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3期

画家眼中的自己

作者:包文民











  关山月:明月出关山
  
  这是《百美国》中唯一没有人像的自画像,可谁见了都会说“关山月取巧了”!有人问他能否画人物肖像。答案是肯定的。
  关山月,原名泽霈,山月是乃师高剑父为他取的艺名。高剑父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开一代新风的大名家,也是创岭南画派的宗师。1936年,他在中山大学讲学期间,意外地发现班上有一个“冒名顶替”的学生。此人正是关泽霈。高师发现这个学生比有正式学籍的富家子弟刻苦勤奋,更有发展前途,于是破例免费将他收为春睡画院的入室弟子。高剑父为什么要为他取关山月这个艺名呢?“关山月”本是古代乐府中的一个题名。据《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何谓伤离别也?意谓这种乐曲多借边塞关外的山月凄凉之景,抒发将军征夫的离乡别妻之苦,故唐代的边塞诗人多为此曲填词,不过写得最好的还要数李白的《关山月》,诗的前四句道: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关泽霈拜师之日,正值国难当头,战火纷起之时,高剑父借乐府旧题作为学生的艺名,也许正是希望他做一个关注国计民生和人民疾苦的艺人!
  关山月五十年前的老友、老作家端木蕻良为这幅画像题了诗,诗中借用了李白的两句诗,只是将“明月出天山”改为“明月出关山”,一字之改,将这幅自画像的构思暗暗点出,他怕粗心的读者没有察觉,又在跋语中补记道:
  以自然为写照,现天人合一之法身,洵生面别开之作也。
  关山月,广东阳江人。中国山水画家,兼攻花鸟、人物。
  题文:关山月自画像。
  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题第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关山月兄自画像。
  以自然为写照,现天人合一之法身,
  洵生面别开之作也。端木蕻良。
  
  崔子范:歪打正着
  
  崔子范成名之前,据说京城内有些传统派或学院派画家对他的画不屑一顾,横桃鼻子竖挑眼。传统派认为,他的画没有笔墨章法,是信手胡抹乱涂;学院派认为,他的画造型能力差,画来画去老一套,成名后,说他胡抹乱涂的已无,但对他的造型能力仍取保留态度。
  诚然,崔子范虽自幼喜欢绘画,中学时代也得到过美术老师的指点,但毕竟没有受过科班训练。然而从素描的角度来看崔子范的花鸟造型,的确不规范,还有点怪异,这应该说是一个短处,可是短处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转化为长处,说得俏皮一点,就是歪打正着。这幅自画像,也可说是歪打正着。寥寥数笔,便将他的神态勾勒了出来,尤其是头上的一抹又黑又乱又硬的头发,把他那不修边幅、漫不经心的形态刻画得十分传神。初看这幅肖像的脸部造型,既不准,又不似;但细细琢磨却不似中有似,不准中有准,与他的花鸟造型一样,符合齐白石的“不似之似”的造型规律。
  与漫画肖像相配的是,他还题下了一首打油诗,诗曰:
  家居胶东,心在梁山。当官司不成,玩弄笔砚。债务累累,有钱不还。老而不死,专骗青年。
  崔子范有胆有识,敢于直面人生,直面自我,不仅敢于漫写自己不那么光彩夺目的尊容,而且敢于抒发未必为人称道的带自嘲意味的真实感情。
  崔子范,山东莱西人。中国花鸟画家。
  题文:家居胶东,心在粱山。当官不成,玩弄笔砚。债务累累,有钱不还。老而不死,专骗青年。辛未古稀自画像,子范。
  
  华君武:捂脸图
  
  请华君武画自画像,他总是推托说:“我画不像自己,还是不画为妙。”在我的软磨硬催下,1992年夏日他交了一幅《洗脚图》,并题了一段跋语,把他为何不愿画自画像的原因作了一番交代:
  我作漫画人像功夫甚差,画面孔体态无特征的漫画像更难。报刊索我自画像时,只好画两手捂脸状,或作阅报学习状以应付。去年包立民同志又要我自画像,猛追穷寇,作洗脚图塞贵。
  两年后,当我把《百美图》即将脱稿的消息告诉华老,他忽然旧事重提道:“我的那幅《洗脚图》作为自画像编入,好像有点勿太严肃,这样吧,我再画一幅供你选用。”华老主动提出重画,我喜不自禁,赶快满口答应,并表示感谢。几天之后,我就收到了他的这幅《捂脸图》自画像。
  华老告诉我说,他过去曾为《文汇月刊》和《大连日报》画过类似的捂脸自画像,所不同的是,这幅自画像上的手与以往不同,另外在这幅画像上题了四句打油诗:
  画兽难画狗,画人难画手。
  脸比手更难,一捂遮百丑。
  读者可千万别轻轻放过这四句顺口溜,这可是一位从艺六十多年的一代漫画大家,总结前人和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后得出的至理名言啊。其中“画兽难画狗,画人难画手”就是从历代民间艺人代代相传的口诀中借用来的。
  那么这幅《捂脸图》算不算自画像,虽然像主用双手捂去了他脸部的眼睛,捂去了赖以传神表情的主要器官——“阿睹”,但是“欲捂弥彰”,认识华老的人,一看这幅漫画像准能异口同声地叫出他的名字来。再看捂脸的这双手,也一改以往粗枝大叶的画法,画得十分工细,细到每段指节的纹络和每个指甲盖都历历在目,交代得清清楚楚(可见在画手上,他也在不断下功夫)。也许是我的一种错觉,远远看上去这双手的四节中段纹络连在一起,像华老的一双眼睛,而且越看越像。真可谓此时无眼胜有眼。为了让读者认出像主,华老又颇具匠心地在脸部的其它特征以及他的职业特征上作了一番细节铺垫。总之一句话,《捂脸图》虽说把脸捂起来,但读者透过这双捂脸的手依然可以认出华君武来,这幅自画像的高明之处也正在这里。
  华君武,浙江杭州人。漫画家。
  题文:画兽难画狗,画人难画手。
  脸比手更难,一捂遮百丑。
  一九九五年作自画像,时年八十。
  脸上皱纹画得较少,以示年轻。华君武。
  又《洗脚图》题文:
  我作漫画人像功夫甚差,画面孔体态无特征的漫画像更难。报刊索我自画像时,只好画两手捂脸状,或作阅报学习状以应付。去年包立民同志又要我自画像,猛追穷寇。作洗脚图塞责。一九九二年夏华君武。
  
  程十发:程门坐雨
  
  三年前,首次登门拜访,程老在画室里接待了我。话题转入请他入围,他点头说:“好好,让我想一想。从来没有画过漫画像,也没画过自己的像。”紧接着话题一转:“有人说我的国画是从连环画人手的,其实这是误解。早年我在上海美专,学的是国画。最近福州有位朋友收到了我40年代画的一幅山水,照片寄来了,画马上也要送来给我看。”
  提起山水画,他告诉我说,最近他画了二十幅山水、花鸟,是应美国的一位华人收藏家而作的。这位收藏家答应出二十万美金,他想用这笔钱来买十来套商品房,改善一下上海画院条件较差的职工住房。说完,他领我走进另一间房间,观赏他的这批新作。
  走出程老的衡山公寓,头脑里猛然冒出二句杜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果全国的著名画家都能像程十发那样,主动义画,画得广厦千万间,那又该多么好啊!程老的自画像未画,我的配文腹稿却庶几有了。可他的自画像却迟迟交不了卷。
  乙亥初夏,我回沪参加复旦大学的九十周年校庆,再次登门,与他会面。
  5月的上海,进入了黄梅季节。出门时,天还是好好的,谁知踏进程门新居,却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会客室里,一条长桌,几张椅子,桌子上放着几本画册和几份报纸。我与程老隔桌而坐。接过我递上的两本自画像册翻阅着,当看到叶浅予的自画像时说道:“他不在了。”我又告诉他说,自画像册中,已有十余人先后走了。
  看完像册,我又一次对他说,《百美图》即将出版。上海画院方面就缺您这位主帅了。他听后说道:“缺了我也没关系,先出了再说。我的脸尚未定型,让我变得再瘦一些,定了型再画!”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雨太大,走不了。古人有程门立雪之说,今天却是程门坐雨了!发老听到我说“程门坐雨”,马上抱拳道不敢不敢。他见推辞不了,终于托出了不肯画的隐情。原来“文革”期间,画院的造反派曾勒令他画自己的漫画像,画得凶相十足,很狼狈。现在又要他画自己的漫画像,触痛了他的疮疤。他要我理解他的心情,我表示理解。
  两天后,我三登程门,终于从他手中取到了这幅“镜容图”。他指着画像解释道:“自画像是西方人的叫法,中国古称镜容图。”
  程十发(1921—),上海松江人。中国画家、连环画家。
  释文:程十发镜容图。
  注:镜容图即自画像的古称,十发画乙亥端阳节。
  
  张守义:酒仙
  
  张守义自诩“酒仙”,韩羽在他的自画像中揭他老底道:“叶公之龙,张兄之酒。”意谓张公好酒,正像叶公好龙一样,一旦“酒”真的来了,张公怕也要吓得退避三舍。
  平心而论,张公倒也与酒沾边,而且沾到“瓶不离手,杯不离口”,大有以酒为生的份上,不过这酒不是白酒,也不是黄酒、红酒,而是像饮料似的啤酒。
  第一次与张守义相见,是在一次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的大厅里,我向熟人打听张守义是哪一位。这位朋友回答得也妙:“你看谁的手里拿着啤酒瓶,谁就是张守义。”我环顾展厅,只见厅内大都是“背手”君子,谁的手里也没有啤酒瓶啊!我想大概是这位朋友开的玩笑话,谁还真带着啤酒来参展呢?于是不再理会,自顾自地看起展览来。
  看完展览,刚要走出展厅,突然发现签到处有好几个青年,拿着本本求一个人签名,此人长得又黑又瘦,正在低头签名,我走上前去一看,签名本上赫然写着我要找的张守义。站在他的面前,我细细地端详了一会,这位大名鼎鼎的书籍装帧家,竟然是这样的蓬头黑面,穿着一件紧身的黑夹克,黝黑的脸显得更黑,瘦弱的身子束得更为奇瘦。再细细一瞧,桌子下面果然藏着两瓶“五星”啤酒,我就是这样结识张守义的,并约他到寒舍饮酒,做了两次酒友。第二次与“酒仙”一起饮酒的,就是韩羽。比起张守义的酒量来,韩羽自然要高一个档次。张守义对白酒滴酒不入,“酒仙”云云,纯属虚名。
  张守义喝啤酒有一个怪癖,不管在什么场合或在谁家喝酒,总要从酒瓶上揭下一张标签来,带回家去,珍藏起来。世界真奇妙,竟然还有珍藏酒标签的收藏家,一天至少收一张,一年三四百,十年三四千,而且北京的啤酒标签又只有几种大路货,不是燕京、北京,就是五星、青岛,他要收藏这么多酒标签干什么?原来他是利用酒标签的背面空白处,当作日记的记事纸,随手在这张标签背面记下今天在何处,与何人共饮,所谈何事。长此以往,集标签成册,一年可得数册。如果有人要为张守义写传,这一册册标签集成的日记,是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呵!
  张守义(1930—),河北平泉人。装帧艺术家、插图画家。
  释文:酒仙,守义。
  瓶不离手,杯不离口。
  自诩酒仙,点瘾无有。
  叶公之龙,张兄之酒。
  韩羽戏题。
  韩羽见韩羽自画像。
  
  缪印堂“科普”漫画家
  
  缪印堂,是个五短身材,矮小瘦弱,脸部还有残疾——下巴塌陷,真所谓其貌不场。可就是这位其貌不扬者,能量却不小,是漫画界负有盛名的多产作家。据统计,仅1981年至1985年,四年中他就创作了两千余幅科学漫画和科普插图,可见他的高产。
  缪印堂的漫画较多取材于科学世界和科普读物,这类题材较难表现,原因是:一要懂一点科学;二要有科学幻想精神;三要把无人世界画得既有科学性又有娱乐性,逗人发笑,富有情趣。科学漫画在国外已屡见不鲜,但在中国还很少有人涉及。有人曾问过他为何要搞冷门?他回答道:“漫画创作,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于表现人类世界,而大千世界,包括众多的动物、植物、原子等世界,却无人去表现,我想去试试!”
  缪印堂的科学漫画所以画得富有情趣,逗人发笑,主要得力于他的幽默才智。他自幼体弱多病,十岁那年,患了下颌骨髓炎,医生取掉了他的下颌骨(下巴),只能吞咽稀食,从而影响了他一生的健康。这场大病反复折腾了六年,六年里他一边休学养病,一边自学画画。图画中他最喜欢漫画。从报刊上读到了大量漫画,而漫画中他更喜欢丰子恺的儿童漫画、张乐平的“三毛”。可以说缪印堂的少年时代就是在漫画世界中长大的,也可以说他是贪婪地吃着这些词汇幽默情趣的漫画食粮长大的。
  一般来说,幽默是只能意会,很难言传的一门艺术,缪印堂的高明之处是将幽默画言传(赏析),并能独具慧心传到点上,使读者心领神会。可见他对幽默艺术是研究到家的。请看这幅自画像,他不避讳并有意夸张了自己的残缺,是否很有幽默感?读者自有分晓。
  缪印堂,江苏南京人,漫画家,兼事美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