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期

人际关系

作者:斯科特·亚当斯











  
  老人摇摇椅子,笑着对我说:“你常常一个人对不对?”
  他说对了,我喜欢一个人。我有朋友,但我情愿回家。
  “你怎么知道?”我问。
  “每次只要我提到观念之类的事情,你就眼睛一亮。”
  “真的吗?”
  “小朋友,这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满脑子只想到人,他们一聊起天来,话题离不开人——谁在做什么,谁说了什么,谁的感觉怎么样等。另一种人擅长观念,他们的话题不脱观念、概念和对象等。”
  “我一定是观念型的人。”
  “没错,而且这已经对你的私人生活造成困扰,只是你不明白为什么。”
  “你太先入为主了,你凭什么认为我的私人生活有问题?”我必须承认他说得没错,每个人的私人生活都不完美,但我的缺陷却非常明显。
  他继续说道:“像你这种观念型的人很无聊,就算其他观念型的人,也认为你很无聊。”
  “嘿,你是在侮辱我!”我没有当真,只是随口说说。“我承认我不属于任何小圈圈。每次聊天时,只要我想插进什么有趣的话题,大伙儿立刻静下来,直到有人改变话题为止。我认为我蛮有趣的,但别人不这么想。好像人缘好的人只要言之无物就可以了。我常有一些有趣的事情想和大家分享,你觉得别人会有兴趣听吗?”
  “事实上,人缘好的人只是看起来像言之无物,”他反驳道,“其实,他们谈的主题都是大家喜欢听的,他们谈的是人。当一个人谈到别人时,对听者而言,就非常切身相关。你会自动把听来的故事和自己扯上关系,心想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反应?你的人生会怎么样?另一方面,如果你说的是你在五金店找到的新型工具,没有人会觉得那个工具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不管它多有用、多新奇,它终究只是个东西。”
  “好吧!那我要怎么样才能变得比较有趣?”
  “如果我给你意见,你会照做吗?”
  “也许吧,看意见而定!”
  “不会,你不会照我的建议做,没有人会照别人的建议做。”
  “你太夸张了吧!”我说。“照别人的建议做很平常啊!这可不是假象哦。”
  “大家都以为自己会照别人的意见来做,其实不然。人类只会接受讯息,然后创造自己的意见。如果你想影响别人,不要浪费时间给什么建议,你只能改变对方的知识,而不是他们的做法。”
  “好吧!那你可不可以给我一点知识,有助改善我的私人生活?”
  “也许吧!”他紧紧握住裹在身上的红色格纹毯,说道:“你对什么主题最有兴趣?”
  “应该是我吧!”我承认道。
  “没错,这是人的本性。不管你在聚会中遇到谁,他们对自己的兴趣绝对高过于其他主题。要是你想打破沉默,可以简单问一下对方的生活。”
  “那好假哦!”我说。“主要是,这好像在审问对方。再说,我也装不出来很感兴趣的样子。如果他刚好是个卖皮鞋的,又和他妈妈一起住在奥尔班尼,我一定会睡着。”
  “当你提问时,你也许觉得很假,但对陌生人来说,可不见得哦!对他来说,这是突如其来的礼物,一个享受人生乐事的罕见机会:谈谈自己。他会变得很活泼,立刻喜欢上你。在他眼中,你成了一个聪明绝顶、又有天分的健谈者,其实你惟一的贡献只是提问题和注意听。你解决了陌生人害怕的尴尬场面,为此他会很感激你。”
  “我是解决了那个陌生人的问题,但我得听那家伙高谈阔论地谈论自己,结果没病的反而生病了。”
  “你只是在一开始向对方提出问题,之后你就可以操纵他,往你最关心的话题上引——你自己。”
  “他不是想谈自己吗?”
  “当你听到别人怎么处理自己的问题时,你很自然就会联想到自己。”他说。“在你的生活里,一定和他有一些相似处。找出你和他的共同点,然后问他的感觉是什么?他会怎么处理?是不是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也许你们两个都是飙车族,或者你们的妈妈都喜欢打电话来唠叨,也或者你们都喜欢溜冰。找出共同的兴趣,你们就能既迎合对方,又谈到自己。”
  “和别人聊聊我对重大事件的看法,这样好不好?”我问。“我常和别人争辩。好像我对一般事物的看法比较深入,所以我觉得我有责任点醒大家。虽然有时候,我真想闭上嘴巴算了,可是每次听到有人大放厥词,而且很多人哦,我就忍不住。”
  “你有没有遇到过绿灯亮了,但前面的车子动也不动?于是你按喇叭,后来才发现原来是车子抛锚,对方一点办法也没有。”
  “有啊!我还按喇叭呢,好尴尬!”我说。
  “大多数的意见不合就像我举的例子,两人有不同的信息,但他们却认为彼此的意见不合,是出在对方没有判断力,态度不好,或价值观错误。事实上,大多数人都能接纳你的看法,只要他们和你有一样的信息。如果你是花时间去和对方争辩他的看法错了,你只是浪费自己和对方的时间而已。惟一有效的方法是检查两人看法之间的差异,为对方补充不足之处。有时候光这么做,就能让两人的看法最后取得一致。”
  “嘿,你能不能教我怎么和女人相处,我一定用得上。”
  “我可以教你一点啊!”
  “我会虚心接纳。”
  “在某些方面来说,女人相信男人是女性的缺陷版,”他开始说道,“而男人相信女人是男性的缺陷版。双方都陷入假象,以为他们的看法才是对的。这种看法——两性都是对方的缺陷版——正是所有误会的根源。”
  “这对我有什么帮助?”我问。
  “女人利用两性关系来界定自己,男人利用受助对象来界定自己。女人相信惟有牺牲才有价值。如果你为了陪她,愿意放弃自己热爱的活动,她就会信任你。反之,如果陪她对你来说是很轻而易举的事,她就不信任你。一开始,你必须象征性地做出牺牲,譬如为了买花送她提早下班;为了和她约会,取消你的棒球赛,诸如此类等等。”
  “为什么女人大都爱有钱人和名人?”我问。
  “一半是因为有钱人和名人能够做出更大的牺牲。一般人为了陪女朋友,顶多只是牺牲晚上看电视的时间,但有钱人和名人却可能牺牲去大溪地度假的时间。当然啦!有人会说有钱人比较有权势和有自信等等,其实牺牲程度才是最重要的关键。”
  “男人重视什么?”我问。
  “男人相信成就创造价值,他们为生命中的女人定好目标,如果那个女人能符合他的目标,他就认定她爱他,反之,就表示不爱他。男人相信,如果那个女人爱他,她一定会更努力去尝试。而他也相信他定的目标很合理。”
  “什么目标?”
  “每个男人定的目标不同。他们很少告诉别人,因为只要说出来,就会惨兮兮。没有女人可以忍受得了别人为她设定目标。”
  “要是那个女人做不到那些秘密目标,他怎么办?他要怎么让她改变?”
  “他什么办法也没有。”他回答。“人不会为了配合别人的目标而改变,男人也许可以小幅度地改变——像衣着打扮、发型和态度——因为这些东西对多数男人来说,不是顶重要,但女人根本不会改变。”
  “我没听到什么有建设性的话。”
  “在两性关系中,你顶多只能祈求自己找到一个你不介意对方缺点的人。如果你只想找到零缺点的对象,或者指望对方能为你彻头彻尾地改变,根本是白费工夫,这种对象只存在于我们的想像中。”
  “假设我找到一个对象,我不在乎她的缺点,”我说,“但最麻烦的就是维系感情,我在这方面很不顺。”
  “女人需要你告诉她,你愿意为她做任何牺牲。男人需要你告诉他,他很能干。当男人或女人不照这个公式来套时,另一方就会失去对你的信赖。一旦信赖不再,自然就没有沟通。”
  “我倒不认为要先信任对方,才能沟通。我随便抓个人,也能说上几句话。我很容易相信别人,也很容易不相信别人。”
  “没有信任,你的沟通会很肤浅。沟通要事时,要是没有信任做基础,对方就会认定你有所隐瞒,你的话会被认为是别有用意,再简单的讯息也被打上问号。”
  “我懂你的意思了,我要怎么样让别人信任我?”
  “说谎啊!”
  “你在开玩笑,对不对?”我问。
  “隐瞒你的聪明才智和成就,用一些侥幸的字眼来描述自己的成功,就好像你是误打误撞得来的,夸大自己的缺点。”
  “我干吗告诉别人我是失败者和白痴?诚实一点不是比较好吗?”
  “诚实就像食物,两者都有必要,但吃太多了,反而不舒服。如果你对自己的成就保持低调,就会让别人觉得他自己的成就还不错。虽然不诚实,却不失厚道。”
  “这个建议还不错,还有别的建议吗?”
  “你认为聊天是浪费时间?”
  “没错,除非我有什么要事要谈。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喜欢闲扯淡?”
  “你的问题就在于你认定谈话是交换信息的渠道。”他说。
  “本来就是啊!”我说,心想我已经说得够明白了。
  
  “谈话不光是言语的集合,也代表对方很重要,你愿意把自己的珍贵资源——时间——送给对方。它是一种尊重的表现。谈话点醒我们,原来我们都是巨大整体的一部分,我们之间的关系并非责任、血统或商业所能界定。谈话可以有很多种,但绝非一无所用。”
  接下来那几个小时,老人继续谈着社交生活的成功秘诀:要时常心怀感激;你的付出必须比对方预期的多;说话语气要乐观;不吝于拥抱触碰对方;记住别人的名字;不要搞混弹性和懦弱这两者的不同;不要以对方的错误来论断对方,而要看对方如何善后;记住你的外表只是为了让别人赏心悦目;先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才能帮得了别人。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全照他的话来做,但似乎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