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小雅·鱼藻之什.隰桑




  隰桑

  题解:暗恋时一种幸福

  【原文】

  隰桑有阿1,其叶有难2。既见君子3,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4。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5。既见君子,德音孔胶6。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7?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注释】

  1.隰(xí):低湿的地方。阿(ē):通"婀",美。2.难(nuó):通"娜",盛。
  3.君子:指所爱者。4.沃:柔美。5.幽:通"黝",青黑色。
  6.德音:善言,此指情话。孔胶:很缠绵。7.遐:何。谓:告诉。

  【译文】

  洼地桑树多婀娜,叶儿茂盛掩枝柯。我看见了那人儿,快乐滋味无法说!
  洼地桑树多婀娜,枝柔叶嫩舞婆娑。我看见了那人儿,如何叫我不快乐!
  洼地桑树多婀娜,叶儿浓密黑黝黝。我看见了那人儿,情话绵绵说不够。
  心里对他爱恋着呀,何不情意向他说呀!心中把他深藏起,哪天对他能忘记?

  【赏析】
 
  这首是《小雅》中少有的几篇爱情诗之一,但是因为封建时代的学者囿于“雅”的缘故,从未有人当作写男女情事的诗来读,连最敢突破旧说的朱熹、姚际恒、方玉润诸人也不例外,他们与《诗序》不同,不视为“刺诗”,而认为是“喜见君子之诗”,已稍接近诗意,其中尤其是朱熹,解说本诗末章时,已引《楚辞·九歌·山鬼》的句子对照,他说:“楚辞所谓‘思公子兮未敢言’,意盖如此。爱之根于中深,故发之迟而有之久也。”(《诗集传》)似乎已触及情诗内容。近人多不取旧说,除个别人认为“是写臣子恩宠于王侯,感恩图报之歌”外,一般都理解为爱情诗,且作为女词。
  
  全诗前三章叠唱,从歌曲看,是一个调子的重复,从诗的抒情说,则是重章互足,意思有所补充。首章头两句“阿难”本是联绵词,字或作“阿傩”、“阿那”、“婀娜”。这里将“阿”、“难”拆开用,其义略有差别,如注所释。二、三章“难”换作“沃”、“幽”,除变韵外,还描写了桑叶的柔美与颜色。第三章的第四句对前两章意思的丰富更明显。前三章的头两句是起兴,诗人眼见洼地上桑林枝叶茂盛,浓翠欲滴,婀娜多姿,美极了!这不正是青春美的象征吗?何况桑林浓荫之下,是少女少男幽会的最佳场所。诗人触景生情,想到她心爱的人,竟按捺不住心头的一阵狂喜,一阵冲动,前三章后两句写的就是这一想像中的情绪。她设想,如果见着自己心爱的人,那种快乐无法说,接着又补明——这怎能叫自己不快乐!她愈想愈出神,也愈入迷,竟如醉如痴,似梦还醒,已完全沉浸在情人会面的欢乐之中,仿佛耳际听到他软语款款,情话绵绵。这甜蜜的轻声耳语,如胶似漆的恋情,叫她难以自已。前三章诗人所表现的如火一样炽热的爱情,显得是如此纯真、大胆、坦露,然而这只是她心里所设想的幽会场景,并非所经历的事实如此。所以当诗人从痴想中清醒过来,重新面对现实,她就一下子变得怯弱羞涩起来,第四章所诉述的就是这一爱情苦恼和心理矛盾。本来她深爱着心上人,但又不敢向对方表白自己的爱,她反问自己:既然心里如此爱着他,何不向他和盘托出呢?她也许多次下过决心,一再自我鼓励,但是终于缺乏这种勇气,每当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至今仍是无可奈何的把“爱”深深藏在心底,然而这已萌芽了的爱情种子自会顽强生长。“何日忘之”正透露着这一爱情信息。我们相信总有那一天,这颗爱情种子定会像“隰桑”一样,枝盛叶茂,适时绽开美丽的爱情之花,结出幸福的爱情之果。“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两句叙情一波三折,具有极大概括力,是千古传颂的名句。

  【读解】

  暗恋是一种幸福。暗恋站在距离之外,略去了细微末节,看个大概,一举手一投足,或皱眉或微笑,都有一种由距离造成的美感。其中有朦胧造成的因素、有暗恋者用想象所作的加工和放大,也有爱屋及乌的成分。

  暗恋既然保持着距离,就没有走近之后的摩擦纠葛,没有系于对方的责任。用一种审美的心态来欣赏,身是自由的,心是自由的,想象是自由的,美妙的情意和想象,可以不受污染而保持清纯的本色。

  暗恋的情感是一笔精神的财富。它实际上已与对象无关,对象仅仅是激发美好情感的媒体,被激发起来的情感成了暗恋者精神上的支撑和欢乐的源泉。能够享受这笔财富和欢乐的,只有暗恋者本人。这种体验不可言说,不可名状,更不可与他人分享。

  以占有为目的的暗恋完全不同于以审美为目的的暗恋。以占有为目的,便会朝思暮想,如熬如煎,茶饭不思,心思力乏。它时一种消耗一种折磨。一心系于占有,便不再有观赏、想象的自由,也不再有沉浸在遐想中的幸福感,而只有如坐针毡的苦涩。

  【赏析】

  1
  人生长行寂寥,赏心悦目却少。有人终其一生也只是为了等待一个人,一声唤。那时,无论是在恍惚的晨曦,还是灯火阑珊的街头,无论是行在露水中,还是踏在繁华里,如何的满心疲累都可以卸下,对你展颜一笑了。



  《诗经》里的民歌中占多数的是有关恋爱和婚姻的诗,这些诗大都是感情诚挚、热烈、素朴,就像山野带着清露的兰花,自然秀逸,绝无雕琢浮华之态,就像秋日如水的月华,纯净婉美,绝无而今一些流行歌曲的靡靡之音,绝无艳俗招摇之姿。江苏民歌言:无郎无姐不成歌,这情形古今并无二致。朱熹《诗经传序》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处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隰桑》出自雅颂之小雅,这首诗是一个女子的爱情表白。

  2

  远离了一切的灯红酒绿,在归园田居般静美的山林,一处桑叶清新之所,桑叶如此丰美,舒展着柔枝,想起春蚕,想起千丝万缕的情。

  而此刻,你正在树下,横吹一管紫箫,青衣朗朗,随箫声飘飞,然后,渐渐滑入悠远的山峦。那声音,早已牵动了我的心,恍若千年前,也是这样的情景,你我邂逅,清露未晞,婉如清扬的眉目,刻印了你轻舒的笑颜。那袭青衣,是我梦里永不褪色的记忆,连着彼岸,连着前世今生,也连着轮回中的你和我。

  你抬眼的一瞬,看到了我,你正黯然伤神,眸中闪过曾相识的迷茫,莫非,你真的把我淡忘?温润如玉,却寂寞如月的你,为我守着那份萧索和苍凉,隐逸山林。我心底的欢喜,是否可以诉说?而我只是静静地,与你相望,心中的柔情万千,只随箫声飞扬。

  我洁白的衣裙,随风而舞,沾染了山花的清幽,也穿越了箫音的旷古相思。

  时光,仿佛静止,箫音袅袅,若远若近,裙裾在花香绿叶间,翩然若蝶,庄生晓梦,望帝春心,蓝田日暖,沧海月明,不知情之何以移神之何以旷……

  你我以清明的眼眸相对,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轻轻飘过……

  现实生活中,我们再也难找这样的爱情,这样的纯美的感觉,在彼岸,在心中绽放。无论岁月如何绵长,无论在前路上,我们面临多少的诱惑和迷惘,只要那一个人是为我所欢喜的,那么就可以“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就可以一路怀揣你的名字,无怨无悔。不像现代人,那样物质,最先最基本的要求是有房有车有正式工作,否则免谈,如此量化物化爱情,那些风花雪夜,那些刻骨铭心,那些生死相随,成了只活在诗词里的传说。

  3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护南庄》

  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轻舞的桃花,淹没在唐朝的深处。这段绝世的佳话,却传唱千古,“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那桃花掩映下,柴扉斜阳里,该是怎样娟美的女子,只是源于那回首间的温情,感动于壁上的一首诗作,相思深重,怎样的情丝,怎样的寂寞等待?若千年的等待,终能等你回来,即使那时的你,双鬓染霜,又何妨?我对你仍然青眼有加,爱慕如常。落英缤纷处,她是否在你的低语里,悠悠醒来,情缘未了,躲进暮霭夕岚里,长相厮守?如此,崔护,你在浩瀚的诗词里,并不寂寞如烟。

  4

  有一种距离叫爱情,在五千多年前,人们就如此懂得。在我遇到你,心花开遍的时候,在我日日仰望你,在水之湄,在水中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时,我依然守口如瓶。默数对你的思念,铭记你的容颜。在清雅悠然自足的田园,我也只是嫣然一笑,回应你箫音的旷世孤绝,我知道,只有我可以永生永世栖居你的心间,你温润如玉的容颜,是我眼底唯一的风景。浮世繁华与我无关,我只看重你的怜惜,只在乎你流转的缠绵,于清新的黎明,与山月皎洁的夜晚,幽幽诉说……

  5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唐琬·《钗头凤》 

  此情不苦。不像唐婉,在沈园,看满城春色,柳枝依依,感一怀愁绪,几年离索,桃花落,闲池阁,一首《钗头凤》,相思不舍,不久,郁郁而终。如果没有那次邂逅相遇,如果永远世隔绝无闻,如果不再互诉眷恋相思,或许,唐婉可以在时间之流,沉淀对陆游的牵肠挂肚,或许,会得到心灵的安宁。吾爱,如果不能和你长相厮守,就让我不再与你重逢,不再掀起心底渐深的思念,沉到无涯的过往,与我同在,与我无碍……

  6

  夜晚,在微微透些寒意的书房,在安谧沉静的乡村,在一个人辗转的寂寞里,读那卷泛黄的《诗经》,《诗经》如彼岸花,永远是那样清美,如露洒落在青色的桑叶上,可以照得见前尘过往,无论那一世,我都不会忘却你的容颜。

  难以忘却你容颜,而你我或许终难以朝夕相对,只有“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这也是一次寂寞地歌吟,或许两情相悦,或许只是一个人的思念,爱,只存于我的心间,弥散在消逝的岁月,终难忘却的是青衣朗朗的你,那温润如玉的容颜! (文 一米阳光 )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E书“应天故事汇——天天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