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江淹《構象台》




  曰上妙兮道之精,道之精兮俗為名。名可宗兮聖風立,立聖風兮滋教生。寫經記兮寄圖刹,畫影像兮在丹青。起淨法兮出西海,流梵音兮至素溟。網紫宙兮洽萬品,冠璿寓兮濟群生。余汨阻兮至南國,跡已徂兮心未扃。立孤台兮山岫,架半空兮江汀。累青杉於澗構,積紅石於林欞。雲八重兮七色,山十影兮九形。金燈兮江籬,環軒兮而池。相思兮豫章,載雪兮抱霜。栽異木而同秀,鍾雜草而一香。苔蘚生兮繞石戶,蓮花舒兮繡池梁。伊日月之寂寂,無人音與馬跡。耽禪情於雲逕,守息心於端石。永結意於鷲山,長憔悴而不惜。


  ◎作者簡註:

  江淹,公元四四四年至公元五零五年,南朝文學家。字文通。祖籍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東)。祖父和父親都在南朝宋任縣令。江淹六歲能詩。十三歲喪父。家境貧寒,曾采薪養母。二十歲左右教宋始安王劉子真讀“五經”,並一度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泰始二年(公元四六六年),江淹轉入建平王劉景素幕,劉景素對他很重視,待以布衣之禮,但由於江淹“少年嘗倜儻不俗,或為世士所嫉”(《自序傳》),因廣陵令郭彥文一案,被誣受賄入獄。在獄中,他給劉景素上書陳情獲釋。此後,他曾舉南徐州秀才,對策上第,轉巴陵王國左常侍。不久,又囬到劉景素幕下,任主簿、參軍等職。泰豫元年(公元四七二年),宋明帝死後,劉景素密謀叛亂,江淹曾多次諫勸,劉景素不納,江淹於元徽二年(公元四七四年)被貶為建安吳興縣(今福建浦城)令。這一時期他在仕途上很不得志,而在文學創作方面卻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宋順帝升明元年(公元四七七年),齊高帝蕭道成執政,把江淹自吳興召囬,並任為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他為蕭道成出謀劃策並起草文書,大受重用。蕭道成代宋自立,他被任為驃騎豫章王記室帶東武令,遷中書侍郎,齊武帝永明間,任廬陵內史、尚書左丞、國子博士諸職。少帝蕭昭業即位,他任禦史中丞,明帝蕭鸞時,又任宣城太守、秘書監諸職。梁武帝蕭衍代齊後,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封醴陵伯。江淹集據《自序傳》稱凡十卷,《隋書·經籍志》著錄為 九卷。另有《後集》十卷。今存《江文通集》已非《隋志》原本。清代編《四庫全書》時,採用的是乾隆間考城梁賓據明代汪士賢、張溥刊本和睢州湯斌家鈔本參互校訂而成,凡四卷。《四部叢刊》影印烏程蔣氏密韻樓藏明翻宋本,凡十卷。另外還有清乾隆間江□刊本《醴陵集》。注本有明代胡之驥《江文通集匯注》,中華書局一九八四年排印本。

  落落校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