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伤逝桃花

作者:杜 涯

更多经典:应天故事汇——天天经典!




  对我们中的一部分人来说,童年即是一生。我属于这一部分人中的一个。
  我的童年是在河南中部一个绿树成阴的村庄中度过的。童年的记忆虽远去而清晰,它像一条忧伤的河,流淌在我以后的生命中。即便现在,某些个早晨当我睁开眼睛的瞬间,忽然间就淌下泪来:我想起在我童年生活的故园,多少个春天的早晨,当我一觉醒来,门外已是鸟语花香、柳绿花红、蝶飞蜂忙。我这样说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我家位于村庄的最南端,院中栽有杏树、苦楝树及其他会开花的树木。但我要说的不是这些,我要说的是:我家院前低地处是一大片杂树林,穿过杂树林及一条干涸而平坦的寨河,便是一个硕大的桃园,每年,桃花都开得异常绚烂。由于我们家没有院墙,所以我常常一站在门口便望见了不远处的桃园及远处的田野。常常地,在春天的上午,我坐在门墩上,望见门前的树木绿了,桃花在蓝天下绚烂地开放,望见年轻的父亲向南穿过杂树林,越过平坦的寨河,然后绕过盛开的桃园——虽然他的身影逐渐被桃林遮挡了,但我知道他正向远方的田野走去。整个童年,我都是在望着父亲走向桃园,然后看见父亲从桃园那边回来中度过的。
  后来父亲患病去世了,桃树也被一棵棵砍掉了。当我站在屋门口,怎么样也望不见盛开的桃园和从桃园那边归来的父亲了。这是一个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现实。父亲去世后的最初几年里,我常常在那片消失的桃园上、在田野上、在杂树林里游荡,像一个游魂一样,周围人对我如此的行为已习以为常。日复一日地,我都在想:那往日美好的一切到哪里去了?那明媚的、温暖的、繁花盛开的时光都到哪里去了?在那片遥远的土地上,我的童年消失了,父亲去世了,许多熟悉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去世了,桃树被一棵棵砍掉了,往日美好的一切再好也找寻不见。
  一些人,一些花朵,一些树木,一些温暖而光明的事物,它们来以我们的生命中,然后它们又从我们的生命中一个一个地消失,我们的生命就这样被一年一年地带走。我们就是这样在被一年一年带走的生命中存活着。对此我们无法回避,无法阻止,也无法挽留。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写《桃花》。当然,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不止上面这些。在这首诗中还有我与生俱来的感受:时间的沧桑、生命的悲凉。在这首叙述平淡的诗中,一开始我先写一个与桃花有关的事件,一个给我的童年留下深深留痕的祭祀活动,“最初看见桃花,是在我的幼年/那年春天,父亲和一群大人带着我/去给一个邻村的表哥上坟/走出那个村子,我便见了/满园的桃花/当时我欢呼一声/一头扎进了桃林”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童年的我在桃园中吃惊地站住了,“我看见父亲和那群大人/正坐在一座坟前 哀哀地垂泪”。他们在祭祀我的一个早逝的表哥。“那个春在,我记住了桃花/还有纸灰 坟墓 大人们的泪水”。接下来,我写到了我心中最痛的部分,“在我们的村边/也有一片硕大的桃园/每年,桃花都开得异常绚烂/那时,我常坐在门口/看着父亲走在路上/然后消失在桃林的那边”。往日的一切都消失了,留给我们的是生命的疼痛,“那个地方不再有桃花开放/而故园的人也已相继老去”。
  这首《桃花》写于1995年春天,那时距我的父亲去世已近10年了,距桃树被砍掉也有许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