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天翻地覆—营商环境的结构性变化(5)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欧盟还把目光集中在了固定价格问题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按照《华尔街日报》编辑霍尔曼•W•詹金斯(Holman W.Jenkins)的说法,它一直是“一支立志消灭卡特尔的十字军”。“就连从前宽厚的英国人也宣了战,包括对行为不端的经理人员判刑,和‘对涉嫌公司进行监控’,”他说,“执法者们是否发现了一场惊世骇俗、新奇的违法瘟疫?”詹金斯问道,“或者说镇压行为只是揭示了经济生活中稀松平常但很少受到密切关注的活动呢?”
他的回答是不言而喻的。不法之徒常常是些“低能的消费品生产商,往往固定成本很高,企图在需求疲软的时候分摊亏损”。嫌疑对象包括一些巨型公司,比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宝洁、凯洛格(Kellogg誷)和泰森食品(Tyson
Foods)。“可是,奇怪的是,客户很少是击鼓鸣冤的人。甚至没有什么‘受害人’对镇压他们所指控的压迫者的行动表现出丝毫热情,虽然在诉讼案件成了头版新闻后,有些人觉得有义务提出民事诉讼以寻求赔偿。”詹金斯并不是在为不法行为辩护,而是在指出,现实世界中的定价行为比经济学教科书要混乱得多,而总体上说,诉讼行为导致了过度管制,对广大的公众或者个人利益都没有好处。
世界各地的管理者也都更多地以消费者的名义采取行动。比如,在美国,像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这样的联邦政府机构在历史上划清了产业界线,以保护行业中的各个角色免受彼此和外来竞争对手的冲击。如今,这些机构却在问:什么能使消费者受益?答案通常涉及到消除过去的界线,敞开市场迎接尽可能多的竞争。最后的结果混杂着机会、风险和破坏,就像美国的通信业所表明的那样。
腹背受敌
在过去的10年当中,电信业遭到了两股外部力量的打
击—技术和监管—以及造成大量过度投资的20世纪90年代的泡沫。
重大环境变化是从20年前美国和欧洲的垄断管制被打破开始的。但是,近年来,在新科技和政府管理政策的综合作用下,旧的竞争方式被摈弃,无利可图的混乱层次的竞争出现了。
仅举一例—地方运营商的基本“电话线”业务,比如威力冲(Verizon)、SBC和南方贝尔(Bell South.)。进入家庭和企业的电话线—以及最近的光纤电缆—是一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而且仍然是运营商的基本资产。但是,电话业务的收入近年来已经逐步下降。手机电话的爆炸性增长正在加速侵蚀该收入,有线电视公司也已经开始挖走客户。在20世纪90年代的假启动之后,网络电话经过改进又杀了回来,并开始蚕食他们的(以及长途电话公司的)收入。甚至连电力公司也跳了出来,计划用他们的电线提供电话服务。
管理部门打着自由市场体制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旗号使得形势更加恶化。他们的目标是值得赞赏的,但实施的行动却骇人听闻。自1996年以来,运营商一直被迫向提供地方服务的竞争对手们敞开他们的线路。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像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世通公司这样的长途电话公司气势汹汹地进入了市场,因为他们的长途语音业务被互联网的无线和数据业务吞噬了。
在联邦通信委员会制订政策的时候,州一级的管理部门负责确定租赁地方线路的适当费率。在许多州,管理部门在确定费率的时候,更多地向消费者利益倾斜,而不是公司的健康发展,而且无论成本降低多少,都抵消不了收入的减少。现在的电话公司例如SBC抱怨说,已经赚不到能够还本的收入了。
2004年4月,一个联邦上诉法庭取消了联邦通信委员会制订的相关政策。但是,前景并不十分乐观。即便该裁决幸免于上诉,也无法弥补已经造成的损害。由于在过去数年中被剥夺了足够的投资回报,电话公司已经没有什么资源可以与新的竞争对手们进行抗衡。更重要的是,即便是现在,他们也无法与长途电话公司进行同等条件下的竞争。后者可以提供将本地和长途电话捆绑在一起的综合服务,但本地运营商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允许与长途电话服务商竞争的。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一点,即管理部门的力量对你如何经商赚钱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打理你的买卖就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并介入这些因素。
为什么各公司看不到这些变化的来临?
我们在前面说过,要在这个新的商务环境中领导自己的企业,就必须对更大范围的外部现实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清晰的认识。过去,商业之战一般发生在类似对手之间的直接竞争。策划人员在分析他们的机会和风险时,通常都基本了解经济和行业发展形势,但他们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研究他们最重要的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所在。一般来说,这些对手都是国内市场上的传统竞争者,而且拥有与你的企业相当一致的目标,比如市场份额的有利可图的增长和更大的利润率。策划人员寻找打败竞争对手的途径—建设新的低成本产能、开发某种新技术、制定一个新的市场营销战略,如此等等。虽然竞争对手的表现总是十分重要,但在今天的商务环境中,这个关注点太过狭窄了。事实上,是太过简单,太不实际了。
要努力拓展自己审视形势的范围。你也许有一个宏伟的计划,要把你最大的竞争对手打得落花流水。比如,你拥有一项前途辉煌的新技术,并且准备在制造产品过程中增添一些低成本产能。业内谁都没有类似的力量,但是,多久以后中国或者印度的某个新对手就会用更低的成本赶上你的产品并进入沃尔玛?你赚回投资、获得可观利润的几率有多大?
或者假设你眼下无法获得任何定价力量。其中的原因当真是因为你所看到的剩余产能是个周期性问题—正如你的销售主管坚持认为的那样—还是因为企业已经人满为患、从长期的角度说谁都无法赚到可观的钱?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