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2期

十大尖端职位及职场趋势

作者:李 奇 刘 勇











  
  能够替代你现在工作的人越少,你的收入则越高,你一定就是猎头顾问们最急于要寻找的人。如果你想动换一下,想成为最抢手的顶尖人才,不妨考虑一下猎头共同推荐的尖端职位。
  
  1. 什么样的职位可算尖端职位?根据本刊记者与10家猎头公司的15位资深猎头顾问的广泛交流,有三方面决定性因素:工作复杂程度,进入门槛高低,市场供求关系。
  
  工作复杂,进入门槛高,稀缺性高,人力资本的价格自然高企且看涨,这是人才市场尤其是中高级人才市场最简单的法则。能够替代你现在工作的人越少,你的收入则越高,你一定就是猎头顾问们最急于要寻找的人。
  经验证明,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市场上,中高级人才的成长速度远远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这就意味着在许多领域存在着求大于供的状况。
  机会多多,你能否有幸成为顶尖人才?猎头顾问们推荐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10大尖端职位(排名不分先后):
  
  传媒整合专家
  正在升温的传媒业不仅缺优秀的记者编辑,而且缺优秀的领军人物——总编辑和总经理。但高居传媒业金字塔顶端的既不是总编辑也不是总经理,而是能将传媒业目前错综复杂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的传媒整合专家,其身价标准比照的是投行业而不是传媒业。
  
  物流主管
  伴随着国内外贸易的高成长,中国出现了“物流热”。而在这热潮背后的是物流主管的需求居高不下。物流主管既包括物流业的管理人才和设计人才,也包括重组公司物流链的物流整合人才。许多猎头顾问都表示,现在物流领域的高端人才仍然是老外在做。
  
  精细制造管理
  猎头表示,来自制造业的客户需求一直很旺盛。当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对大规模制造的管理人才,对制造业的精细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具有代表性的职位就是具有专业技术背景的生产经理或厂长。
  
  城市规划设计
  全国各地都在大规模地城市化,全国各地都希望找到最好最棒的城市规划设计师。城市规划设计师或许从事着最复杂的工作,大到城市的功能定位、远景规划,小到城市的市政规划、区块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的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福祉。
  
  保险经纪
  作为中国年增长超过30%的保险行业来说,保险业的人才需求很多,“挖角”事件频繁。保险精算师、保险代理、索赔估价员都是热门职位。有猎头顾问表示,保险经纪逐渐成为其“狩猎对象”。保险经纪是为客户寻找保险公司,在保险业也是顶级的。
  
  时尚买手
  零售业是中国猎头公司业务最重要的来源之一。零售店的店长、采购、销售等岗位都缺人手,家乐福、沃尔玛等零售巨头的店长大多是外籍人士。猎头顾问表示,零售业最缺的还是“时尚买手”。这些买手就是对商品有着惊人“嗅觉”的人,能迅速判断出零售店最俏的商品。
  
  投行并购专才
  未来几年,中国产业会出现大规模整合。近年来,中国并购市场迅猛增长,跨境并购的数量也大幅增加。中国不仅需要大量能经营管理企业的CEO,也需要把企业当成商品的投行并购专才。这方面的高端人才目前也多为外籍人士担任。
  
  理财专家
  无论是替个人进行理财规划,还是替机构做投资理财,理财专家要运用各种金融手段为客户获得尽可能高的收入,同时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对个人来说,理财专家可能是理财规划师;对企业来说,理财专家可能是基金经理、财务顾问。
  
  营销策划
  猎头最开始替外企在中国找人,就是找市场营销人员。多年以来,高级市场营销主管等职位一直需求不减。不过,猎头顾问指出,当营销已经成为中国市场销售的常态,这一领域的高端职位是那些能够提出营销战略和具体方案的营销策划人才。
  
  教育经营管理
  教育产业是中国的一大朝阳产业,尤其高等教育是巨大中高级人才库。教育产业的高端人才是那些既能经营管理着一个大学或学院,同时自己又是个经营管理或某一领域的专家。这个职位最典型的代表是商学院的院长。
  有社会学家曾分析,尖端职业来自五大集团:高智力集团(从事高科技研究的专业人员,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学人员,从事企业经营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劳务管理集团(国际旅游、房地产、旅馆、邮电通讯、运输等行业)大工业集团(根基地位仍不可动摇)、公务集团(国家行政管理集团)、自由职业者集团(新闻记者、自由撰稿人,文化、体育等行业的中介人等)。
  猎头的工作维系和活跃着中高级人才市场,尽管在采访中猎头顾问都表示尖端职位是其实际工作中的体会,没有这些尖端职位具体需求状况,而且猎头提及的尖端职位远远不止上述10大类。如果你具有上述职业能力,可以考虑主动和猎头接洽一下,如果他们还没有注意到你的话。
  
  2.中高级人才流动有10大趋势,这是本刊与十多家猎头公司和十几位猎头顾问和人力资源经理反复讨论的结果。
  
  资历重于资格
  社会学历普遍的升高,使企业把考察候选人的重点放在职业资历上,一些与职业相关的证书成为不错的敲门砖,而文凭的作用则逐渐弱化。注册会计师、金融分析师、保险精算师、金融策划师以及众多的计算机认证,任何一个都可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机会。猎头顾问提醒,企业非常看重候选人在大公司的工作经历,而且在意你是否有资历上的空白。企业一般会断定,在这段空白期间,你的知识是没有与社会同步,处于残缺状态。
  
  人才全球流动
  不要把就业市场局限在一个地区,面对全球,中国也是局部市场。一家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中国公司里,同在一间办公室,香港员工的年薪是同级别大陆员工的5倍。你别不服气,也许你的能力更强,但他面对的是全球就业市场,而你只是大陆市场,你们的差别是国际人才价格与中国大陆人才价格的差别。现在知道中国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了吧?人才价格低廉。
  
  二八原则日显
  算算你手下的人,再看看你上面的人,比例是80∶20吗?如果是,那么恭喜你,你是行业中能够支配80%资源的20%的高端人才;如果不是,那你要努力了。无论从机会和发展来看,20%的人总会比80%的人多。而且来自猎头的判断,高级人才都缺,初级人才都多。这表明,行业的二八原则正在越来越明显。如果你是倒数的20%,你将面临出局的危险。
  
  职业周期交替
  不要以为还有什么一成不变的热门冷门职业,现在只有冷的热门职业和热的冷门职业。在互联网行业,快速的增长带来最大的风险,职业经验在一年之内就变得一文不值;而在媒体,曾经无所事事的汽车记者,突然变得热门。千万不要指望能够找到一劳永逸的职业,当行业形势不妙的时候,试着跳跳槽,利用相关的职业把自己的过去和未来衔接起来。跳槽是杆,过去的资历是踏板,跳早了跳晚了,都可能过不去,关键是要把握好度。
  
  短期弹性就业
  工作累了吗?不妨让自己的节奏变化一下,做个高级临时工。当你在一个行当里面呆得足够久,你的能力可以超过职业,已经不需要职位来体现。猎头顾问说,目前高级人才弹性就业主要在以下几个领域:一是为国外公司设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做研发工作;二是生产、销售方面的工程师;三是高级翻译和精通某一领域的顾问人才。你可以先工作半年,然后辞职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是一种更自由的生活方式。而且从薪酬看,短期雇员收入比正式人员收入高20%~30%。
  
  成长阶段决定
  企业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人才也是如此。摩托罗拉中国区总裁陈永正去了微软,他肯定不会选择一家年营业额1亿元的中国企业。因为他的价值只有在同等量级的企业中才会得到最佳体现。人才价值与企业成长同步,企业自身处于某个阶段的时候,就会给相应的人才开出高价。中国企业成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靠机会,第二阶段是一招鲜,第三阶段是综合实力阶段。想想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
  
  寻找增值环节
  产业总是一条价值链。比如制造业,计划市场下,利润点是制造;自由市场下,利润点是研发和营销。现在,如果你选择研发和营销,行业的发展自然就把你托起来。很多企业的制造副总和营销副总的不同年薪就是实证。这是个人主动选择的最大难度,行业规律很难违背。
  
  复合化精尖化
  尽管企业越来越注重资历和实际经验,但是对很多人来说,这些东西并不一定能够转化为智慧。只有从实践中总结出真知,并化为自己的一种特殊能力,这种能力分为判断能力和执行能力,才能成为智慧型人才。这种人才是不可替代的。所以,要么成为复合型人才,要么成为某个领域的专才,同样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人才。这需要对自己的很好把握。如果你各方面能力均衡,最好不要努力做精尖人才,因为均衡的能力不利于某个专业特长的发挥。
  
  T型人才最俏
  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出版新书《工作鸡汤Ⅱ——纵横21世纪职场的成功秘诀》,提出“木屐型人”的观点。日式木屐鞋底有根木柱,呈T型。他认为,要在数字科技时代生存,除了必须具备一项专长外,还必须增加另一项专业知识,才能有足够的支架悠游于未来社会。“成为木屐型人最重要的意义是,纵然不同的专业领域,表面看来独立无关,但这些知识有一天会在某处连接,产生加乘效果。”还记得儿时的爱好吗?工作之余,不妨拿来温习温习。因为人才就要与众不同,多一点技能就多一片天空。
  
  再学习再就业
  如果要保持自己的增值,一定要留出一定的时间,提升自己的涵养和自身价值,包括培训和常规学习。台湾英业达集团副董事长温世仁在提到新型人才时,提到要有专业化的系统学习时间,干三年学一年。但你一定要记住,这种学习绝对不是一劳永逸。而且不要把职业培训和教育混为一谈。教育是基础,是全方位提升你的素质,是通用的知识;而培训则会把你在职业的道路上越拖越深,渐渐失去再次选择的机会。
  大前研一对现代职场工作者有一个忠告:“除了成为数学天才是不可能的任务外,不论任何年龄,只要5年都能学有所成。”你若不信,就大声告诉自己:“我行!”
  (摘自《竞争力》200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