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张县令趣赏吴沆诗

  宋朝诗人、文学理论家吴沆,字德远,是抚州人。其青年时代,诗写得非但好,而且多。因此人人都竞求其诗,有些诗刚一写成,马上就传遍乡里,很是为人们佩服。
  其所在县的县令张某,写诗也很有名,并且也享誉一时。开始,张县令并不认识吴沆,只是一日偶然见到吴沆写在墙壁上的诗句:“木落清无影,荷枯澹有香”,觉得写得十分清隽有味,一问,知是吴沆写的,才产生一种钦佩之意。之后不久,二人果然互相认识了。张县令当然还记得吴沆写在墙壁上的诗句,说:“你不是写‘木落清无影,荷枯澹有香’的吴沆么?久仰大名,你的诗句我还记得清清楚楚。”于是二人促膝谈心,互相议论交流写诗之法,很是欢洽。当天晚上,吴沆就把自己所写的诗认为比较好的送张县令品评。当他读到吴沆的诗句“行杯波动金莲侧,剪烬灯飘宝蜡残”的时候,连说:“好诗,好诗,这二句诗真有富贵气象。”于是,就想将吴沆所写的诗全部阅读欣赏一下。吴沆的哥哥吴涛见张县令喜欢弟弟的诗,当然高兴不尽。于是就选了一本他认为比较好的歌行体、有古调风格的诗赠给了张县令。县令自是欢喜,满以为这回拜读了吴沆最好的诗,一定得益非浅。
  不久张县令读完吴沆诗后,又到吴沆家来了。这次他是来还诗的。他与吴沆兄弟二人见过面后,彼此干坐着,情绪似乎没有上次激动,场面也没有上次热烈了。吴沆兄弟对此很是纳闷:这是为什么呢?正在不解之际,张县令忽然瞥见了几案上摆的吴沆写的诗稿,其中有一首《友人作室山居往访有赠》,其中第一联是:  
  西风横吹雨脚断,秋云轻笼日花明。  
  张县令见此二句,反复吟咏了几遍,似乎体会出了其中的韵味,说:“好诗,好诗,风格真和唐代诗人李贺差不多。”一转脸他又看见了一首《谢友人赠》:  
  君少作奇字,瘦硬得柳骨。墨净剪水匀,势健拗铁屈……  
  这是吴沆写给他的朋友的。他的朋友精于书法,此诗即称赞他的朋友字写得好。张县令读此,不禁兴致来了,刚读到“势健拗铁屈”,就连声大呼:“好,好,好句子!”接着他又往下读:  
  新诗更镌磨,劲绝与字匹。老蛟寒卧波,壮士怒抉石。翻盆势动摇,诗与字俱力。  
  这不但称赞友人的字,也兼而夸奖友人的诗了。张县令读到这里,神采飞扬,连声大呼:“吴沆,这诗真是你写的么?你怎么会写出这样的好诗!”于是他爱不释手,接着往下读。读到《晚归》诗的这一联:  
  樵歌催日晚,村乐见丰年。
  又读下去:
  雁阵横冲雾,酒军酣战风。  
  不禁又是高呼:“好句子,好句子,有气势,有意境!”接下去,他又读了一首《文徽庙外遐十八韵》读到:  
  羽卫连荆棘,衣冠杂虎狼。烟沉凫雁断,天阔水云黄……
  又是大声赞赏:“你真得作诗之奥妙,诗的精神灵魂全都在这里了!”又读下去,至“风悲云动色,天惨日无光”时,不禁又是夸奖,总结说:“你这首诗写得太好了,很像唐代诗人杜牧的《华清宫词》。一定会流传下去,被人欣赏。”
  就这样,张县令将几案上吴沆的诗稿翻阅了一遍,最后,他缓缓地似乎很不情愿地合上诗稿,叹口气说:“你有这么多好诗,都不送给我看,却把什么歌行体古调送给我看……”语犹未尽,又“唉”了一声。
  吴涛吴沆兄弟二人见此,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认为是好诗,张县令却并不欣赏,以致张县令送还诗时似乎兴趣大减了……吴涛想到这里,很是惭愧,而吴沆呢?他却不以为然,只微微一笑,心想:人的兴趣爱好、欣赏情趣总没有一定,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往往是你喜欢这个,他却喜欢那个;你喜欢的,他却不喜欢;你赞不绝口的,他却说味同嚼蜡。事实就是如此,谁也否定不了。
  吴沆所认识的,在今天正是一个审美鉴赏的情趣和规律问题,这种不同,正是由各方面的原因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