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恐怖时期的一段插曲

  《恐怖时期的一段插曲》最初以《桑松回忆录》的名义,于一八二九、一八三○和一八三一年,分别由蒂亚尔、科松书屋出版,在布朗书店发售,同时于一八三○年一月二十九日至二月四日在《阅览室》上连载。一八三九年十一月五日至六日又以《陌生人,恐怖时期的一段插曲》为题,在《巴黎日报》上连载,一八四二年以《一七九三年的一次弥撒》为题,连同十二幅英国版画插图载入图书展览的豪华本纪念册,直到这一版,本篇才正式署明巴尔扎克着。一八四五年,又以《恐怖时期的一段插曲》为题,分别由克朗多夫斯基和鲁-卡萨内书屋出版。一八四六年收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十二卷。属“风俗研究·政治生活场景”。

  这篇小小的作品并非包含多少曲折的情节或深刻的思想内容,它之引人入胜完全有赖于叙事的技巧。故事一开始就接连设置一个又一个悬念,直到结尾处才点明了陌生人的身分。这段插曲本身似无事实依据,但桑松家族(这个家族一个半世纪以来一直是王室的刽子手)的夏尔-亨利曾在遗嘱中要求为已故国王路易十六举行周年祭。作者由此素材引伸出这篇小说,颇能反映他的保王主义立场和对法国大革命恐怖时期的批判态度。

  一桩神秘案件

  《一桩神秘案件》最初于一八四一年一月十四日至二月二十日在《商业报》上连载。当时划分为二十章。一八四三年由苏弗兰书屋出版单行本,一八四六年收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十二卷,属“风俗研究·政治生活场景”。此版将原来的二十章合并为三章,外加一结语,今“七星文库”版所采用的分章及标题,即根据当时这个版本。

  从本篇的构思和细节安排,可以看出一八○○年马朗戈大捷前夕的政局动荡和上议员克莱芒·德·里的绑架案件在作家思想上引起的反响。这一小段历史插曲表面上无关宏旨,也不曾引起历史学家的广泛注意,仅在某些政界人士的回忆录中有迹可寻,却被《人间喜剧》的作者视为窥探政治玄机的秘窗。在巴尔扎克看来,那些在法国大革命的浪潮中获利最多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本质上并不是革命的,而且从来不曾代表民众的利益,他们不过是善于利用民众的革命情绪为自己捞取财产和地位罢了。

  小说的中心人物马兰,是《人间喜剧》中最重要的政客典型之一。这个“不倒翁”式的人物几乎综合了大革命以来最机敏的资产阶级投机家的共同经历和重要特征。通过马兰的故事,可以看到那些篡夺大革命果实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如何以最卑劣的手段攫取权力与财富,也可看到那种朝秦暮楚的政客们如何两面三刀,玩弄权术,在频繁的政权更迭中为自己捞取越来越大的权势与资本。不仅如此,围绕上议员马兰被绑架的前前后后,作者几乎透视了法国大革命后半个世纪以来法国政治斗争的历史,剖析了旧贵族与资产阶级新贵之间的微妙关系和深刻矛盾。虽然本书在批判资产阶级的同时,处处流露了对贵族阶级的深切同情,但就揭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政界“内幕”而言,这部小说无疑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阿尔西的议员

  《阿尔西的议员》是《人间喜剧》中除《小市民》以外的另一篇未完成作品。本篇从一八三九年开始酝酿,一八四二年构思成熟,第一部(《选举》)于一八四七年四月七日至五月三日在《君主主义联盟》上连载,划分为十七章。但小说的后一部分却是作者故世后由夏尔·拉布续成。故事的结局是:阿尔西城的反对派彻底失败。马克西姆·德·特拉依在阿尔西当选为议员,并娶该城最富有的女继承人塞西尔·博维萨热为妻。本全集根据法国“七星文库”版本,仅收巴尔扎克本人所写的部分,并取消了分章和小标题。

  这部小说本有可能写成一幕规模宏大的“政治生活场景”,结果仅完成了第一部分——“选举”。选举问题一直是巴尔扎克感兴趣的题材。法国选举制度的弊端,财产对选举的影响,选民之间的利害关系,一般有产者目光的短浅和政治上的平庸无能,必然使政权落入谋求私利的野心家之手,本篇关于阿尔西城选举的精确描绘,精彩地展示了这一命题。

  泽·马尔卡斯

  《泽·马尔卡斯》最初于一八四○年七月二十五日在《巴黎人杂志》第一期发表。一八四一年收入题为《禁果》的文集。标题采用《一个野心家之死》。一八四六年八月收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十二卷。篇名恢复为《泽·马尔卡斯》,属“政治生活场景”。

  本篇塑造了一个郁郁不得志的政治家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巴尔扎克一度幻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最终完全绝望的心情。作者认为法国的政治体制、选举原则和宪法的各种弊端几乎把青年人置于死地,他们的才能被埋没,抱负无法施展,郁积的苦闷总有一天使青年们“象蒸汽机的锅炉一样爆炸”。巴尔扎克并预言移居国外将成为无法避免的潮流,法国将失去大批精力充沛、才智过人的青年中的精英。

  艾珉


页首 页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