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8期

心灵的风景

作者:耿国彪

更多经典:应天故事汇——天天经典!




   我常常在想,一个人的内心到底能承受多大的一片世界?诗歌在一个人的生命旅程中到底能承担怎样的角色,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普通到在生活的河流中比一朵浪花还细小,比一滴水还卑微。我的生活轨迹像一辆20世纪70年代的老式手推车一样,由一个偏僻的村庄逐渐行走到现在的都市。当年我18岁,一个乡村少年怀揣着对未来的渴望和对城市的畏惧走进了北京。与我一同来到北京的还有诗歌的梦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河北雄县的一条乡间土路连接着我和诗歌。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与我越来越近。城市的雪花在我眼睛里不再忧伤,开始显现春天的光泽。我的诗歌也随着北京的阳光一起去逛商场,看球赛,喝啤酒,关注世界各地每天发生的大大小小事件,过起了北京人的生活。此时的北京,送给我另一个世界,一个我过去惧怕进入的世界。进去以后我才知道,这个世界阳光一样温暖,春天一样翠绿,人也一样的和善。
  2002年,因为工作的原因,有机会到各地走一走,看一看。两年的时间,我先后到了四川、贵州、内蒙古、广西、湖南、青海等地。西部地区绚丽的风光和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理念,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视野。侗族大歌的嘹亮,反排木鼓舞的奇特,湘西风凰城的婉约,蒙古长凋的沉郁苍凉,青海湖的圣洁,藏族朝圣者的虔诚……这一切像一部流动的生活画卷,进入我的心灵,并在最深的底部刻下了永远不会消失的印记。这一段时间,我基本停止了诗歌的写作,而是花更多的时间思索看到的一切和自己内心世界的联系。这是一个放大的过程,记忆的水流一次次冲刷内心的堤岸,我灵魂的疆域也在这不断的冲刷中向外扩展……直到它找到了诗歌,找到了化作文字符号的方式,我又拿起了笔。
  有人说,有什么样的经历,写什么样的涛歌。我非常赞同这句活,因为它的潜台问是一个诗人的内心世界有多宽,他的诗歌世界就有多宽。我命中注定是个微不足道的人,不管是我面对的生活,还是诗歌。但我是一个对生活感恩的人,希望通过诗歌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
  说丁这么多,归结起来只有一句话。我希望那个叫作耿国彪的世界大些、再大些,让我看到史多美好的事物,让我每天多一些感动,用诗歌把这些感动记录下来。
   我知道,头枕着诗歌,会睡得安稳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