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皓《鄱陽詞》




  □□□
  去年湖上雪欺梅。片雲開。月飛來雪月光中、無處認樓臺。今歲梅開依舊雪,人如月,對花笑,還有誰。
  一枝兩枝三四蕊。想西湖,今帝裏。彩牋爛綺。孤山外、目斷雲飛。坐久花寒、香露濕人衣。誰作叫雲橫短玉,三弄徹,對東風,和淚吹。

  訪寒梅
  春還消息訪寒梅。賞初開。夢吟來。映雪銜霜、清絕繞風台。可怕長洲桃李妒,度香遠,驚愁眼,欲媚誰。
  曾動詩興笑冷蕊。效少陵,□下裏。萬株連綺。歎金穀、人墜鶯飛。引領羅浮、翠羽幻青衣。月下花神言極麗,且同醉,休先愁,玉笛吹。

  減字木蘭花
  蜂房餘液。寫就南枝淩正色。折幹垂芳。點綴如生秘暗香。
  壽陽妝樣。纖手拈來簪髻上。恍若還家。暫睹真花壓百花。

  憐落梅
  重閨佳麗最憐梅。牖春開。學妝來。爭粉翻光、何遽落梳台。笑坐雕鞍歌古曲,催玉柱,金卮滿,勸阿誰。
  貪為結子藏暗蕊。斂蛾眉,隔千里。舊時羅綺。已零散、沈謝雙飛。不見嬌姿、真悔著單衣。若作和羹休訝晚,墮煙雨,任春風,片片吹。

  木蘭花慢
  屬三秋正半,暮雲斂、月舒圓。誤警鶴鳴皋,棲烏繞檥,魑魅驚旋。尋常對三五夜,縱清光、皎潔未精妍。須是風高氣爽,一輪絕後光前。
  無偏。故國迢迢,千萬裏、共嬋娟。但陟屺瞻馳,高樓念遠,寧不淒然。天涯更新雁過,□哀嗷、出塞影聯翩。空俾騷人嘆羨,向隅耿耿無眠。

  木蘭花慢
  對金商暮節,此時客、意難忘。正卉木雕零,蛩螿韻切,賓雁南翔。東籬有黃蕊綻,是幽人、最愛折浮觴。須信淩霜可賞,任他落帽清狂。
  茫茫。去國三年,行萬裏、過重陽。奈眷戀庭闈,矜憐幼徲,墮淚囬腸。憑欄處空引領,望江南、不見轉淒涼。羇旅登高易感,況於留滯殊方。

  漁家傲
  臂上萸囊懸已滿。杯中菊蕊浮無限。縱使登高寧忍看。昏復旦。心腸似鐵還須斷。
  歲月川流難把玩。平生萬事思量遍。但對割愁山似劍。聊自勸。東坡海島猶三見。

  漁家傲
  圃蕙庭桐雕大半。西風不借行人便。不用留題明月觀。西園宴。顏酡浪說觴無算。
  萬斛羇愁推不遠。千杯魯酒何曾見。卻羨南賓鳧與雁。行人亂。哀鳴直到翻江岸。

  漁家傲
  □□□□□□□。□□□□□□□。□□□□□□□。□□□。□□□□□□□。
  正念當筵人已換。疏砧又搗誰家練。獨坐愁吟搔首亂。腸欲斷。憑高不見吳宮殿

  漁家傲
  侍宴樂遊遊賞慣。今茲吊影難呼伴。欲上望鄉台複倦。愁滿眼。琵琶莫寫昭君怨。
  滿目平蕪無足玩。南冠未稅徒增歎。萬裏庭闈安否斷。形魄散。此身何暇窮遊觀。

  憶仙姿
  試問春歸何處。蜂懶蝶忙來去。婉娩倦尋芳,偶遂涉園成趣。鶯語。喚起小魚吹絮。

  憶仙姿
  乍到園亭清處。面面此君忘去。把酒挹幽人,仰止七賢高趣。吳語。吳語。弗見滿城風絮。

  憶仙姿
  小憩書齋胡處。閑取響泉調去。是事不關心,自得曲中深趣。無語。無語。囬首暮雲飛絮。

  憶仙姿
  燕敝畫堂深處。夜艾不知歸去。忍醉作歌詞,要引遏雲奇趣。嬌語。嬌語。似勸老人休絮。

  憶江梅
  天涯除館憶江梅。幾枝開。使南來。還帶余杭、春信到燕台。准擬寒英聊慰遠,隔山水,應銷莒,赴愬誰。
  空恁遐想笑摘蕊。斷囬腸,思故里。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更聽胡笳、哀怨淚沾衣。亂插繁花須異日,待孤諷,怕東風,一夜吹。

  臨江仙
  冷落天涯今一紀,誰憐萬裏無家。三閭憔悴賦懷沙。思親增悵望,吊影覺敧斜。
  兀坐書堂真可怪,銷憂殢酒難賒。因人成事恥矜誇。何時還使節,踏雪看梅花。

  點絳唇
  不假施朱,鶴翎初試輕紅亞。為栽堂下。更詠樵人畫。
  綠葉青枝,辨認詩虧價。休催也。忍寒郊野。留待東坡馬。

  點絳唇
  耐久芳馨,擬將蜂蠟龍涎亞。化工裁下。風韻勝如畫。
  鼻觀先通,頓減沈檀價。思量也。夢遊吳野。憑仗神為馬。

  驀山溪
  鼇山鳳闕,多少飛瓊侶。顒俟翠華臨,慶新春、金波盈五。蓮燈開遍,侍從盡登樓,簪花赴。傳柑處。咫尺聆天語。
  厭厭欲罷,宣勸猶旁午。扶上玉花驄,更踟躕、梨園四部。追思往事,一夕九囬腸,皇恩溥。歸期阻。引領江南路。

  浣溪沙
  喪亂佳辰不易攀。四逢寒食盡投閑。踏青無處想家山。
  麟殿阻趨陪內宴,萱堂遙憶侍慈顏。感時雙淚滴潺潺。

  浣溪沙
  南北渝盟久未和。斯民塗炭死亡多。不知何日戢干戈。
  賴有興王如世祖,況聞謀帥得廉頗。蘭卿全璧我蹉跎。




  作者簡註:

  洪皓,公元一零八八年至公元一一五五年,字光弼,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宋徽宗政和進士。宣和中,為秀州司錄,歲澇發廩賑濟,又邀留浙東綱米以濟人,有“洪佛子”之稱譽。

  公元一一二九年五月二十七日(宋建炎三年五月初八日)以徽猷閣直學士,假禮部尚書奉命使金,示以願去正朔尊號,作藩臣。洪皓等到雲中,完顏宗翰(粘罕)欲逼洪皓仕劉豫,不從,將他流放到冷山,被扣壓十多年,幾次拒絕金人授的官職,屢次秘密派人囬到南方,向南宋高宗報告金王朝的虛實。

  公元一一四三年(紹興十三年)和議成,金主大赦,洪皓、張邵、朱開被釋放還臨安。自從宋朝南渡後,遣使赴金者近三十人,生還者僅此三人。洪皓見秦檜,“稱張浚為金人所懼,乃在宋不得用”;便以論事忤秦檜。不久貶居英州九年,後徙袁州,至南雄州病逝。著有《鄱陽集》、《松漠紀聞》等。

  落落校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