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5期

文化浙江之宁波篇

作者:柯 平

更多经典:应天故事汇——天天经典!




  
   唐诗中的越窑
  
   泥土在火焰里获得新的形体 彩釉
  又赋予它们富丽雅致的外表。
  这个过程很像诗情从平凡生活中
  被提炼出来。
  甚至它的本身
  现在已经成为诗歌的一部分。
  惹人爱怜的造型 犹如灵感佳构
  散落在《全唐诗》的字里行间。
  我久久凝视着 并想象它们当初
  在上林湖通红的夜晚与白天
  光彩夺目的样子。
  在美人的妆台 帝王寝宫
  李白或白居易豪饮的宴席上
  它们玲珑剔透 精美绝伦
  如同《霓裳羽衣舞》般飘飘欲举
  将文化的印戳深深打在历史的额头上。
  
   雨中登天一阁
  
  苔绿的残碑在雨水中
  怀念前朝旧事 管理员
  在办公室上电脑。没有一本书
  能够让我们一生阅读。
  木梯尽头传来蠹鱼与幼鼠
  那欢快的吱咯声。
  
  通往书楼的长廊幽暗 潮湿。
  铝塑玻璃有几扇已取代
  雕花门窗的位置。
  上面蜿蜒而下的水迹
  有着比历史更复杂的路线。
   导游不无矜色的讲解中
  使用最多依稀是“兵部”“嘉靖”这些
  字眼。
  但它无论如何不能阻止
  剑的寒光在故纸堆里的呻吟。
  
  抽出架上的书 凑近光线。
  好似将一个观念从茧中剥出。
  在檐雨的淅沥里,
  完成角色的转换。
  这瞬间空庭的木槿
  也在暮色掩映中无声绽放
  仿佛费劲地要将心事诉说。
  天潼寺初雪之诗
   晚钟的余音融入殿后的积潭。
  香客还在祈祝 经声
  这暮色里惟一的亮色旋转 上升
  辉映着积雪 使它们变黑。
  
  殿宇沉浸在自身的节律里。
  那些经幢 那些古木
  那香炉前的深陷跪痕。
  可狂舞的雪花,继续遮弥着视线。
  空中布满羽毛与岩石的混合交响。
  最深的禅机——蒲团与木鱼。
  无可言说的寂寞——寺后的古井。
  转过阴湿的长廊 灰白的台阶。
  冻雀琢食佛光 木梯
  连接天上的秘密居所。扫地僧
  口诵经文 纹丝不动 使一场大雪弥于
  无形。
  
  抗战时期的四明山水
  
  梭镖长矛在拂晓时分的峰峦
  如同花枝照眼。溪水边走边唱
  潜入战士甜美的梦境。
  弹痕累累的寺庙香火
  在寂静中默默传递信念。
  “精神不是武器可以消灭的”
  一个年轻的政委
  凑着篝火写诗。从他身后望过去
  穿过铁丝网的春天
  也已经耀眼地把第一笔绿色
  抹在崖壁的残碑上。
  这一刻我相信
  从他笔尖奔涌而出的
  也许已经不是墨水 而是那条古老的
  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