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唐代诗人钱起,江苏吴兴人,他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参加了科举考试,因为一首《湘灵鼓瑟》诗写得好,中了进士,这首诗是:  
  善鼓琴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徒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首诗,写得颇有些意境。尤以最末二句写得好,写湘灵鼓瑟后,看不到湘灵其人,惟有余音在江上荡漾,看到江面上隐映的青山。据说,钱起在初参加乡试时,居于旅途中客舍里,听到人在院中吟诵了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出来一看,却不见一人,于是他就将此两句记下,第二年参加考试,在诗的结尾就用上了这两句,人们都说,这两句诗不是人写出来的,是鬼吟唱出来的,由是,钱起的诗也就出了名。
  实际上,人们之所以传说,认为这两句诗是鬼谣,是因为这两句诗写得好,有意境,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想像的画面,留下了想像的余地。而钱起之所以写出此两句,并非什么有人在院中吟出,而是他善于通过生活的实际感受来提炼诗的意境。由于这两句诗写得好,后来几乎代代文人都有引用,仅在宋代就有数人,如秦观就用此二句填了一首《临江仙》词: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往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首词写作者夜半独立船头的想像,很有意境。而宋代范仲淹的好朋友滕子京在巴陵郡当太守时,他重修了岳阳楼,范仲淹为他写下了一篇有名的《岳阳楼记》。他也曾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填了一首词:  
  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首词上片写洞庭湖的秋景,是实写;下片写由此景而引起的想像,情怀依依,颇有意境。此词别致的是,上下片的最后二句都是引用唐人诗句,也都用得恰到好处。


             苏轼书杜甫《桤木》诗卷(局部)
  而著名词人苏轼,填词时也用过这二句诗。
  当时是,苏轼在杭州做官,一天他的好朋友刘贡父来访,于是,苏轼就拉他同游西湖。船到湖心,忽然一位长得十分漂亮的少妇划着一叶小船来到了他们面前,见了苏轼自我介绍说:“我当少女的时候,就听说你的才华,因为我不出闺门,虽然对你十分仰慕,却没有办法见到你。现在我已嫁给平民百姓为妻了,听说你来游西湖,就不怕你见怪,特地来见你一面。我很会弹筝,愿给你弹上一曲,并请你写一首小词赠给我,我也就终身满足,以为荣幸了。”苏轼见此,再也不好推辞。这位少妇马上拨弦调筝,弹上一曲,如怨如诉,凄凄含情。苏轼听了,也就当即挥毫写下了一首《江神子》: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筵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拟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这首词,上片写景。其中写芙蓉与双白鹭,将少妇比作莲花,说白鹭似欣赏少妇仪态之美,皆语涉双关,写景写人,以物拟人。下片写少妇弹筝,苏轼由此想到了湘灵鼓瑟,因此将湘灵鼓瑟的“曲终人不见,江卜数峰青”移入了眼前的意境,可谓恰到好处。这样就将眼前的景与情进行了升华。
  这几首运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所填的词,可以说苏轼填得最好。秦观、滕子京均是据景而想像,而苏轼则结合眼前实景,巧妙地将神话想像移入人间现实,从这一点上说,他不愧为宋代的作词大家,词坛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