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5期

萨达姆

作者:朱增良











  
  一
  
  美军抓到萨达姆,全世界都“喔”了一声。伊拉克战争结束八个月来,美军手里捏着那副扑克牌通辑令,一张一张往下翻,终于翻到了那张搜寻已久的黑桃A,从地洞中揪出一个活物来。小布什定睛一看,真的就是胡子拉碴的萨达姆,大腿一拍笑起来:“哈哈,我赢了!”
  是的,萨达姆输了,彻底输了。
  自从去年四月九日巴格达陷落后,萨达姆在美军鼻子底下遁身藏匿长达八个月,给世人留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悬念。这一回,他把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个悬念也输掉了。你看萨达姆被美军从地洞里活生生揪出来按倒在地的那一刻,那才真天叫做猛虎落难不如狗。曾几何时,他还是一位何等啸枭的主儿,如今当了美军俘虏,满脸一副抑抑憋憋的狠狈相。美军军医把他当作瘟神似的,戴着手套要对他验明真身,叫他把嘴张开就张开,将压吞板伸进他嘴里左左右右乱拨弄,将小电筒的一束光亮直射到他的嗓子眼里,看喉看腮看牙口,管他恶心不恶心。要是过去,谁敢!萨达姆到了这一刻,也只得“认命”啦。他的两个儿子乌代和库赛都被美军打死了,他勇敢的小孙子十四岁的穆斯法塔也被美军打死了,祖孙三代全都搭上了,连本带利全都输光了,只剩下自己一条老命了。他纵有血海深仇,咬碎钢牙想跟老美继续玩命,可是除了往美国大兵脸上吐过一口唾味,遭来一顿拳脚,他别的已经再也玩不出什么名堂了。
  萨达姆曾经是个人物。萨达姆,枭雄也。在伊拉克国内,他曾是将这个一盘散沙似的国家“整合成形”的铁碗人物;在中东和海湾地区,他曾是一跺脚就让邻国感到地动山摇的强硬人物;在国际舞台上,他曾是呼一方风雨便可牵引出大国外交乱局的风云人物。尤其在新旧世纪之交,世界上如果没有了萨达姆,没有了这样一位强硬角色梗直了脖子去同布什父子接连上演两出连本对手戏,说不定世纪之交的世界时局就不会这么热闹可观了。可是,世纪之交又恰恰是不应该过于冷清和乏味的。因此,在世纪之交这台热热闹闹的大戏里,萨达姆这位人物的出现,是有某种典型意义的。他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当今世界某些政治人物的隔世雄心和悲怆结局,预示着某些急欲图强的国家在新世纪里将会面临的艰难历程。
  萨达姆是一本书。在今后若干岁月里,人们还将不断翻阅萨达姆这本书,从中引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话题来。萨达姆其人说他简单也简单,说他复杂的确很复杂。昔日之萨达姆,横刀立马,傲视中东,不屑老美,目空世界。构成萨达姆性格的主要成分是三要素:雄心、铁碗和好战。他以雄心立身,以铁碗治国,以好战对外。世人闻其言,察其行,观其败,叹其悲焉。有人觉得,萨达姆被美军抓获的一刹那没有一枪崩了自己,真不够意思。此乃匹夫之见,大可不必那么偏激。虽然萨达姆说过“面对敌人把子弹打光,将最后一颗留给自己”之类的话,但让萨达姆留住一个脑袋,回想回想他做过的这些事情,重新思考思考伊拉克和阿拉伯世界的前途命运,不是更好吗?萨达姆被审判后倘苦仍能留住一条老命,说不定他有朝一日真的会写出一本什么书来给世人看看,也未可知。
  呜呼,萨达姆!
  
  二
  
  不妨先从萨达姆的雄心说起。
  萨达姆其人,铁腕和好战为其表,雄心为其里。他的铁腕和好战,都源于他的雄心。萨达姆的雄心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伊拉克的辉煌历史赋予这位“伊位克之子”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阿拉伯帝国,都是伊拉克这片土地曾经承载过的历史辉煌。萨达姆曾无比自豪地说:“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这是毫无疑问的。”萨达姆有个外号叫“巴比伦雄狮”,他的雄心就是要看铸伊拉克的历史辉煌,并充当阿拉伯盟主。他在台上呼风唤雨之时,曾经有一位外国记者问过他,是否梦想成为像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和阿拉伯民族英雄萨拉丁那样的人,他直言不讳道:“真主作证,我确实梦想并希望如此。”他一直梦想自己也能成为传颂千古的阿拉伯民族英雄。
  萨达姆竭力效仿伊拉克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到了亦步亦趋的程度。他仰慕历史上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的赫赫成名,将共和国卫队的王牌师之一命名为尼布甲尼撒师。当年,尼布甲尼撒除了军事上的辉煌胜利,还曾重修巴比伦城,并在城墙上刻下他的一段语录:“我,尼布甲尼撒,热爱建设甚于热爱战争。武神命我修建此城,巴比伦的后人将缅怀我的功绩。”萨达姆当政后,也立即拨出巨款重修巴比伦城,并同样在城墙上刻下一段颂扬他的话:“这些围墙在伊拉克共和国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执政时期重建,巴比伦城不会淹没无闻,千秋万代,岁月作证。”但可惜,对于尼布甲尼撒说的“热爱建设甚于热爱战争”这句名言,萨达姆却并没有认真理解和消化吸收。萨达姆十分崇拜的阿拉伯民族英雄萨拉丁,也出生在提克里特,是他的老乡。萨拉丁曾率领阿拉伯联军转战中东,在抵抗欧洲十字军的战斗中取得辉煌胜利,在埃及开创了阿尤布王朝,并将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也门、巴勒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统一在他的旗帜下。萨拉丁不仅敢于在必要时采取军事手段达到目的,而且十分注重通过外交手腕解决问题。又可惜,萨达姆对萨拉丁的精神遗产同样未能全面继承。
  萨达姆有雄心,有抱负,但他的远见、韬略、计谋,以及他与强大对手艰苦周旋的持久耐心和耐力等,都远未达到他心目中仰慕的历史英雄的高度。
  对于如何继承历史遗产,萨达姆有一个问题似乎一直没有弄得十分明白:伊拉克的辉煌历史,对他来说虽然是一笔雄厚的资本,但并不是一笔可供他随意购物付账的现款。他好像一位背着沉重包袱赶路的商人,一路上急需开销现钱,虽然包袱里有的是沉甸甸的金块,却没有人肯为他兑现,使他处处受窘。换名话说,萨达姆对伊拉克的历史辉煌念念不能忘怀,而对伊拉克在当今世界上的“低下”地位则耿耿于怀。他太想出人头地了,愈受窘,愈不甘,于是跺脚耍狠,要来几手硬的给全世界瞧瞧。他曾经公开表示过,他并不在乎人们今天说他些什么,而在于五百年后人们将如何评价他。他这席话所表述的,便是经典的萨达姆式的雄心。
  萨达姆企图靠他的蛮强逞能创造历史。他好比挑着一副一头重、一头轻的担子,斜着横着要走他的称雄之路。一只篮子里放的是伊拉克的辉煌历史,分量很重:另一只篮子里准备放进五百年以后的自己,刚上路时它还是空的,必须一边走路一边往里拣石头,慢慢增加它的重量。他心里想的是,什么时候两只篮子里的重量平衡了,他就大功告成了。可是,萨达姆也不好好想一想,在当今世界上,哪里能轮到他来斜着横着走称雄之路?他悍然出兵侵占科威特,自以为拣到了一块分量不轻的好石头,可是还没有等他把这块石头放进篮子里,屁股上就被老美狠狠一脚踹了个大跟头,他偷鸡不着蚀把米,吃的亏大了。
  说到底,萨达姆没有过得了如何继承历史遗产这道“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祖先创造的辉煌文明是一种永恒的“历史能源”,它永远会对子孙后代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它是一根历史标杆,一代又一代地标示着本民族后辈所达到的历史高度。衰落愈久,落差愈大,这种激励作用则愈加强烈。可是,如何开发利用这种强大的“历史能源”,也像开发利用水、火、煤、油、核等等各种能源一样,需要掌握一整套复杂的控制技术。开发出来的能量一旦失去控制,便会引发决堤、失火、爆炸、触电、核辐射等灾难,后果不堪设想。开发“历史能源”的一项“关键技术”,就是如何才能使历史遗产与当今世时势相契合。对本民族的历史辉煌恋之愈深,对当今世界时务识之愈透,随世而变,应时而动,则复兴伟业成功之可能性愈大。反之,纵有经天纬地之志,若无洞察时势之明,一意孤行,逆时而动,定然处处碰壁,头破血流,决无善终可言。历史辉煌可以激励一位民族之子立下雄心,但立下雄心仅仅是获得了一份祖传遗产的合法继承权而已,并不等于复兴大业便可告成。如何艰难创业,全凭对当今时势的深度把握。纵观古今,普天之下,未见食古不化、逆时而动者可以造福于民族的。
  大凡一个衰落的豪门,后辈中大体上可能会出现四种不同类型的人物。第一种是低眉下眼、勾头缩颈之辈,浑浑噩噩过日子,对祖上的辉煌淡漠之至,毫无复兴祖业雄心可言。第二种是海阔天空、不重实务之辈,空悲切,长浩叹,说祖业辉煌滔滔不绝,干创业实绩一事无成。第三种是雄心可嘉、志大无当之辈,虽是豪情满怀、敢作敢当,却脱离实际、冒险蛮干,到头来鸡飞蛋打,呜呼哀哉。第四种是高瞻远瞩、坚忍不拔之辈,壮志在胸,远见在目,时势在握,纵横腾挪又脚踏实地,则伟业可图。萨达姆大概属于第三种类型。伊拉克衰落太久了,萨达姆太想出人头地了,他魂牵梦绕着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阿拉伯帝国的历史辉煌,念念不忘于阿拉伯帝国的复兴,孤注一掷于中东霸主地位。他徒有“隔世雄心”,却无洞悉当今时势之明。大势不明,冒险盲动,怎能不败?大败,惨败,完败!大败者,将叛众离钻地洞之谓也:惨败者,婿反子死孙亡之谓也:完败者,国破家亡成囚徒之谓也。
  呜呼,萨达姆!
  
  三
  
  再说萨达姆的铁腕。
  回首二十世纪,新独立的国家陷入长期动乱的不在少数,有的一心搞民主越搞越乱套,有的决心治乱又苦无良策。故长期动乱的国家走向铁腕治国,似乎也是这些国家历史发展的另一段必经之路。对于萨达姆的铁腕治国,似可作“五五开”观之,他是成于斯、败于斯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伊拉克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一九二一年伊拉克爆发反英大起义,经十余年奋斗,才从英国人手中先后争得半独立、独立地位。可是,由于复杂的历史背景,严重的贫穷落后,伊拉克国内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社会弊端丛生,百疾并发,治无良医,疗无良药,从此陷入了长期动荡的内乱局面。不是一般的乱,乱得国无宁日,惊心动魂。从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五年,三十年间更换了四十五届内阁,平均七个半月更换一次。从一九三六年至一九四一年,五年间发生了七次军事政变或军人干政,平均每年一点四次。从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八年,十年间又发生了十多次政变或未遂政变,平均每年一次。历次政变头目之间互相残杀,血溅高楼,尸滚大街,血腥恐怖气氛长期弥漫。自伊拉克一九二一年名义上获得独立至一九六八年复兴社会党上台执政,伊拉克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内乱动荡,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无从谈起。伊拉克独立后的风雨历程表明,它在呼唤一位强有力的铁腕人物出现,首先要将这个散乱不堪的国家“整合成形”,然后才谈得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从某种意义上说,伊拉克几十年混乱不堪的时热造就了萨达姆这位“英雄”,他的出现倒也算得上是“应运而生”。
  萨达姆一脚踏进政治,一亮相就是一位铁血人物。一九五七年,刚满二十岁的萨达姆在伊拉克国内反西方、反费萨尔王朝的风潮中加入复兴社会党。不久,因涉嫌参预刺杀活动被捕入狱,后获释。一九五八年,军方背景的卡赛姆在复兴社会党支持下通过政变上台,推翻费萨尔王朝,废除君主制,成立伊拉克共和国。但是,站在反西方、反费萨尔王朝斗争第一线的复兴社会党未能分得政变果实。一九五九年十月,复兴社会党成立五人暗杀小组,决心搞掉卡赛姆。萨达姆是五人暗杀小组成员之一,行刺未遂,萨达姆左腿中弹潜逃,遭通辑,被缺度判死刑。一九六三年二月,复兴社会党再次联合军方力量发动政变,终于将卡赛姆杀掉。但不久,新总统阿里夫又将复兴社会党排挤出政府。五年后,复兴社会党又一次联合军方力量发动政变,一举夺取政权。政变总指挥贝克尔当上了总统,政变中带领坦克攻进总统府的萨达姆成为党内二把手,辅佐贝克尔成功执政十一年,为伊拉克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一九七九年七月十六日,贝克尔隐退,将权力交给了萨达姆。
  萨达姆大权一到手,立刻亮出他的铁血手腕。他当政第二天,立刻宣布查获了一个党内高层间谍集团,他们是“革命指挥委员会”二十一名委员中的五个人。很显然,他决心从身边除掉这五名异己力量,首先要在复兴社会党最高领导机构内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他指定另外七名委员成立特别法庭,对这五名“间谍”及其牵连者进行审判,共有二十二人被判处死刑,三十三个被判处十五年以下徒刑。对这二十二名死刑犯,他让复兴社会党各个地区分支机构的代表来执行。接着,又在全国反间谍,搞清洗,发展秘密警察,实行严密监控。萨达姆这叫“一刀见血”,慑服了全党,威服了全国。区区一个复兴社会党,小小一个伊拉克,还有什么是他萨达姆摆不平的吗?没有了,全被他摆平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