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独立和自由的写作

作者:小 海

更多经典:应天故事汇——天天经典!




  我到过两次中原,一次是1986年夏天和韩东、贺奕结伴旅行,一次是去年,和车前子等朋友去中原开诗会,中间相隔十八年,两次的印象落差很大。这次在火车上,沿途所见,中原大地水枯林竭,田间的劳作者大多是老弱病妇。各地的火车站挤满了去往东部沿海的青壮年,让人心情倍感沉重。中原大地依然在付出,在含辛茹苦哺育天下。尽管如此,我对中原总是存有一份敬畏之心。在我心目中,能够代表中原的诗人确实不多,刘歌应该是其中的一个。
  和刘歌认识,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此过程中我和刘歌相识,陆续读到他的一些作品。刘歌多才多艺,诗歌、小说、散文、评论样样拿手,风格与时下流行的作品迥然不同,可谓独树一帜。这是一个和我一样的第三代诗人,只是晚近才被人读到,认识。但这并不妨碍他作品的质地和冲击力。就我读到的四部作品,可以看到刘歌有相当长的一段独立写作的历史——这是第三代诗人当年共同面临的写作背景。这对新一代网络写手来说,简直是匪夷所思。独立写作,是指一个人在相对封闭的黑暗状态中摸索多年,独自奋斗打拼,在焦虑、狂喜、自我怀疑、自我矫正的交织情态下写作。这是一种真实可信的写作状态,它锤炼了一个诗人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观,有助于个人风格的沉积、形成。丰厚的人生经历,加上太多的自我挣扎、自我教育,又多年滞留在摸索中,刘歌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一鸣惊人,也使他的诗歌面貌卓尔不群。
  其实,无论是这里的一组作品,还是刘歌新近刚刚出版的诗集《词语的暴动》、诗学随笔集《先锋的幻想》,或者《愤怒》里的诗歌、以及早先我所读到的一些小说、散文,你都能看到汪洋恣肆的气派、英雄主义的创造激情和追慕高远的古典主义情怀,同时又不乏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和勇毅的斗争精神。作为诗人,刘歌既悉心守护着那些古老的价值,又锐意探索创新,文风质朴大气,处理当下经验睿智老辣而且手法高妙。他既是寒冬夜行人,也是春来报晓者,完全可以说,他是横跨文体和时代的一位优秀作家——作为朋友,有理由对他有更高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