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舞蹈教育中的美感认识

作者:李雪玲




  舞蹈艺术作为人类永恒追求的载体,沟通着身体与灵魂、热情与智慧之间的联系。它既体现着人性的本质,又连接着人类的世代传承;它不仅使人得以充实和完美,而且催人奋进和创新,正因为如此,在广大青少年中组织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活动,一方面能够使他们理解人类历史经验,另一方面有助于他们运用非语言的方式交流思想感情,同时,学习借鉴以艺术的方式面对社会、面对人生。由此看来,没有舞蹈的艺术不能算是完整的艺术,没有舞蹈的教育不能算是完整的艺术教育,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不能算是完整的教育,舞蹈艺术教育活动在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中,确实举足轻重。
  舞蹈艺术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那就是它的审美性,以美感人、以情动人是舞蹈艺术教育的本质属性。
  美是一切艺术的本质特征,舞蹈艺术的美是审美经验的物态化产物,是以经过提炼、规范、加工,有组织、有节奏的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它又是运用人体动作这个特殊的符号来构成舞蹈美的。人体动作是舞蹈艺术的精华,它讲究形体美、线条美、姿态美,它是无声的美,并通过这种无声的美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有节律、有姿态的造型,有礼有节的动作,能培养人健美的形体、端庄的仪态举止,进而影响人的心灵世界。人格美、精神美应是内在精神和外在形体统一的美,具体来说,对学生审美感的培养应包括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作为舞蹈教师,就自身对舞蹈作品的理解而言,其中美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舞蹈作品的成功与否,美感在这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表达一个舞蹈作品的基础元素,无论作品的情绪是喜悦还是悲伤,如果演员能够很好地把内心情绪通过肢体动作融合出一定的美感,对作品的各方面都会有更高一层的表达。
  在学生的学习舞蹈过程中,教师无疑会强调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但同时还应注意学生对动作的美感认识。
  美感是感性的。首先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地去感受美。感受美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心灵与舞蹈的内涵相通融,而不是为了学习舞蹈动作而学习。忽视舞蹈的内涵,忽略舞蹈动作的优美,与美感失去联系,是不可能很好地表达舞蹈的精髓的。可见,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学生对于舞蹈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如何,决定了他们在舞蹈艺术教育中所持的态度。因此,培养他们感受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是舞蹈艺术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同时,这也是舞蹈艺术教育所要达到的首要目标。只有通过具体组织,实施科学、系统、有效的舞蹈艺术教育,才能培养学生对于舞蹈艺术的审美感受能力。
  美感是理性的。如果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自己主观感受作品所传达出的美感信息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就需要我们理性地去认知问题,学会鉴赏美感,对美感进行重新认识和调整。调整可以在自己对镜练习中进行,也可以通过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来调整,这都对以后在美感的认知上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美感的训练,可想而知,一个只有动作性的舞蹈是多么的苍白。
  作为舞蹈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舞蹈艺术鉴赏教育,这样就会使学生经过学习逐步形成较为客观的、符合舞蹈艺术认识规律的鉴赏态度、鉴赏标准和评价能力,这些能力一旦形成,不仅能够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审美感受和鉴赏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舞蹈艺术表现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必要的基础。
  舞蹈艺术的美是由多种因素综合构建而成的,除了培养学生的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之外,作为教育者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始终以审美为核心,启发学生调动各自的审美经验,积极投身审美体验,深入进行审美感知,勇于进行审美创新和展现,提高对审美的综合能力。
  (责任编辑:赵红玉)
  
  作者简介:李雪玲,山西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