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21章 找到命中的贵人 (2)布莱德雷的伯乐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布莱德雷是美国五星上将,曾任陆军参谋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他的晋升之路就证明了别人的赏识与帮助对一个人的发展是如何重要。
布莱德雷从小就立志要做个将军,为此,他考上了西点军校。但事与愿违,毕业后他先当了13年的教官。
表面上看,布莱德雷似乎一直置身在军营之外,失去了许多晋升的机会(从1924~1936年,他一直停留在少校军衔上)和实战的锻炼,但他却在军校里得到了更多。
1920年,布莱德雷进入西点军校任数学系教官,当时的校长是麦克阿瑟。
1929年,布莱德雷来到本宁堡步校,这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因为他在这里遇见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副校长马歇尔。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领袖之一,马歇尔将军是个知人善任、独具慧眼的人,在本宁堡的岁月里,他在训练军官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国家的军事命运有着深远影响。
在本宁堡的教官和步校学员中,当时受马歇尔赏识的共有160人,这些人后来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了将军,其中就有布莱德雷。
布莱德雷最初被分配在史迪威领导的战术系,负责高年级军官的实战进攻演练,由于他的出色表现,不到一年,就被马歇尔提升为兵器系主任,成为马歇尔的“四大金刚”之一。虽然马歇尔不久就调离了军校,但他却记住了布莱德雷的名字。
1939年7月,马歇尔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布莱德雷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果然,马歇尔很快就指名要来了布莱德雷,让他负责马歇尔办公室的工作。
此后不久,布莱德雷又被马歇尔下放到本宁堡步校任校长,旋即又出任美军第82师师长,结果是在绕了一个大圈后,他成了西点军校同届毕业生中第一个当师长的人,跑到了那些一直在走直线的同学前面。
不仅如此,布莱德雷还一路飙升,在短短几年间,就从师长升为军长(1943年4月)、集团军司令(1943年10月)、第12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8月),并于战后出任陆军参谋长(1948)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1949年),远比巴顿和麦克阿瑟要春风得意。
多年之后,当布莱德雷回首往事时,对13年的教官生涯中遇到马歇尔颇感难忘,在他看来,那是他最后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如没有伯乐,也就没有千里马一样,没有马歇尔,也就没有布莱德雷。每一匹千里马都必须借助伯乐的力量,才能纵横千里。所以说,千里马的魅力,也就是伯乐的感应力所在。
在生活中也有伯乐,就是那些能够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长者或上级。我们在推销自己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遇到一两个伯乐的话,可说是三生有幸。
但是当今世上的人才太多,更加上鱼龙混杂,如果每匹千里马都一味地靠伯乐上门来相自己,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伯乐被累死,另一种可能是多数千里马最终只能最终变成老骥伏枥,一无所成。按照逻辑的推断,第二种可能性更大,而事实也恰恰如此。
因此,我们不能等待伯乐上门,而应主动出击去找伯乐。有时哪怕只是利用智谋,让“伯乐”围着自己转一圈,也能使自己身价倍增,从而获得晋身的台阶。
有一个人要卖一匹骏马,但是在市集上站了三天,也没有人光顾。于是这个人前去求见伯乐。
伯乐本来名叫孙阳,是一个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人们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用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的名字来称呼他,把他为伯乐。他对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但是在市集上站了三天,也没有人看一眼。我想请您去到市集上,来到我的马前,什么都不用说,只需要围着马转一圈,在走的时候再回头瞅瞅它。您只要肯这样做,我就付给您双倍的劳务费,您看怎么样?”
伯乐答应了,于是来到市集上照卖马人说的做了。这匹马立刻就被人围了起来,价钱也越出越高,比最初的要价高出了十倍。
上面这个故事,是战国时著名策士苏秦的弟弟苏代,为燕国前往齐国游说,在见齐王之前先游说淳于髡时所讲的。
淳于髡是何等聪明的人物,他听完这个故事以后,马上明白了苏代的意思,于是就去朝见齐王,为苏代大说好话,把苏代的才能形容得天下无敌,齐王听了大喜,因而重用了苏代。
曾国藩的发迹故事
在神话传说中,神仙的力量是无穷的,不论凡人遇到什么问题,只要吹上一口仙气,问题立刻迎刃而解,真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但神仙在多数人的生活中是不存在,因为自从上古时代人与神分居以后,神仙就再也没大批量来到人间。
尽管没有神仙,可我们仍然需要有人为我们吹一口仙气,帮助我们解决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能改变我们的处境,使我们被了解、被悦纳。
成长的本身是冒险的,与未知的搏斗需要未知力量的支持,在成长中需要有人给我们自信和力量,放手一赌的信心和保证。
曾国藩自高中入翰林,深得大学士穆彰阿的信任,有了穆彰阿做靠山,曾国藩仕途一帆风顺,也引起了道光帝的注意。道光帝闻知曾国藩极重天伦,品行端方而又有才学,便有心要将他破格提拔出来,辅佐奕詝(即后来的咸丰帝)。
一次,道光帝要曾国藩早去养性殿。养性殿是皇官收藏前代名人字画的地方。曾国藩端坐候驾整整两个时辰,也不见皇上召见,心中正犯疑,守殿的大公公告诉他:皇上今天不来了,明天在养心殿召见。
曾国藩心细如发,想来想去此事甚为蹊跷,于是赶紧去见恩师穆彰阿。
穆彰阿也觉得奇怪,详细询问了事情的前前后后,恍然大悟。他立即叫仆人带上三百两银子去找大公公,要大公公将养性殿的陈设,尤其是四壁悬挂的字画,一幅不漏,一字不漏地抄出。抄单送来后,穆彰阿又要曾国藩读熟记住。
翌日,道光帝召见曾国藩,果然提到殿里字画,逐一考来,曾国藩对答如流:“臣记得殿东挂的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唐阎立本的《步辇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西壁上挂的是唐韩滉的《五牛图》,宋郭熙的《窠石平远图》,李公麟的《临韦偃牧放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南壁上挂的是颜、柳、欧、苏、黄、米、蔡及赵孟頫、董其昌、沈园、文征明、唐寅、伍英,徐渭、朱耷、华嵒等名家的法书。北壁上供奉的乾隆爷下阅图,是臣最仰慕的。
尤其是乾隆爷亲题的那首五律更是气魄豪迈,决不是唐宋间那些文人骚客的笔墨所可比拟的。”
道光帝一边听罢,暗中称奇。此人对事物观察之细和记忆力之强,人才难得!不久,道光帝亲自主持大考,将曾国藩升授内阁学士,由从四品骤升从二品,连升四级。
很多人认为,成功是许多微笑的努力所带来的结果的集合。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无论我们如何努力,表现在结果上却没有本质的差别。曾国藩必迹的历史证明:真正在人生中卓有成效的成功,取决于致命的一击。更进一步说,在任何给定的情况下,只有一个方向上的决定性努力能够得到真正的回报。
同时,如果没有恩师穆彰阿的一口仙气,可以想见曾国藩第二天的遭遇,得不到赏识不说,那份尴尬就够难受的了。
无论我们干什么,都需要一口仙气,因此必须主动和那些比我们更在行的人发展关系,把他们作为我们努力的榜样,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工作。对于我们的请求,他会有一种被奉承的感觉。成年人一向是很喜欢向年轻男女提出忠告,我们所求教的人将会很高兴接受这次访问。
如果我们不愿写信要求约会,那么不须约定,就可直接到那人的办公室去,对他说,如果他能向我们提供一些指导,我们将万分感激。
谈到这儿,大家已经明白,吹一口仙气不过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实际上我们需要的只是伯乐而已。所谓伯乐,是指在社会上学识能力或地位影响比我们高,而且能帮助扶持我们的人。
贵人站在角落里
在自然界中,一些鸟类以鱼儿为食。这些鸟的嘴都是直直的,上下两部分又长又阔。最有意思的是,它们在抓到鱼以后,常常把鱼儿往空中一抛,让那条鱼头朝下尾朝上落下来,然后一口接住咽了下去。如果抛的时候失手,鱼就会一下子掉到水里。尽管有这样的风险,鸟儿仍然乐此不疲。
专家说,鸟儿这样吃鱼,可以使鱼在通过咽喉时,鱼翅的骨头由前向后倒,不会卡在喉咙里。
这对我们寻找生命中的贵人有什么启示呢?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曾经有一次,美国一所大学要在中国招一名学生,这名学生的所有费用由美国政府全额提供。
考试结果公布,有30名学生成为候选人。
面试的日子很快到了。30名学生及其家长云集上海的锦江饭店等待面试。当主考官劳伦斯·金出现在饭店的大厅时,一下子被围了起来,他们用流利的英语向他问候,有的甚至还迫不及待地向他作自我介绍。这时,只有一名学生,不知是站起来晚了,还是由于别的原因,没有能够挤进那个热火朝天的竞争圈儿。
他站在那儿,有些不知所措。
就在这时,他看到一个美国女人被蜂涌而上的人们从劳伦斯·金的身边挤开,孤零零地站在一个角落里,没有人理睬。
他心念一动,走上前去和她打招呼。他没有作自我介绍,也没有打听面试的内容,而是热情问她对上海的感觉,并向他介绍了上海一些有趣的地方。就在劳伦斯·金被围得水泄不通,不知如何招架的时候,他们两人在大厅的一角,却聊得非常投机。
临别的时候,那个女人要走了他的名字和电话,并且留给他一张名片。他看了看名片就收了起来,并没有太在意。
不久,面试的成绩也公布了,这个学生的成绩排名居中。可是,最后他却被选中到美国读书。原来,那天和他聊天的女人是主考官劳伦斯的助手。
这个学生的成功经历传开以后。有人说,他太幸运了,有的说,他太老谋深算了。还有的落选者气愤地猜测说,真正能决定结果的并不是劳伦斯·金,他不过是那个助手的傀儡。
但是,不论失败者和旁观者如何看待这件事,都已经于事无补了。有时确实是造物弄人,当大家的大人物门前人满为患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的,反而可能是没有直接登门,而了绕了一点弯路,在别的地方找到贵人的人。
当我们向机会扑过去之前,让我们先张望一下四周。也许,能够对我们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贵人,此时正一个人站在角落里。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要向对方介绍自己,对方不一定会接受:而要做一些事来让对方欣赏,却又苦于找不到接近的机会。这时就需要我们采取迂回的技巧,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和接纳我们。
波兰音乐家萧邦的成名,也是通过这种推销方式而达到目的的。
1931年,萧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是声名远扬的音乐家,而萧邦只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但是,萧邦的音乐才华深为李斯特所欣赏。
为使萧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便采取了一种别出心裁的方法:先由李斯特坐在钢琴前弹奏,在灯光熄灭后,就悄悄地让萧邦代替他演奏。观众被琴声征服了,等演奏完毕亮灯一看,原来坐在钢琴前的竟是萧邦,观众大为惊愕,却又深深地为萧邦的才能所折服,萧邦终于成功了。同时,李斯特推荐新秀的宽阔胸襟也深深地让人们感动。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