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18章 培育自己的卖点 (2)坚持推销卖点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要取得人生推销的成功,一定要主动去敲市场的门,坚持不懈地推销自己的卖点。
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尽管很漫长,但要紧处就那么几步。对于人生而言,奋斗固然重要,但能否抓住机遇也是十分关键的。但市场从来不会主动找上门来,需要我们去敲开她的门。
在很久很久以前,遥远的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神,叫凡娜吉斯。一天,有人来敲她的门,敲得很轻,声音里带点犹豫。这时女神正躺在安乐椅上。她想:“让他再敲一会儿吧!”
不一会儿,敲门声消失了。
女神感到很奇怪:“这个客人到底是谁呀!这样有礼貌,这样犹豫不决。”她奔到窗口一看,只见敲门的客人已经走了。
女神说:“啊,原来是维勒,他是这样漫不经心,让他空跑一趟吧!”
过了不久,女神又听到了敲门声。这个人敲得很热心,很坚决,耐心地敲了很长时间,一直敲到女神动了心,开门迎接他。
这位客人又是谁呢?他就是肖夫斯特姆。
女神爱上了他,他们结了婚,生一个儿子叫“凡那吉”——钒。
钒是1831年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发现的一种新金属元素,上面是他的老师推齐利阿斯在一次会议上讲的故事。
要得到人生的成功,需要在发掘经营自己的卖点的同时,抓住生活中的机遇,就能让你事半功倍。如果成功是一个得数,那么,把卖点用机遇来乘方,能使你一次努力能抵得上平时几次、几十次的努力,一年的奋斗能抵得上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奋斗。
在香港,有一位富豪,以前也从事保险推销行业,由于从事保险行业发迹,转而投资不动产,至今成为家财万贯的富翁。
他的推销习惯是每天坚持拜访十个人,出门时,将十个铜板放在右边口袋,每拜访完一位客户,将左边的铜板拿一个到右边口袋,如此每天从左十到右十,从不间断工作,才创下惊人的业绩与财富。
当有人请他发表其成功的秘诀时,他并不吝惜地将自己左十右十的工作习惯公诸于众。他的一个友人笑他不该把这一秘诀告诉别人,因为一旦每个人知道这个秘诀后,仿效其法,与他抢业绩。
这位富翁笑着说:“良好的工作习惯是成功的基石,虽然人人都知道,却是知易行难。”
发掘、经营、推销自己的卖点,你一定能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有市场才有卖点
任何人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开创事业,都是一个“出卖自己”的过程。但出卖的价钱却有天壤之别,原因就在于是否找到了一个能够体现自己价值的市场。
要能够让人承认和接受自己的卖点,就必须找到合适的市场,有市场才有卖点。
有个人以锔锅碗为业。有一天外出,正赶上皇帝出行郊外,戴的皇冠偶然坏了,便召那锔锅匠来修理。修完之后,给了他很多赏赐。
锔锅匠拿了赏赐回家去,路经山中,遇见一只老虎,躺在地上呻吟,见有人来,便举起一只爪子示意。原来虎爪子上扎了一根大竹刺。锔锅匠为它拔去了刺。
第二天,那只老虎给他叼来一只鹿,作为报答。
锔锅匠回到家后,对妻子说:“我有两样技术,可以马上致富!”便在门上用大字写道:“专修皇冠,兼拔虎刺。”
翻开中国历史,堪与这个愚蠢得有点可爱的锔锅匠相提并论的,甚至比他们更为愚蠢的,似乎只有朱泙漫。
朱泙漫是古代一个很有追求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捉龙和杀龙的本领。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捉龙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朱泙漫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锔锅匠好赖算是比朱泙漫要强一些,因为它是被自己的经历引入歧途,而朱泙漫却是从一开始就在缘木求鱼。
罗纳德·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说:经营意味着预测和签订合同,利用价格机制进行动作;而管理则意味着对价格变化作出反应,并在其控制下重新安排生产要素。
锔锅匠与朱泙墁的故事告诉我们,管理者既要把自己的工作与经营联系起来,同时又不能把管理和经营混为一谈。既不能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利润,也不能以偏概全。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是有机会成本存在的,即使从一单生意的经营中得到再多的利润,如果象上面那位锔锅匠一样,以为找到了营销的不二法门,从此可以坐等顾客送钱上门,最终只能坐吃山空。
上面几个小故事都说明,要推销自己的专长,必须找到合适的市场。如果找错了地方,卖点就会变成短处。
假若我们不去下功夫寻找属于自己的市场,而是随便在什么市场上,以一个低廉的价格卖给第一个出价的人,那么再珍贵的东西,也会贬值,甚至一文不值。
人生难得几回搏,难得即是要少搏。人应以静为根,守阴抱阳,不搏则已,搏则成。这不也是把自己卖个最高价的智慧?
伊尹曾是有莘氏送嫁娘到殷汤的陪臣,是个厨师,背着做饭的鼎,借向成汤讲烹饪技术时才受到赏识;百里奚给人喂牛,秦缪公起用他后,成就了霸业。
他们的经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任何可能的途径先得到认可与赏识,把自己推销出去,获得发挥自己才略的机会。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