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宋子京“蓬山”不远

  宋代词人宋祁,字子京,同他的哥哥宋庠,二人俱有文采,都是文学家。宋祁同他的哥哥同一年参加科考,同一年都中了进士,而宋祁则名列第一。当时皇帝内庭章献太后向皇帝说:“宋祁是弟弟,宋庠是哥哥,宋祁虽然考得好,但不能将他取在哥哥前面。”于是皇帝就只好将宋庠取在第一名,而将宋祁排在第十名。他兄弟二人由此也就出了名,因为兄弟二人都在朝做官,人们也就将他们二人称作“大小宋”。
  宋祁写词,才思特别敏捷,而且出语流利,善化前人诗句,常常天衣无缝,浑然天成。而且词意絪蕴,耐人寻味,如其好朋友刘原父要到扬州做官,他也要到寿春去做官,二人即将分别,刘原父写了一首《踏莎行》送他,他也当场写了一首《浪淘沙》回赠,词说: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至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  扁舟欲解垂杨岸,尚同欢宴。日斜歌阕将分散。倚兰桡,望水远、天远、人远。  
  短短的几十个字,即将离别的紧迫,分手的留恋描绘得淋漓尽至。特别是“月满、花满、酒满”,“水远、天远、人远”更是韵味无穷,含情依依。由于他才思敏捷,在当时特别享有盛名。
  一日,宋祁从朝中出来,从繁台街经过,这时恰好皇帝的车子也从此街驶过,宋祁也就不得不站在街旁回避。此时,车声辘辘,彩旗飘扬,只见其中一个车子上的车帘忽然掀开了。车内的女子娇滴滴的声音喊道:“小宋!”宋祁大吃一惊,他知道车上坐的都是皇帝的三宫六院,当然不敢回答。车声滚过,他还在那儿想:这是谁喊我呢?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于是立即提笔写了一首《鹧鸪天》: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这首词,将他在繁台街听车中女子呼喊的情况与心情和盘托出,描写得情真意切,而且颇有怅恨迷惘之思。特别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是移用唐人李商隐描写爱情的诗句。宋祁将之用在此处,水乳交融,达意传神,真是再恰当贴切不过了。
  由于这首词写得好,很快在京城传唱开来,不久也就传到皇宫里去了。仁宗皇帝一听此词,颇有不快,马上将三宫六院及嫔妃们都叫来,说:“当时过繁台街是第几个车子上的人喊的?”这时有一位宫妃回答说:“乞皇上恕罪,妾罪该万死。当时皇上大摆御宴,招待翰林学士的时候,旁边曾有人告诉我说:这就是科举第一的小宋。过繁台的时候,我在车子上偶然看见他在路边站着,认出了他,就喊了一声‘小宋’。”仁宗皇帝听了,忙派人把宋祁喊了来。宋祁听此,吓得惶恐无比,只好战战兢兢分辩。仁宗皇帝见此,觉得事出偶然,也十分有趣,就向宋祁说:“既然您说‘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那么,现在我将她赐给您,蓬山该不远了吧?”宋祁听此,心中大喜,马上叩头谢恩。这种化惧为喜的结果,当然也该归功于写诗作词善化别人成句的功力。从艺术创作上说,学习前人的优美成句,也是提高自己语言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