。网民们利用阿拉伯数字的汉语读音与其他读音相近的汉语词语相谐,并取代汉语词语,目的只是为了打字聊天的方便。因而,你也很容易掌握它们的特点,例如:“2”常代表“爱”,“0”常代表“你”,“5”常代表“我”,“6”常代表“了”,“3”常代表“生”,“4”常代表“死”或“世”等。根据这几个常用密码,再根据相关的上下文,便基本可以“破译”网上密码了。例如:
  56—无聊
  90——求你
  520——我爱你
  258——爱我吧
  786——吃饱了
  230——爱上你
  440——谢谢你
  687——对不起
  885——帮帮我
  918——就要吧
  240——爱死你
  584——我发誓
  098——你走吧
  1573——一网情深
  3344——生生世世
  3731——真心真意
  6868——溜吧溜吧
  7086——七零八落
  9213——钟爱一生
  5460——我思念你
  7456——气死我了
  8006——不理你了
  9494——就是就是
  8013——伴你一生
  3399——长长久久
  1314——一生一世
  4457——速速回机
  5420——我只爱你
  8384——不三不四
  0837——你别生气
  0748——你去死吧
  54430——我时时想你
  70345——请你相信我
  74839——其实不想走
  51920——我依旧爱你
  04527——你是我爱妻
  0564335——你无聊时想想我
  当然,也不是每一句话都谐音得很相近,但网上用得多了,一来二往,也就熟练了。
  要注意的是,网上的数字词语也不都是谐音代码,例如人家说:“094386。”很可能人家在说:“你就是386。”这句话里的“386”是指被淘汰的电脑,比喻人死脑筋,思维能力差,反应缓慢。跟说你是傻瓜差不了多少。你就别一个死劲地去找谐音了。要不,就真成了“386”了。
  好了,说得不少了。剩下的,就让读者上网去猜猜吧。886!
  (摘自《流行语漫谈》,花城出版社2003年8月版,定价:15.00元。社址:广州环市东路水荫路11号,邮编:51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