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 鲲鹏草露间



  何谓英雄?<<三国演义>>里曹操在跟刘备青梅煮酒时是这么下的定义:“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 套用句<<水浒>>中的话讲:“为何自家引这一段故事,将大比小?” -- 实只因英雄定义,随主题不同而各异: <<三国>>讲的是豪杰争霸、 逐鹿九州、问鼎天下的故事,其中的英雄,自然便要有胸怀乾坤的气度与威加四海的才干; <<水浒>>人物,却是“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 ,无所不有。前面鲁武林至燕青四人,再加星魁宋公明, 能得此称号,应该争议也不大。 不过下面这篇赞里写的人物事迹,算不算得英雄事略,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小子无仁无智,只聊聊自己的感觉罢,他们有的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颇有该受责难处,有的不是<<水浒>>中的主要人物,有的平生事迹、职业、 口碑可能跟“英雄” 根本不搭边。 然而, 又或许从某些特别的角度来看,他们身上依然有一般可赞可叹、可圈可点的地方,那些微末处,虽不能说是“潜伏于波涛之内”的龙,却也有似“隐介藏形” , 还没有机缘“乘时变化”的鲲罢。
  水浒中,有智勇兼备的英雄汉。
  一个被小人挟私报复的教头王进, 知进退、有武艺,终能在牢笼脱身;一个围城中的平民萧嘉穗,能振臂高呼“百姓有胆量的,都来相助!” “响振数百步” 、“四面响应” ,直擒敌酋;一个江上艄公李俊,能在提头搏命换得的富贵功名来时脱身而去,终能效班超扬威海外。从他们身上, 你看不到这能自保、能救民、能建功绝域的属於匹夫的智略吗?
  水浒中,还有义气深重的江湖儿郎。
  你看某些版本里为何要这般描述土寇朱武三人:“为头的神机军师朱武,那人原是定远人氏,能使两口双刀,虽无十分本事, 精通阵法,广有谋略;第二个好汉,姓陈,名达,原是邺城人氏,使一条出白点钢枪;第三个好汉,姓杨,名春,蒲州解良县人氏,使一口大杆刀” ?这双刀、枪、大刀、解良影射的是什么呢?自然是三国刘关张的义气故事,岂不又一次“将大比小” ? 你看朱武哭道:“小人等三个,累被官司逼迫,不得已上山落草。当初发愿道:‘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虽不及关、张、刘备的义气,其心则同。今日小弟陈达不听好言,误犯虎威,已被英雄擒捉在贵庄,无计恳求。今来一迳就死。望英雄将我三人,一发解官请赏,誓不皱眉。” ,便只是苦肉之计吗?七十回本水浒,卢俊义的恶梦中,梁山好汉全伙也用此计,落得个被一齐处斩的下场,能行这般凶险苦计的,难道没有刘关张兄弟生死一处的义薄云天的气概吗?
  或许你会觉得义气云云, 毕竟是封建观念。那么另一位义气好汉的仁心,则即便以今人标准观之, 也会使人赞叹吧:美髯公朱仝,有家室之累,还担着“血海干系” 放晁盖、放雷横、放宋江, 所为者,确是兄弟之谊。然而当黑旋风李逵斧劈了无辜的四岁小衙内时,这位平时最是“和气” 的朱仝,终於“大怒” ,“奋不顾身,拽紥起布衫,大踏步赶将来” 、直追得自己“喘做一块” 、还是“恨不得一口气吞了他” ,你道那个可以替他人吃官司、 受责罚的朱仝, 此时“心头一把无明业火高三千丈,按纳不下” 、 会是为自己功名前程吗?你道那个肯为一小童拼命的小小骑兵都头朱仝,与一个一家老小被宋江毒计害死还“纳了那口气” 的纠纠兵马统制秦明,孰高孰低呢? 那个与小童玩耍的朱仝,那个要和李逵“性命相搏” 的朱仝,会是梁山上最可爱敬的仁心英雄吧。你道作者会给他“天满星” 的名号,又教他以“保定府管军有功,后随刘光世破了大金,直做到太平军节度使” 为终局,不是对其独钟吗? 你道“九原难忘朱仝德,千古高名逼斗寒” 岂是虚话?你道无论明末陈老莲<<水浒叶子>>,还是如今日本人所作漫画,朱仝形像, 都与小童一起出现在画中,可是偶然? 作者读者、 绘者观者心中,尺度可是分明?
  水浒中,更有烈气英豪。
  如张顺、三阮、石秀、李逵。他们出身低微,比不得玉麒麟那般“棍棒天下无对” 的富贵名号,没有关大刀那般“其祖为神” 的高贵出身,也挂不上双鞭将“都统制” 的高级军职, 又都心狠手辣,曾经妄杀无辜或大肆屠戮。
  然而,当你读到那一幕浔阳大江边“玉龙搅暗天边日,黑鬼掀开水底天” 的卖鱼牙子张顺和小牢子李逵间光彩夺目的打斗场面,你是否会随着那书中岸上“三五百” “贪看” 的人群暗暗喝彩呢?当你读到连几尾大鱼都找不来的贫穷渔夫三阮喊出:“这腔热血,只要卖与识货的!” 的壮语 ,说出“便是蔡京亲自来时,我也搠他三二十个透明的窟窿” 的豪言, 唱出“酷吏赃官都杀尽” 的民歌时, 你是否会由衷叹其冲天豪气呢?当你看到那个卖柴度日的石秀,在大名府十字街心的“刀枪林中” 大喝“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 挥刀跳楼救人时,你是否会血脉张涌,叹声三郎勇武呢?当那个平日只知举斧“排头价砍过去” 的李逵误听他最敬重的宋江强抢民女,便“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 , 再“拿了双斧,抢上堂来,迳奔宋江” 时,你是否会慨叹铁牛直性呢?
  这些还不是最使人动容处。这般莽夫所拥有的,只有头颅热血,因而不惜己命,也不惜他人性命。然而,读到他们的结局,却还是令人连声叹息:乌龙岭下兵败处,不屈的阮小二“怕吃他拿去受辱,扯出腰刀,自刎而亡” 、清溪城内胜利前, 打入敌营的阮小五也被诛杀,一往无前的拼命三郎丧命于乱箭之下,悍勇憨直的黑铁牛终化柔肠垂泪与他的宋大哥死作一处。
  而卖鱼牙子的结局,令人最觉壮烈,因为,在这个小人物身上, 更寄托一份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你道作者为何在张顺战死情节前后不厌其烦三番五次地引用大量诗词描述西湖美景?为何要在腥风血雨、战船飞矢间描写“六桥金线柳,缆住采莲舡” ?为何要在损兵折将的愁云惨雾气氛中,描写“晓霞连映三天竺,暮云深锁二高峰” 呢? 为何要让一个身为弄潮儿的张顺在西陵桥上慨叹西子湖水的宁静:“我身生在浔阳江上,大风巨浪,经了万千,何曾见这一湖好水!便死在这里,也做个快活鬼!” 呢?-- 或许, 那是一个秋声马嘶里的红尘之梦吧, 那是一段故事又或历史里的征夫浪子共有的挥不去的心事啊!
  你道作者只写了这些匹夫的粗莽放肆,却没有写他们的义烈刚勇,又没有写出那一份属於匹夫的悲怀柔情吗?刀斧光影中, 生死故事间,你看到那份如江上恶滔的险阔,又可看到那份如湖心碧波的静美吗?
  水浒中,你还会读到更多的匹夫的英雄事略。当你读到智勇兼备、 助智深杨志双夺宝珠寺的屠户曹正陈计献策、勇入敌营的时候,读到火烧翠云楼、 大闹大名府的盗贼时迁直闹得“火烈冲天,火光夺月” 的时候,读到小酒店老板朱富用计救得李逵,还要担心师父李云道:“我想他日前教我的恩义,且是为人忠直。等他赶来,就请他一发上火入夥,也是我的恩义。免得教回县去吃苦。” 的时候,读到闲汉白胜唱出深谙民间疾苦又可为夺宝故事推波助澜的“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的时候,甚至读到市井小人物金氏父女、小二夫妇知恩图报情节的时候,你可看到这些升斗小民身上萦绕着的那丝缕英雄气息吗?
  何止如此,何止如此!!你再去翻翻这部书中的主要人物,看看这个英雄赞系列的前五篇,当逃亡的勇提辖、不会念经的莽和尚除恶扬善的时候,当出身无业游民的武二郎报过血仇在蜈蚣岭拔刀行侠的时候,当受尽欺辱的林教头风雪夜怒舞花枪而起的时候,当忠勇奴仆燕小乙在君王前巧行风流智计的时候,当文面小吏黑三郎醉中题写“敢笑黄巢不丈夫” 的时候,你可能否认,这正是一部以匹夫为英雄的书吗?你可想到,那冷落关山间的八百里水泊中汇聚的,尽是匹夫们流不尽的英雄热血吗?
  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小说里草露上的鲲鹏们,终不能举翼飞腾,而现实中大宋的万里金瓯,也只在胡尘中化作齑粉。故事而后的近千年间,确也有前仆后继的匹夫们起于陇亩,吞吐宇宙, 以英雄之姿立于乾坤之巅,“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他们,不曾真的改变万千渔樵小民们的命运,但他们,毕竟用羽翼叩响过天门。 “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 ,可愿,可愿在回望烟波处、听取芦笛幽怨时,再读一次水浒?(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