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多方求师,勤奋钻研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父子二人回到家里,诸葛亮继续回顾着过去的故事。
诸葛亮非常年轻的时候,对于春秋时期的大军事家孙武的名著作《孙子兵法》,已经潜心研究不知多少遍了。它言简意赅,汇集了一切军事战争的战略战术。自从好友徐庶徐元直给他送来曹操新注的《孙子兵法》后,诸葛亮认识到大千世界的确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不过是一只井底之蛙。
夜深了,诸葛亮手上拿着兵书苦思冥想。案上摆着几天前他和徐庶下的一盘棋,这是一个双方都无法将对方将死的残局,他一有空就反复琢磨、分析。兵书迷住了诸葛亮,他可以倒背如流。之后他又开始推演阵法。
一天早晨,当他醒来时,9岁的小书童诸葛子青告诉他,黄老先生来过,翻看了他的手记,匆匆写了几个字就走了。诸葛亮忙到书案上一瞧:“欲求战阵通,速拜庞德公。”看完后他连忙上了路,赶往庞德公隐居的鹿门山。
他将自己批注的《孙子兵法》和绘制的阵图呈给庞德公看。
诸葛亮一向崇拜德高望重的伯父庞德公。他决心拜伯父为师,做一个有志气的男子汉。
庞德公听了诸葛亮的心愿,没有说行或不行,只是把儿子叫到跟前:“民儿,带你内弟到南山打柴去吧!”说罢,便转身入室。
庞山民拿着扁担、斧头,站在诸葛亮面前也不说话,只是用眼睛盯住他,好像在说:“你看怎么办呢?小兄弟。”
诸葛亮高高兴兴地跟着姐夫到南山上砍柴去了。
这一天,可把诸葛亮整苦了,累、渴、饿,他咬着牙顶过来,而且手脚都磨出了血泡,痛得他几夜都不得安宁,但他却始终没哼一声。不久,诸葛亮第二次来向庞德公表白求师的心愿。庞德公叫来侄儿庞统,指着门前的一块地对他和诸葛亮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你兄弟二人今天代老夫把这块地犁出来吧!”
说罢,搬把椅子坐到门外晒太阳去了。
庞统和诸葛亮谁都不会套牛,更别说扶犁了。怎么办呢?两人一合计干脆用镢头刨吧!于是,本来一会儿就能犁完的地,他俩却整整刨了一天,累得不行。
这次,诸葛亮从劳动中悟出了为什么满腹经纶的伯父总是躬耕陇亩、注重农桑的道理。
诸葛亮再一次拜见庞德公时,发现他和衣躺在床上,鞋都没脱。他怕惊动了他,先是恭恭敬敬地站在一边,后来想到上了岁数的人这样睡觉容易着凉,于是上前轻轻地给庞德公盖上被子,又单腿跪在床边慢慢为他脱掉鞋子。这回庞德公醒来了,看到诸葛亮不由心头一热,满意地微微点了点头,不等诸葛亮开口,就带他来到平时从不让人进的后院。庞德公在一个周围堆满了秦砖的巨大磨石前停下来,然后拿起一块砖,认真地在磨石上磨了起来。
诸葛亮开始感到莫名其妙,过了一阵发现不远处有一个非常大的案子,上面整整齐齐地排放着已经磨好的秦砖。他走过去一看,每块砖上都编了号。当他拿起“壹”号砖观看时,奇迹出现了,只见上面刻着两个苍劲有力的汉隶大字“诗经”。诸葛亮的心被震撼了,一下跪在庞德公面前说道:“师傅请教我!”
庞德公这才语重心长地点头道:“要做我的学生,就得先学会做人,做人和做学问一样,是磨炼出来的。”
在庞德公如数家珍的教诲下,诸葛亮开始潜心研究历史,纵观上下几千年的兴衰,探索改朝换代的根源、定国安邦的重大问题。
诸葛亮虚心地求问,他的求知精神终于使庞德公将自己花了半生时间研究兵法的成果——从八卦到八阵的推演——交给了诸葛亮,他希望诸葛亮能够据此推演出完善的八阵图本。他甚至没有将自己的成果传给亲生的儿子,这令诸葛亮万分感动,决心不负庞德公的巨大希望。
回到隆中,诸葛亮把自己关在了屋中。经过他日日夜夜的苦心研究,加上黄承彦的点化,八阵草图绘出来了。庞德公告诉他:“八阵通不通,须拜司马公!”
司马徽,字德操,人称“水境先生”,隐居在襄阳西南百里外。诸葛亮来到了南漳水境山庄。司马老先生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带领诸葛亮去游历名山大川,尤其是那些两军对垒、兵家鏖战、成败于刀枪剑戟之下的古今战场。
南漳游学使诸葛亮受益匪浅。特别是管仲那首创的、实行兵民合一的“作内政以寄军令”的方针,使诸葛亮朦胧地意识到这可能是完善八阵图的一条途径。
一日,庞德公、黄承彦、司马徽三老聚会,谈到了汝南灵山的酆公玖,此人曾预言,百年之内,必是兵家此起彼落的时代。他们打算请酆公玖助诸葛亮一臂之力。
诸葛亮一路风尘赶到了汝南灵山。酆公玖年事已高,正在闭目养神,对诸葛亮道:“老夫这里是道家清静之地,一向不收学生,你如愿在灵山打柴挑水度日,尚可温饱无忧,要求学问,还是到别处去吧,不要误了锦绣前程。”诸葛亮一下落到进退两难的地步。
这时酆公玖又说话了:“灵山虽小,倒也清静安定,不似尘世纷纷攘攘。打柴挑水虽说劳筋动骨,却可健身强体。考虑好了吗,卧龙先生?”
听到此言,诸葛亮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老先生说出“卧龙先生”4个字,分量可不轻啊!
他为什么不接司马公的信,却要留自己打柴挑水呢?一定是想先观察自己。诸葛亮忙磕头道:“谢老前辈收留。”
自此,诸葛亮早起在灵山砍柴挑水、打扫山门,晚睡在小室中温故知新,日月交迭,半年过去了。酆公玖对诸葛亮从来不管不问,视而不见。一天,诸葛亮打柴归来,见山门右边墙上写了一个斗大的“火”字,他没有在意。待他挑水回来,山门左边墙上又出现了一个斗大的“水”字,这下引起了他的注意。从此,他每天对着“火”、“水”二字出神,想把它们写在山门上的意思弄明白。这天,他正对着二字琢磨时,忽听到背后有人道:“这叫视而不见,见而不闻、不问,兵家之大忌也!”
诸葛亮猛地回转身来,见是酆公玖,忙拜倒在地说:“弟子才疏学浅,望恩师赐教!”
酆公玖哈哈大笑道:“老夫被你的诚意与恒心打动,有意助你水、火二阵溶于八阵图中。
起来吧,从今日起就不要再打柴、挑水了,咱们抓紧时间做学问。”说罢,双手扶起了诸葛亮。
酆公玖对诸葛亮说:“水与火,日常见之物,却不为人们所思。然水火无情,且不相容。你若把无情而又为人们视而不见的水与火融于八阵图中,水可淹七军,火可生炎烧万马千军。八阵添水、火即成绝阵,那便无敌于天下。”
酆公玖非常赏识诸葛亮,将自己一生所著《三才秘录》、《兵法阵图》、《孤虚相旺》、《大战奇观》等都赠与诸葛亮。
诸葛亮灵山得益师。不久,他便将水、火二阵发展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他一生用火阵打了许多漂亮仗,如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火烧战船、火烧藤甲兵。难怪后人赞诸葛亮一生皆是火。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