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白石詞》




  八歸
  芳蓮墜粉,疏桐吹綠,庭院暗雨乍歇。無端抱影銷魂處,還見筱牆螢暗,蘚階蛬切。送客重尋西去路,問水面、琵琶誰撥。最可惜、一片江山,總付與啼鴂。
  長恨相從未款,而今何事,又對西風離別。渚寒煙淡,棹移人遠,縹緲行舟如葉。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羅襪,歸來後、翠尊雙飲,下了珠簾,玲瓏閑看月。

  點絳唇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點絳唇
  祝壽筵開,畫堂深映花如繡。瑞煙噴獸,簾幕香風透。
  一點台星,化作人間秀。韶音奏,兩行紅袖,齊勸長生酒。

  點絳唇
  金谷人歸,綠楊低掃吹笙道。數聲啼鳥,也學相思調。
  月落潮生,掇送劉郎老。淮南好,甚時重到,陌上生春草。

  好事近
  涼夜摘花鈿,苒苒動搖雲綠。金絡一團香露,正紗廚人獨。
  朝來碧縷放長穿,釵頭罜層玉。記得如今時候,正荔枝初熟。

  江梅引
  人間離別易多時。見梅枝。忽相思。幾度小窗,幽夢手同攜。今夜夢中無覓處,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濕紅恨墨淺封題。寶箏空、無雁飛。俊遊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暉。舊約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罷淮南春草賦,又萋萋。漂零客、淚滿

  蔔運算元
  江左詠梅人,夢繞青青路。因向淩風台下看,心事還將與。
  憶別庾郎時,又過林逋處。萬古西湖寂寞春,惆悵誰能賦。

  蔔運算元
  月上海雲沉,鷗去吳波迥。行過西泠有一枝,竹暗人家靜。
  又見水沉亭,舉目悲風景。花下鋪氈把一杯,緩飲春風影。

  蔔運算元
  蘚幹石斜妨,玉蕊松低覆。日暮冥冥一見來,略比年時瘦。
  涼觀酒初醒,竹閣吟才就。猶恨幽香作許慳,小遲春心透。

  蔔運算元
  家在馬城西,今賦梅屏雪。梅雪相兼不見花,月影玲瓏徹。
  前度帶愁看,一餉和愁折。若使逋仙及見之,定自成愁絕。

  蔔運算元
  摘蕊暝禽飛,倚樹懸冰落。下竺橋邊淺立時,香已漂流卻。
  空徑晚煙平,古寺春寒惡。老子尋花第一番,常恐吳兒覺。

  蔔運算元
  綠萼更橫枝,多少梅花樣。惆悵西村一塢春,開遍無人賞。
  細草藉金輿,歲歲長吟想。枝上麼禽一兩聲,猶似宮娥唱。

  蔔運算元
  象筆帶香題,龍笛吟春咽。楊柳嬌癡未覺愁,花管人離別。
  路出古昌源,石瘦冰霜潔。折得青須碧蘚花,持向人間說。

  蔔運算元
  御苑接湖波,松下春風細。雲綠峨峨玉萬枝,別有仙風味。
  長信咋來看,憶共東皇醉。此樹婆娑一惘然,苔蘚生春意。

  小重山令
  人繞湘皋月墜時。斜橫花樹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誰知。東風冷、香遠茜裙歸。
  歐去昔遊非。遙憐花可哥,夢依依。九疑雲杳繼魂啼。相思血,都沁綠筠枝。

  小重山令
  寒食飛紅滿帝城。慈烏相對立,柳青青。玉階端笏細陳情。天恩許,春盡可還京。
  鵲報倚門人。安輿扶上了,更親擎。看花攜樂緩行程。爭迎處,堂下拜公卿。

  少年游
  雙螺未合,雙蛾先斂,家在碧雲西。別母情懷,隨郎滋味,桃葉渡江時。
  扁舟載了,匆匆歸去,今夜泊前溪。楊柳津頭,梨花牆外,心事兩人知。

  水調歌頭
  日落愛山紫,沙漲省潮囬。平生夢猶不到,一葉眇西來。欲訊桑田成海,人世了無知者,魚鳥兩相推。天外玉笙杳,子晉只空台。
  倚闌幹,二三子,總仙才。爾歌遠遊章句,雲氣入吾杯。不問王郎五馬,頗憶謝生雙屐,處處長青苔。東望赤城近,吾興亦悠哉。

  水龍吟
  夜深客子移舟處,兩兩沙禽驚起。紅衣入槳,青燈搖浪,微涼意思。把酒臨風,不思歸去,有如此水。況茂林遊倦,長幹望久,芳心事、簫聲裏。
  屈指歸期尚未。鵲南飛、有人應喜。畫闌桂子,留香小待,提攜影底。我已情多,十年幽夢,略曾如此。甚謝郎、也恨飄零,解首月明千里。

  石湖仙
  松江煙浦。是千古三高,遊衍佳處。須信石湖仙,似鴟夷、翩然引去。浮雲安在,我自愛、綠香紅舞。容與。看世間、幾度今古。
  盧溝舊曾駐馬,為黃花、閑吟秀句。見說胡兒,也學綸巾攲雨。玉友金蕉,玉人金縷。緩移箏柱。聞好語。明年定在槐府。衣。

  自度曲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裏,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蹤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秋宵吟
  古簾空,墜月皎。坐久西窗人悄。蛩吟苦,漸漏水丁丁,箭壺催曉。引涼颸、動翠葆。露腳斜飛雲表。因嗟念,似去國情懷,暮帆煙草。
  帶眼銷磨,為近日、愁多頓老。衛娘何在,宋玉歸來,兩地暗縈繞。搖落江楓早。嫩約無憑,幽夢又杳。但盈盈、淚灑單衣,今夕何夕恨未了。

  杏花天
  綠絲低拂鴛鴦浦。想桃葉、當時喚渡。又將愁眼與春風,待去。倚蘭橈、更少駐。
  金陵路。鶯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滿汀芳草不成歸,日暮。更移舟、向甚處。

  角招
  為春瘦。何堪更繞西湖,儘是垂柳。自看煙外岫。記得與君,湖上攜手。君歸未久。早亂落、香紅千畝。一葉淩波縹緲,過三十六離宮,遺遊人回首。
  猶有。畫船障袖。青樓倚扇,相映人爭秀。翠翹光欲溜。愛著宮黃,而今時候,傷春似舊。蕩一點、春心如酒。寫入吳絲自奏。問誰識,曲中心、花前友。

  阮郎歸
  紅雲低壓碧玻璃。惺惚花上啼。靜看樓角拂長枝。朝寒吹翠眉。
  休涉筆,且裁詩。年年風絮時。繡衣夜半草符移。月中雙槳歸。

  阮郎歸
  旌陽宮殿昔徘徊。一壇雲葉垂。與君閑看壁問題。夜涼笙鶴期。
  茅店酒,壽君時。老楓臨路歧。年年強健得隨。名山遊遍歸。

  念奴嬌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淩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囬沙際歸路。

  念奴嬌
  昔遊未遠,記湘皋聞瑟,澧浦捐褋。因覓孤山林處士,來踏梅根殘雪。獠女供花,傖兒行酒,臥看青門轍。一丘吾老,可憐情事空切。
  曾見海作桑田,仙人雲表,笑汝真癡絕。說與依依王謝燕,應有涼風時節。越只青山,吳惟芳草,萬古皆沉滅。繞枝三匝,白頭歌盡明月。

  念奴橋
  楚山修竹,自娟娟、不受人間袢暑。我醉欲眠伊伴我,一枕涼生如許。象齒為材,花藤作面,終是無真趣。梅風吹溽,此君直恁清苦。
  須信下榻殷勤,翛然成夢,夢與秋相遇。翠袖佳人來共看,漠漠風煙千畝。蕉葉窗紗,荷花池館,別有留人處。此時歸去,為君聽盡秋雨。

  法曲獻仙音
  虛閣籠寒,小簾通月,暮色偏憐高處。樹隔離宮,水準馳道,湖山盡入尊俎。奈楚客淹留久,砧聲帶愁去。
  屢囬顧。過秋風、未成歸計。誰念我、重見冷楓紅舞。喚起淡妝人,問逋仙、今在何許。象筆鸞牋,甚而今、不道秀句。怕平生幽恨,化作沙邊煙雨。

  長亭怨慢
  漸吹盡、枝頭香絮。是處人家,綠深門戶。遠浦縈囬,暮帆零亂向何許。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見,只見亂山無數。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算空有並刀,難剪離愁千縷。

  洞仙歌
  花中慣識,壓架玲瓏雪。乍見緗蕤間琅葉。恨春風將了,染額人歸,留得個、嫋嫋垂香帶月。
  鵝兒真似酒,我愛幽芳,還比酴醾又嬌絕。自種古松根,待看黃龍,亂飛上、蒼髯五鬣。更老仙、添與筆端春,敢喚起桃花,問誰優劣。

  玲瓏四犯
  疊鼓夜寒,垂燈春淺,忽忽時事如許。倦遊歡意少,俯仰悲今古。江淹又吟恨賦。記當時、送君南浦。萬里乾坤,百年身世,唯有此情苦。
  揚州柳,垂官路。有輕盈換馬,端正窺戶。酒醒明月下,夢逐潮聲去。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贏得、天涯羇旅。教說與。春來要尋花伴侶。

  眉嫵
  看垂楊連苑,杜若侵沙,愁損未歸眼。信馬青樓去,重簾下,娉婷人妙飛燕。翠尊共款。聽豔歌、郎意先感。便攜手、月地雲階裏,愛良夜微暖。
  無限。風流疏散。有暗藏弓履,偷寄香翰。明日聞津鼓,湘江上,催人還解春纜。亂紅萬點。悵斷魂、煙水遙遠。又爭似相攜,乘一舸、鎮長見。

  鬲溪梅令
  好花不與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風歸去綠成陰,玉鈿何處尋。
  木蘭雙槳夢中雲,小橫陳。漫向孤山山下覓盈盈,翠禽啼一春。

  側犯
  恨春易去。甚春卻向揚州住。微雨。正繭栗梢頭弄詩句。紅橋二十四,總是行雲處。無語。漸半脫宮衣笑相顧。
  金壺細葉,千朵圍歌舞。誰念我、鬢成絲,來此共尊俎。後日西園,綠陰無數。寂寞劉郎,自修花譜。

  惜紅衣
  簟枕邀涼,琴書換日,睡餘無力。細灑冰泉,並刀破甘碧。牆頭喚酒,誰問訊、城南詩客。岑寂。高柳晚蟬,說西風消息。
  虹梁水陌。魚浪吹香,紅衣半狼藉。維舟試望故國。眇天北。可惜渚邊沙外,不共美人遊歷。問甚時同賦,三十六陂秋色。

  淡黃柳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強攜酒、小橋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清波引
  冷雲迷浦。倩誰喚、玉妃起舞。歲華如許。野梅弄眉嫵。屐齒印蒼蘚,漸為尋花來去。自隨秋雁南來,望江國、渺何處。
  新詩漫與。好風景、長是暗度。故人知否。抱幽恨難語。何時共漁艇,莫負滄浪煙雨,況有清夜啼猿,怨人良苦。

  淒涼犯
  綠楊巷陌。秋風起、邊城一片離索。馬嘶漸遠,人歸甚處,戍樓吹角。情懷正惡。更衰草寒煙淡薄。似當時、將軍部曲,迤邐度沙漠。
  追念西湖上,小舫攜歌,晚花行樂。舊遊在否,想如今、翠凋紅落。漫寫羊裙,等新雁來時系著。怕忽忽、不肯寄與,誤後約。

  深春慢
  衰草愁煙,亂鴉送日,風沙迴旋平野。拂雪金鞭,欺寒茸帽,還記章台走馬。誰念漂零久,漫贏得、幽懷難寫。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閑共情話。
  長恨離多會少,重訪問竹西,珠淚盈把。雁磧破平,漁汀人散,老去不堪遊冶。無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東下。甚日歸來,梅花零亂春夜。

  疏影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裏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裏,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喜遷鶯慢
  玉珂朱組。又占了、道人林下真趣。窗戶新成,青紅猶潤,雙燕為君胥宇。秦淮貴人宅第,問誰記、六朝歌舞。總付與、在柳橋花館,玲瓏深處。
  居士。閑記取。高臥未成,且種松千樹。覓句堂深,寫經窗靜,他日任聽風雨。列仙更教誰做,一院雙成儔侶。世間住。且休將雞犬,雲中飛去。

  湘月
  五湖舊約,問經年底事,長負清景。暝入西山,漸喚我、一葉夷猶乘興。倦網都收,歸禽時度,月上汀洲冷。中流客與,畫橈不點清鏡。
  誰解喚起湘靈,煙鬟霧鬢,理哀弦鴻陣。玉塵談玄,歎坐客、多少風流名勝。暗柳蕭蕭,飛星冉冉,夜久知秋信。鱸魚應好,舊好樂事誰省。

  琵琶仙
  雙槳來時,有人似、舊曲桃根桃葉。歌扇輕約飛花,蛾眉正奇絕。春漸遠、汀洲自綠,更添了、幾聲啼◇。十裏揚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說。
  又還是、宮燭分煙,奈愁裏、忽忽換時節。都把一襟芳思,與空階榆莢。千萬縷、藏鴉細柳,為玉尊、起舞回雪。想見西出陽關,故人初別。

  訴衷情
  石榴一樹浸溪紅。零落小橋東。五日淒涼心事,山雨打船篷。
  諳世味,楚人弓。莫忡忡。白頭行客,不采蘋花,孤負薰風。

  越女鏡心
  風竹吹香,水楓鳴綠,睡覺涼生金縷。鏡底同心,枕前雙玉,相看轉傷幽素。傍綺閣、輕陰度。飛來監湖雨。
  近重午。燎銀篝、暗薰溽暑。羅扇小、空寫數行怨苦。纖手結芳蘭,且休歌、九辯懷楚。故國情多,對溪山、都是離緒。但一川煙葦,恨滿西陵歸路。

  暗香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歎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虞美人
  西園曾為梅花醉,葉翦春雲細。玉笙涼夜隔簾吹,臥看花梢搖動、一枝枝。
  娉娉嫋嫋教誰惜,空壓紗巾側。沉香亭北又青苔,唯有當時蝴蝶、自飛來。

  虞美人
  闌幹表立蒼龍背,三面巉天翠。東游才上小蓬萊,不見此樓煙雨、未應囬。
  而今指點來時路,卻是冥蒙處。老仙鶴馭幾時歸,未必山川城郭、是耶非。

  虞美人
  摩挲紫蓋峰頭石,上瞰蒼崖立。玉盤搖動半崖花,花樹扶疏一半、白雲遮。
  盈盈相望無由摘,惆悵歸來屐。而今仙◇杳難尋,那日青樓曾見、似花人。

  解連環
  玉鞭重倚。卻沉吟未上,又縈離思。為大喬、能撥春風,小喬妙移箏,雁啼秋水。柳怯雲松,更何必、十分梳洗。道郎攜羽扇,那日隔簾,半面曾記。
  西窗夜涼雨霽。歎幽歡未足,何事輕棄。問後約、空指薔薇,算如此溪山,甚時重至。水驛燈昏,又見在、曲屏近底。念唯有、夜來皓月,照伊自睡。

  摸魚兒
  向秋來、漸疏班扇,雨聲時過金井。堂虛已放新涼入,湘竹最宜攲枕。閑記省。又還是、斜河舊約今再整。天風夜冷。自織錦人歸,乘槎客去,此意有誰領。
  空贏得,今古三星炯炯。銀波相望千頃。柳州老矣猶兒戲,瓜果為伊三請。雲路迥。漫說道、年年野鵲曾並影。無人與問。但濁酒相呼,疏簾自卷,微月照清飲。

  漢宮春
  雲曰歸歟。縱垂天曳曳,終反衡廬。揚州十年一夢,俛仰差殊。秦碑越殿,悔舊游、作計全疏。分付與、高懷老尹,管弦絲竹寧無。
  知公愛山入剡,若南尋李白,問訊何如。年年雁飛波上,愁亦關予。臨皋領客,向月邊、攜酒攜鱸。今但借、秋風一榻,公歌我亦能書。

  漢宮春
  一顧傾吳,苧蘿人不見,煙杳重湖。當時事如對弈,此亦天乎。大夫仙去,笑人間、千古須臾。有倦客、扁舟夜泛,猶疑水鳥相呼。
  秦山對樓自綠,怕越王故壘,時下樵蘇。只今倚闌一笑,然則非歟。小叢解唱,倩松風、為我吹竽。更坐待、千岩月落,城頭眇眇啼鳥。

  滿江紅
  仙姥來時,正一望、頃翠瀾。旌旗共、亂雲俱下,依約前山。命駕群龍金作軛,相從諸娣玉為冠。向夜深、風定悄無人,聞佩環。
  神奇處,君試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電。別守東關。卻笑英雄無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瞞。又怎知、人在小紅樓,簾影間。

  翠樓吟
  月冷龍沙,塵清虎落,今年漢酺初賜。新翻胡部曲,聽氈幕、元戎歌吹。層樓高峙。看檻曲縈紅,簷牙飛翠。人姝麗。粉香吹下,夜寒風細。
  此地。宜有詞仙,擁素雲黃鶴,與君遊戲。玉梯凝望久,歎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西山外。晚來還卷,一簾秋霽。

  齊天樂
  庾郎先自吟愁賦,淒淒更聞私語。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
  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相和砧杵。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豳詩漫與。笑籬落呼燈,世聞兒女。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

  徵招
  潮囬卻過西陵浦,扁舟僅容居士。去得幾何時,黍離離如此。客途今倦矣。漫贏得、一襟詩思。記憶江南,落帆沙際,此行還是。
  迤邐。剡中山,重相見、依依故人情味。似怨不來遊,擁愁鬟十二。一丘聊複爾。也孤負、幼輿高志。水◇晚,漠漠搖煙,奈未成歸計。

  慶宮春
  雙槳蓴波,一蓑松雨,暮愁漸滿空闊。呼我盟鷗,翩翩欲下,背人還過木末。那囬歸去,蕩雲雪、孤舟夜發。傷心重見,依約眉山,黛痕低壓。
  采香徑裏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誰答。垂虹西望,飄然引去,此興平生難遏。酒醒波遠,政凝想、明璫素襪。如今安在,唯有闌幹,伴人一霎。

  踏莎行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別後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憶王孫
  冷紅葉葉下塘秋,長與行雲共一舟。零落江南不自由。兩綢繆。料得吟鸞夜夜愁。

  霓裳中序第一
  亭皋正望極。亂落江蓮歸未得。多病卻無氣力。況紈扇漸疏,羅衣初索。流光過隙。歎杏梁、雙燕如客。人何在,一簾淡月,彷佛照顏色。
  幽寂。亂蛩吟壁。動庾信、清愁似織。沉思年少浪跡。笛裏關山,柳下坊陌,墜紅無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臥酒壚側。

  驀山溪
  與鷗為客,綠野留吟屐。兩行柳垂陰,是當日、仙翁手植。一亭寂寞。煙外帶愁橫,荷苒苒,展涼雲,橫臥虹千尺。
  才因老盡,秀句君休覓。萬綠正迷人,更愁入、山陽夜笛。百年心事,惟有玉闌知,吟未了,放船囬,月下空相憶。

  驀山溪
  青青官柳,飛過雙雙燕。樓上對春寒,卷珠簾、瞥然一見。如今春去,香絮亂因風,沾徑草,惹牆花,一一教誰管。
  陽關去也,方表人腸斷。幾度拂行軒,念衣冠、尊前易散。翠眉織錦,紅葉浪題詩。煙渡口,水亭邊,長是心先亂。

  鶯聲繞紅樓
  十畝梅花作雪飛。冷香下、攜手多時。兩年不到斷橋西。長笛為予吹。
  人妒垂楊綠,春風為、染作仙衣。垂楊卻又妒腰肢。近前舞絲絲。

  浣溪沙
  著酒行行滿袂風,草枯霜鶻落晴空。銷魂都在夕陽中。
  恨入四弦人欲老,夢尋千驛意難通。當時何似莫忽忽。

  浣溪沙
  春點疏梅雨後枝,剪燈心事峭寒時。市橋攜手步遲遲。
  蜜炬來時人更好,玉笙吹徹夜何其。東風落靨不成歸。

  浣溪沙
  釵燕籠雲晚不忺,擬將裙帶系郎船。別離滋味又今年。
  楊柳夜寒猶自舞,鴛鴦風急不成眼。些兒閒事莫縈牽。

  浣溪沙
  雁怯重雲不肯啼,畫船愁過石塘西。打頭風浪惡禁持。
  春浦漸生迎棹綠,小梅應長亞門枝。一年燈火要人歸。

  浣溪沙
  花裏春風未覺時,美人呵蕊綴橫枝。隔簾飛過蜜蜂兒。
  書寄嶺頭封不到,影浮杯面誤人吹。寂寥惟有夜寒知。

  浣溪沙
  剪剪寒花小更垂,阿瓊愁里弄妝遲。東風燒燭夜深歸。
  落蕊半黏釵上燕,露黃斜映鬢邊犀。老夫無味已多時。

  夜行船
  略彴橫溪人不度。聽流澌、佩環無數。屋角垂枝,船頭生影,算唯有、春知處。
  囬首江南天欲暮。折寒香、倩誰傳語。玉笛無聲,詩人有句,花休道、輕分付。


  一萼紅
  古城陰,有官梅幾許,紅萼未宜簪。池面冰膠,牆腰雪老,雲意還又沉沉。翠藤共、閑穿徑竹,漸笑語、驚起臥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喚登臨。
  南去北來何事,蕩湘雲楚水,目極傷心。朱戶黏雞,金盤簇燕,空歎時序侵尋。記曾共、西樓雅集,想垂楊、還嫋萬絲金。待得歸鞍到時,只怕春深。

  永遇樂
  我與先生,夙期已久,人間無此。不學楊郎,南山種豆,十一徵微利。雲霄直上,諸公袞袞,乃作道邊苦李。五千言,老來受用,肯教造物兒戲。
  東岡記得,同來胥宇,歲月幾何難計。柳老悲桓,松高對阮。未辦為鄰地。長幹白下,青樓朱閣,往往夢中槐蟻,卻不如、窪尊放滿,老夫未醉。

  永遇樂
  雲隔迷樓,苔封很石,人向何處。數騎秋煙,一篙寒汐,千古空來去。使君心在,蒼◇綠嶂,苦被北門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飲,大旗盡繡熊虎。
  前身諸葛,來遊此地,數語便酬三顧。樓外冥冥,江皋隱隱,認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長淮金鼓。問當時、依依種柳,至今在否。

  玉梅令
  疏疏雪片。散入溪南苑。春寒鎖、舊家亭館。有玉梅幾樹,背立怨東風,高花未吐,暗香已遠。
  公來領略,梅花能勸。花長好、願公更健。便揉春為酒,剪雪作新詩,拚一日、繞花千轉。

  月下笛
  與客攜壺,梅花過了,夜來風雨。幽禽自語。啄香心、度牆去。春衣都是柔荑剪,尚沾惹、殘茸半縷。悵玉鈿似掃,朱門深閉,再見無路。
  凝佇。曾遊處。但系馬垂楊,認郎鸚鵡。揚州夢覺,彩雲飛過何許。多情須倩梁間燕,問吟袖、弓腰在否。怎知道,誤了人,年少自恁虛度。

  月上海棠
  紅妝豔色,照浣花溪影,絕代姝麗。弄輕風、搖盪滿林羅綺。自然富貴天姿,都不比、等閒桃李。簾櫳靜悄,月上正貪春睡。
  長記初開日,逞妖麗、如與人面爭媚。過韶光一瞬,便成流水。對此日歎浮華,惜芳菲、易成憔悴。留無計。惟有花邊盡醉。

  鷓鴣天
  京洛風流絕代人,因何風絮落溪津。籠鞋淺出鴉頭襪,知是淩波縹緲身。
  紅乍笑,綠長顰,與誰同度可憐春。鴛鴦獨宿何曾慣,化作西樓一縷雲。

  鷓鴣天
  曾共君侯曆聘來,去年今日踏莓苔。旌陽宅裏疏疏磬,掛屩楓前草草杯。
  呼煮酒,摘青梅,今年官事莫徘徊。移家徑入藍田縣,急急船頭打鼓催。

  鷓鴣天
  柏綠椒紅事事新,隔籬燈影賀年人。三茅鐘動西窗曉,詩鬢無端又一春。
  慵對客,緩開門,梅花閑伴老來身。嬌兒學作人間字,鬱壘神荼寫未真。

  鷓鴣天
  巷陌風光縱賞時,籠紗未出馬兒嘶。白頭居士無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隨。
  花滿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來悲。沙河塘上春寒淺,看了遊人緩緩歸。

  鷓鴣天
  憶昨天街預賞時,柳慳梅小未教知。而今正是歡遊夕,卻怕春寒自掩扉。
  籠寂寂,月低低,舊情惟有絳都詞。芙蓉影暗三更後,臥聽鄰娃笑語歸。

  鷓鴣天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裏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鷓鴣天
  輦路珠簾兩行垂,千枝銀燭舞僛僛。東風歷歷紅樓下,誰識三生杜牧之。
  歡正好,夜何其,明朝春過小桃枝。鼓聲漸遠遊人散,惆悵歸來有月知。


  作者簡傳:

  薑夔,(約公元一一五五年至公元一二二一年),字堯章,一字石帚,別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波陽縣)人。南宋著名詩詞作家、音樂家。他在文學藝術上的才華和成就是多方面。不僅文學上有很高的造詣,成為當時一大詞家和詩人;且嫻通音律,善吹簫彈琴,有樂論著述,能配合詞作自創曲譜,成為南宋唯一詞調曲譜傳世的傑出音樂家。他的書法也為當時人所稱道,有論書法的《續書譜》傳世。
  薑夔的詩,風格高秀,繼承和發展了江西詩派的風韻,有《白石詩集》傳世。清代詩人朱彝尊在《重鋟裘司直詩集序》中論江西詩派時說:“繼蕭東夫(即蕭德藻)起者,姜堯章其尤也。”他的詞曲更為後世所推崇。姜夔和吳文英等成為南宋前期詞家婉約派主要代表,上繼“花間”(《花間集》),強調音樂性,被認為是詞家的正宗。薑夔詞的風格是:清新峻拔,立意幽遠,煉字琢句,倚聲協律。
  《白石道人歌曲》收詞八十首,其中十七首帶有曲譜。《揚州慢》、《杏花天影》、《薑涼犯》、《暗香》、《疏影》、《徵招》、《角招》等十四首是他自創的詞調和樂曲;三首是填詞配曲的,內有一首填的是范成大的《玉梅令》。這十七首,每首定有宮調,並以宋代工尺字譜(與今流行的工尺譜有所不同)斜行注節,扣於字旁。這些有譜的詞調是他一生中文藝創作的精髓,為後人留下了可資研考演唱的豐厚遺產,對南宋後期詞壇創新和詞式上的格律變化有很大的影響。
  白石創制的詞調《揚州慢》,是他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孝宗淳熙三年(公元一一七六年)冬,他二十二歲,自漢陽出遊,途經金人兩次蹂躪、慘遭兵燹的揚州,看到昔日繁華的商業都城,已是“市塵盡薺麥,號角吹宵寒”,更顯得空蕩淒涼。眼前的景象和愛國的情思,激起他強烈的感情,用警辟對比的詞藻度成此曲,傳為佳作。
  光宗紹熙二年(公元一一九一年),他在名詩人楊萬里家,得聆一琵琶藝彈奏久已失傳的《醉吟商朝渭州》古調,他虛心學習了該曲的品弦法,填詞編成了清新的《醉吟商小品》。後到合肥,目睹邊城一片離索,感懷古英雄之偉烈,創作了寓意深遠的犯曲(中有轉調變化之曲)《淒涼犯》。
  同年,范成大已告老還鄉,姜夔應範的邀請,往訪范于吳縣(今蘇州)的範村。他賞梅遊覽後,創制了《暗香》、《疏影》兩曲獻給範。範令其婢-歌女小紅“肄習之”。音節清婉美妙,範讚賞不已,後來就將小紅贈給了薑夔。夔詩《過垂虹》雲:“自琢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廿四橋。”即詠此事。
  姜夔在吳興寄居時間較長,後期還寫了《鬲溪梅令》和擬古樂調的《角招》、《徵招》等歌曲。這些擬古樂調對我國古樂歌曲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從白石歌曲的《詞引》中,可知姜夔曾對《楚辭》的“九歌”皆注律呂,琴曲亦注指法,這說明他除對古曲音律有研究外,古琴的彈奏也是精通的。他晚年曾參考浙江民間風俗歌曲,創作了“越九歌”;又曾按七弦琴演奏伴唱的風格,寫下了騷體《古怨》琴歌,抒發他對山河破碎、身世淒涼、世道坎坷的怨恨和悲歎。姜夔以他多方面的才華,不斷地交遊和研究,卓然成家,贏得了極大的聲譽。
  慶元三年(公元一一九七年),薑夔將多年來對音樂的研究和意見寫出了《大樂議》和《琴瑟考古圖》各一卷,呈獻給朝廷,用以議正樂典。他十分注重琴學,在《七弦琴圖說》中闡述了南宋時代的古琴宮調,提出了分琴為三准(自一徽至四徽為上准,四徽至七徽為中准,七徽至龍齦為下准),三准各具十二律。各述了轉弦合調圖,總述了取琴“應聲”之法等。這些撰著對我們研究中古音樂和古琴等樂器的演奏是有很高價值的。
  兩年後,姜夔又向朝廷呈上了《聖宋饒歌十二章》,再次希望獲得朝廷採納和提拔任用,但未成功。這些樂議和樂章直到薑夔死後十年,理宗才“詔以夔所進樂議、樂章付太常(掌管宗廟禮儀音樂之官)”。
  夔為人清高,犖犖不羈。曾與抗金主戰的大臣名將張浚之孫張鑒結為至交,並長期得其資助。鑒死後,夔生計日絀,但仍清貧自守,不肯屈節以求官祿。晚年多旅食抗嘉湖之間。當寓居武康時,與白石洞天為鄰,有潘轉翁者號之曰:“白石道人”。夔答以詩雲:“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世人喚作白石仙,一生費齒不費錢。”用以自解其清苦。他在飽經顛沛轉徙的困顧生活後,病卒于臨安(今杭州)水磨方氏館旅邸。幸得友人捐助,始獲就近安葬。
  姜白石一生困蹇,懷才不遇,但卻給我們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學藝術遺產。對他的詞調音樂,我國民族音樂史學家楊蔭瀏著有《白石道人歌曲研究》一書,論證澤注極詳,可資參考。

  落落校録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