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期

半岛电视台:一夜间战胜CNN

作者:张翠容











  以小吃大:半岛战胜CNN
  
  2001年10月7日,当美国向阿富汗投下第一枚导弹,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突然终止正常节目,转播一段来自半岛电视台的独家片段,这是关于美国空袭下的阿富汗实况,还有美国恨之入骨的眼中钉本·拉登的个人宣言。
  当时美国华府的领导层无不大感意外,差点儿从座位上掉下来。瞪大眼睛,脑海一片空白,大家都对半岛电视台摸不着头脑,他们是谁?
  在阿富汗的战争中,位于卡塔尔的一个小小卫星电视台,竟然在该场国际传媒争夺战里,脱颖而出,一夜间声名大噪,家喻户晓。西方各大传媒无不啧啧称奇,在国际传媒史上,这种以小吃大的现象可算十分罕见。
  为什么当时还未倒台的阿富汗当权派塔利班只容许半岛电视台进入阿富汗独家采访?为什么拉登只把他的个人宣言像带交给这一电视台?
  当全世界的焦点都放在阿富汗时,在新闻竞争压力下的西方传媒不得不采用半岛电视台的独家片段,拉登遂有机会直接向全世界讲话,特别是美国,华府中人真不敢相信,他们的敌人竟然可以向全美国人民发表他的反美言论。
  在“9·11”恐怖袭击后,这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阴谋论遂应运而生,美国指控半岛电视台为一反美的伊斯兰原教旨宣传机器。可是,另方面该电视台又不遗余力批判阿拉伯一些国家的腐败独裁,并不避嫌疑访问以色列高级官员,使得阿拉伯世界中大部分国家的当权者都在揣测该电视台是否正在密谋推翻他们的政权,以及在直接与间接之间企图颠覆伊斯兰。
  
  阿拉伯世界的独立声音
  
  这个首次以24小时卫星播放的海湾“CNN”,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均极具批判性,可算是阿拉伯传媒一场大革命。
  阿拉伯人对待半岛电视台的态度,可以从埃及开罗一个阿拉伯家庭、我的朋友海萨一家看出来。
  每天晚上,他们一家八口围在大厅里,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视屏幕,他们所收看的,不是什么引人入胜的肥皂剧,而是半岛电视台一个十分受欢迎的时事讨论节目“对立面”,顾名思义,它类似CNN的“交锋点”,在不同声音的交锋中带出不同的观点。
  海萨说,在埃及,穆巴拉克政府严控传媒,埃及人民的言论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他们认为国内新闻不可靠,在半岛电视台出现之前,他们宁愿收看CNN和BBC,来了解自己国家的消息。自半岛电视台成立后,有不少埃及人已从西方传媒转投“半岛”,他们感到“半岛”是属于阿拉伯世界的一种独立可靠的声音,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半岛”所提供的多元化和言论大胆尖锐的节目,而这些节目又是属于阿拉伯的,他们看起来特别亲切,反观国内本地电视节目,则单一和沉闷得多,最重要就是不可信。他们一直渴望类似“半岛”的新闻机构出现,以帮助他们了解阿拉伯和世界的真实面貌。
  只要看看“半岛”的节目名称,例如“言论无限”、“公开对话”、“对立面”、“最高机密”等,在保守的阿拉伯传媒世界里,那真是一个大突破,阿拉伯人无不感到好奇和兴奋。
  为了一尝新闻禁果,富裕的阿拉伯人争相成为订户,较穷困的阿拉伯人,则只好跑到公共场所如咖啡店或餐厅看电视,或购买录影带,即使过期的节目,他们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根据埃及民间的一些调查,有很多埃及人宁愿节衣缩食,把金钱储蓄起来购买人造卫星转播碟,而更夸张的,就是有妇女竟然不爱首饰爱“半岛”,她们甚至典卖金银珠宝,只求换取那一只卫星转播碟,以便观看“半岛”为伊斯兰妇女请命的节目。
  即使给以色列重重围困的巴勒斯坦地区,“半岛”亦不会缺席,一名巴勒斯坦教授告诉笔者,他们的经济虽然差不多全倒下来,但竟也有接近八成巴勒斯坦人可透过其他途径接触到“半岛”的节目,特别是新闻节目,他们看得激动流泪,“半岛”电视台以大量时间全面报道巴勒斯坦在占领和围困下的苦难,有关阿拉伯同胞的苦难。“我们给世界遗忘了,但卡塔尔的同胞没放弃我们,巴勒斯坦人的起义行动是如此地悲壮,他们报道起来充满情感,让我们有莫大的安慰。”教授如此说。
  笔者却询问教授对“半岛”也访问以色列高级官员,有何感想,他耸耸肩,表示这正是要让以色列好好正视他们所带给巴人的苦痛,他们面对阿拉伯人的镜头,无所遁形。
  至于“半岛”的回应,则是他们正好让观众听听两边的声音,一种客观新闻的杰出表现。
  不过,无论“半岛”怎样报道,西方和犹太观众都认为他们偏袒巴勒斯坦,偏袒阿拉伯。
  
  “半岛”新闻欠客观﹖
  
  “半岛”开台以来,一直猛烈批评美国在中东的外交政策,近年更经常播出拉登与“基地”的录影片段,美国自然指责“半岛”言论反美,有违新闻专业的客观要求。
  除了美国外,阿拉伯多国政府亦批评“半岛”心怀不轨。
  1999年初,位于北非的阿拉伯语系国家阿尔及利亚,在恐怖的内战中曾发生多次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有十多万人惨遭酷刑,包括知识分子、作家和记者等,政府封锁消息,当地居民惟有依靠“半岛”了解情况。
  某天晚上,人们守候在电视机旁,在“言论无限”节目中,“半岛”请来三位阿尔及利亚人:一位是异见外交官,另一位是流亡记者,还有阿尔及利亚政府内的左派代表,节目一开始不够十分钟,他们之间已争论得面红耳赤,他们大叫、以手指指着对方大骂,果真是言论无限,并且现场直播,观众看得也热血沸腾。可是,在那一瞬间,全国主要城市停电,阿尔及利亚政府无法忍受如此节目继续直播,只有切断电源。
  “半岛”所触及的话题,可谓是包罗万象。除了政治、经济外,他们还常碰伊斯兰最敏感的地方。
  一次在现场转播节目里,主持人和来宾畅谈伊斯兰妇女的角色和地位,甚至讨论到可兰经和伊斯兰创始人穆罕默德,这些都属于伊斯兰禁区,阿拉伯国家中的保守派自然大发雷霆,指责“半岛”为无神论者,企图污蔑伊斯兰教。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却指责“半岛”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专为极端主义者说话。
  “半岛”在西方世界和阿拉伯世界同时卷起滔天巨浪。双方都指“半岛”充满偏见,有欠客观。
  半岛电视台执行主任穆罕默德·阿里就此公开做出以下的辩解:
  “当CNN于1990年海湾战争中成为伊拉克巴格达惟一一个外国电视新闻网络时,外界指控他们为伊拉克喉舌;当我们在塔利班控制下的阿富汗成为惟一一支电视新闻队伍时,西方指控我们为塔利班的喉舌……
  “当我们访问以色列总理沙龙和其他以色列官员或美国官员时,阿拉伯世界又指控我们是以色列情报机关的宣传机器,甚至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代理人;另方面我们又被论为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和塔利班的发言人……
  “这反映出什么来呢﹖我们尽量报道各方的消息,让观众听到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因此,同时招致不同派系的打击,但站在新闻专业的客观立场上,我想,我们做对了”
  《华盛顿邮报》一名作者域·斯文撰文指出,所有新闻媒体机构都与其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例如美国的新闻网络都有个不言而喻的假设:以色列有生存的权利,本·拉登是恶魔。但对于阿拉伯人而言,美国人的假设充满偏见。
  此外,在巴以冲突中,美国传媒以大特写镜头集中报道人肉炸弹下的以色列受害者,但对被以军残杀的无辜巴人却避而不谈,而“半岛”正好填补这个空白。
  美国的策略及国际关系研究中心项目主任丁Kipper指出:“半岛电视台在一个充满限制的地区,它确实发挥了言论自由的精神,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自由卫星电台。”
  
  半岛电视台的诞生
  
  1996年4月某一天,位于伦敦市中心的英国广播有限公司(BBC)某一楼层内愁云惨淡,那是BBC阿拉伯语电视台的直播室,阿拉伯裔记者们眼眶满是泪光,他们互相拥抱痛哭,有些怒火中烧,这是由于在场的250名记者刚获通知,阿拉伯语电视台即将关闭。
  该BBC的分支电视台原本与沙特阿拉伯公司合资,后者在政府的压力下指责该电视台制作了一部纪录片,内容涉及沙特阿拉伯对异己的行刑经过,触怒了沙特阿拉伯政府,该公司不得不撤资关闭电视台,这对一群勇敢的记者而言,实在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不过,他们的理想很快又有机会得以实现。
  位于波斯湾西海岸的卡塔尔,正雄心勃勃,要创立一个以CNN为蓝本的卫星电视台,需要大量招揽人才。在这情况下,遭到解雇的BBC阿拉伯语电视台记者便顺理成章地被招为旗下雇员。
  半岛电视台的后台可谓不少,它有卡塔尔国家元首埃米尔的支持,1996年当年他便斥资了1.37亿美元创立“半岛”,再交由卡塔尔卫星电视总公司管辖,让“半岛”独立运作,而其主席更是卡塔尔阿勒萨尼皇派成员之一的泰马·阿勒萨尼,与埃米尔是远房亲戚,前者同时主管了前身为政府新闻处的电台及电视联会。
  从以上背景看来,大家可能恍然大悟,半岛电视台为什么可以在卡塔尔有如此强韧的生存能力,并能阻挡外来的狂风暴雨。
  不过,埃米尔则强调,“半岛”完全编辑自定,政府不作干预,而他当初投资“半岛”的理由,则由于感到伊斯兰的长远利益在于传媒可以报道事实,新闻审查只会窒息伊斯兰社会的发展。
  现在,“半岛”成为独一无二的阿拉伯语全球24小时新闻卫星电视台,有海湾CNN之称,设于世界各地的分社共有八十多个,最近更在北京开设办事处,以阿拉伯人的角度报道中国。
  总部设于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半岛”,其实总部只是一座规模不大的白色建筑物,有美国记者探访“半岛”时,便曾表露惊讶的神情,他表示该电视台的规模比他想像小很多,竟也能做全球24小时的操作。
  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半岛”总部的设备算是专业的,而在总部内工作的员工共有600人,其中有100个为记者,每天都要负担沉重的工作量。
  在600名员工当中,差不多全部都是阿拉伯裔,只有一个技术人员为菲律宾人,西方人则连一个也没有,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阿拉伯电视台。
  
  开罪美国遭“误炸”
  
  事实上,自“9·11”恐怖袭击事件一发生,“半岛”便几乎与CNN同步,用阿拉伯语播放整个袭击过程,并调动世界各地27个海外办事处的记者进行全天候跟踪报道,其新闻制作手法完全参照CNN、BBC。
  但在这事件上,“半岛”却比CNN、BBC拥有更多的优势、更多的独家新闻。
  “9·11”后不到半个月,“半岛”在其“最高机密”的节目中,便全球独家播放了本·拉登所发表的署名声明,号召穆斯林发动圣战,回击美国布什的“十字军东征”。跟着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便有拉登的独家消息,加上美国向阿富汗一开战,“半岛”成为在塔利班许可下惟一一支电视台队伍,可以在阿富汗进行现场播放,使得他们赢尽所有国际性的卫星电视台,美国官员对此向卡塔尔提出抗议,指责“半岛”为伊斯兰恐怖分子作宣传。
  结果,去年11月,“半岛”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办事处经美军“误炸”,卫星与所有设备全部受到摧毁,大家看在心里,都很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就此美国“误炸”事件,“半岛”随即在“对立面”节目进行讨论,参与讨论的来宾提出不少尖锐的问题,并透过越洋视像当面访问及质询美国有关方面的官员,曾出现多次火爆场面,吸引了全球上千万阿拉伯观众收看。
  由于“半岛”的频频独家新闻,CNN、BBC以及欧洲多家大型电视台都与“半岛”签下一项交换新闻片的协议,直至阿富汗战事结束为止,而“半岛”的新闻片段亦成为海外各电视台的抢手货,可谓是不愁财源,这无疑扩大了“半岛”的生存的空间,以及为其存在价值加了不少分。
  
  “半岛”与美国的爱恨交缠
  
  “半岛”的崛起,引来美国极度关注,无论官方与民间,大家的讨论到现在仍是此起彼落。
  每天,美国国务院有关的官员不得不扭开半岛电视台,研究其新闻及节目的内容,汇成报告。
  至于美国官方高层,他们一方面责骂“半岛”,另方面却也不得不争取在该电视台曝光的机会,争取在阿拉伯世界宣扬美国的观点。因此,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国防部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赖斯亦分别接受了“半岛”的访问。在此之前,英国首相布莱尔是第一位西方元首出现在“半岛”表达意见,以色列总理沙龙也曾是座上客。
  西方世界不能不承认,“半岛”代表了阿拉伯地区一种强大而且有影响力的声音,有不少美国评论家建议,美国的策略不应去排斥“半岛”,而是要去接受它。
  虽然如此,美国官方已多次向卡塔尔埃米尔和外交部施加压力,表示卡塔尔应要好好管教“半岛”这个“顽皮”的小孩子,并要求禁播某些敏感的新闻片段,例如在美国空袭下的阿富汗实况和拉登党羽,以免破坏美国的形象和战事发展,以及避免刺激阿拉伯观众的反美情绪,引起骚乱。
  不过,埃米尔在与鲍威尔的一次记者联会中却巧妙回应说:“我们会视美国的投诉为友善的建议。事实上,在美国今届政府,以至上届政府,我们都曾接获类似的投诉。可是,你们美国国会的传统不是要提倡自由和可靠的传媒精神吗﹖而我们正努力向这个方向迈进……”
  埃米尔更表明政府不会介入“半岛”的运作,以维持该电视台的编辑自主。
  美国官方企图打压“半岛”的做法,同时亦引起国内传媒人士的不满。
  CBS60分钟时事节目副监制福尼这样说:“我们可以争论‘半岛’太亲中东或阿拉伯观点,但我们的媒体何尝不是亲西方观点呢?他们就是这样,我们就是这样,我们不能期望全世界只从美国立场出发,然后说,每人应只有一个角度,我想这是极为错误的。”
  有些美国评论家更讽刺美国官方整天在强调自由民主,却容不下一个半岛电视台。
  《洛杉矶时报》专栏作家更指新闻自由大前题乃是信息自由,我们有权知道在战事中各敌对派系的想法。
  为了把对美的批评降温,最近美国官方正尽量减少指责“半岛”。
  
  小国上的隆然巨响:卡塔尔与“半岛”
  
  卡塔尔本来名不见经传。一如其他中东国家,卡塔尔的经济以石油为主,政治亦相当保守,国家元首埃米尔由阿勒萨尼家族世袭产生,具有国家操控大权,而其他政府职位亦以委任为主,没有直选民主的成分。
  在卡塔尔,有接近95%的妇女均以头巾蒙面,属传统的伊斯兰社会,大多属于伊斯兰中的弥尼派。
  至于当地的传媒生态,原来与其他保守的阿拉伯国家无异,都是在国家的控制之下,并严禁批评阿勒萨尼家族和伊斯兰的信仰。即使最近政府解除新闻审查这一官方政策,有报章仍然因刊登了违反卡塔尔利益的文章而受到关闭,记者则随时面对以文入罪的风险。
  因此,外界都会感到奇怪,在一个保守的伊斯兰小国里,竟然出现了以西方制作形式和节目风格为蓝本的半岛电视台,并且成为阿拉伯传媒的革命典范?
  “半岛”得以面世,这其实与国家现任元首埃米尔的个人开明性格有关,还有紧追随他的一批属温和派的官员。埃米尔一登上元首宝座,便踌躇满志,一心要改革卡塔尔过去贪污独裁的风气,但存在于社会的保守势力依然强大,他不得不小心行事。他曾说:“卡塔尔要从一个原始部落社会发展到现在,我们实在需要给她一点时间,但改变、更多的改变是会徐徐而来的。”
  1995年,他即解除新闻审查,并承诺逐步增加公众在政府的参与权。1996年,他又推动成立半岛电视台,正好反映他要开放政治体制的宏愿,该电视台便是卡塔尔迈向民主的一个试金石。
  因此,当面对卡塔尔内部的保守压力,要求他控制“半岛”的编辑权时,他坚决与“半岛”保持距离,不予干预。
  不过,埃米尔未敢加快民主步伐,他必须要在开明与保守的势力之间取得平衡。
  不过,有一点外界却感到疑惑,特别对其他的阿拉伯国家而言,卡塔尔政府与“半岛”之间维持着一个怎样的关系,有时真使人混淆不清。
  有阿拉伯评论家指出,“半岛”可以大量报道卡塔尔以外的新闻,但对自己国内的问题却不敢触及,这给人的印象,就是它对外可以是一只张牙舞爪的老虎,对内却驯如绵羊。外界不禁发问,“半岛”是否患上了“新闻自由”的精神分裂症?
  或者,正如埃米尔所说,一切需有耐性,改革总得慢慢来。
  “半岛”的超然地位,不可避免地招来阿拉伯内外同业的羡慕和妒忌,但无可否认,它在波斯湾这一小国上所引发的隆然巨响,正在改变阿拉伯传媒的生态面貌。
  现在,其他的一些阿拉伯传媒也在默默“革命”,在有意与无意间抄袭了“半岛”节目的风格,从过往死气沉沉的传媒框框中跳出第一步。
  (摘自《书城》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