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17章 说“不”的艺术 (1)学会拒绝的艺术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有一位妇人来找林肯总统,她理直气壮地说:“总统先生,你一定要给我儿子一个上校的职位。我并不是要求你的恩赐,而是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权利。因为我的祖父曾参加过雷新顿战役,我的叔父在布拉敦斯堡是唯一没有逃跑的人,而我的父亲又参加过纳奥林斯之战,我丈夫是在曼特莱战死的,所以……”
林肯一边听一边点着头,接过话头儿来说。“夫人,你们一家三代为国服务,对于国家的贡献实在够多了,我深表敬意。现在你能不能给别人一个为国效命的机会?”
著名喜剧家卓别林曾说过:“学会说‘不’吧!那你的生活将会美好的多。”一个害怕正面冲突的人,就容易成为唯唯诺诺的人,那就什么新局面都开创不了,因此学会拒绝别人,也是一门艺术。
例如,信用记录不好的朋友来借钱,我们明知道把钱借给他就像肉包子打狗一样有去无回。一个熟人向我们推销商品,我们明知买下了就会亏本……,诸如此类的事我们如果不拒绝,则后患无穷,但是拒绝之后,就有可能断绝交情,引人恶感,被人误会,甚至埋下了仇恨的祸根。
有一次,一位朋友到老刘的办公室来卖保险,整整一上午,老刘始终板着脸,摇着头不答应,结果那位朋友只好怏怏离开了。
几天后,另外一个朋友告诉老刘,有人在朋友圈子里散播他的谣言,败坏他的名声。老刘非常惊奇,因为他没有得罪过什么人。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才知道,那个散播谣言的是就是那个推销保险的朋友。
我们知道不能轻易承诺,因为承诺会变成不可自拔的错误。但是我们也绝不可轻率拒绝,拒绝不得法,会带来很多的麻烦。
比如说,我们为了拒绝别人,有时会含糊其词地去推托:“对不起,这件事情我实在不能决定,我必须去问问我的父母”,或音是:“让我和孩子商量商量,决定了再答复你吧。”
但是,这种方法太不干脆了。有些人可能认为这是拒绝的好办法,即不伤害朋友的感情,又可以使朋友体谅我们的难处。但这种敷衍的结果,对方还会再三来缠扰我们。
最终他会发觉这是我们的拒绝,以前的话全是敷衍、骗人的推托之同时,不但会使他怨恨我们,而且也会发现我们致命的弱点:懦弱和虚伪。
在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到拒绝的艺术了。之所以说拒绝是艺术,是因为如果拒绝得法,对方会心甘情愿地离开,如果拒绝不得法,对方会感到不满意,甚至怀恨在心。
拒绝别人必须遵循这样一些原则:
拒绝的理由必须充分,并且向对方解释清楚;
拒绝的言词最好用坚决果断的暗示,不可含糊不清;
不要把责任全推到对方身上;
注意不伤害他的自尊心,否则定会迁怒于人;
让对方明白我们的拒绝是万不得已,并衣示抱歉;
所有这些原则,集中到一点上,就是态度诚恳。
对方有求于自己,自己又不答应,无论如何对方难以高兴。有些人比较粗心,推辞时往往只用一两句话草草了事,态度显得不诚恳,结果使对方觉得心里挺不是滋味,从而认为他骄傲自大。即使这件事确实无法答应,对方也不会有丝毫的谅解,而认为他是故意拒绝的。为此,要让提要求的人畅所欲言,让对方感到已把我们逼到尽头。
这时,我们应对对方的要求表示充分的理解,然后才加以拒绝:“经过一番考虑,还是无法办到,实在对不起。”这样对方有一种满足感:你已尽力而为了。有了这种想法,被拒绝后的不愉快,就会消失掉。
因此,如果要拒绝对方,就应该有诚恳的大度。“诚之所至,金石为开”,诚恳的态度作用之大,非语言所能表达。
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再介绍一些技巧,以便策略地拒绝别人而不会给对方以不快的感觉。
缓兵之计好做人
一位经理正与一位新顾客洽谈生意,突然,一位老顾客打来了电话说,撤销以前答应的购买许诺。
经理现在面临着双重压力,既要从老主顾那儿挽回败局,又不能在新顾客那里泄漏失利的信息。面对此种局面,如果他惊谎失措,对着电话与老主顾大叫大嚷,叱责他言而信,结果只能是留不住老顾,又赶跑了新顾客,鸡飞蛋打。
这位经理很聪明,他很客气地对老主顾说:“这没关系,不过,我现在正在与一位朋友谈要紧事,我们明天见面再详细谈谈你看怎样?”
听他这样一说,老主顾没有在电话中继续纠缠,答应了他的请求,经理获得了一个通过谈判维持原有交易的机会,同时新顾客也很高兴,因为他觉得经理很重视他,同时又为经理因他拒绝一次约会感到歉意,于是就和经理当场签了约。
在面临紧急情况时,这不失为一种理智而聪明的做法,可以左右逢源,可以称之为缓兵之计。
在日常生活中,缓兵之计的用处还很多,比如说遇到有人向我们提出一些要求,但是我们既没有办法办到,又因为碍于面子,对方来头大等,不能过于直接地拒绝,这时也需要缓兵之计,先答应下来,然后再用反悔给他一个交代。
例如,有一天,别人为工作调动或为亲戚找份工作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找我们帮忙,而我们又无能为力,该怎么办呢?
假如我们马上一口拒绝的话,那么,对方极可能就会认为我们不肯帮助他,甚至关系因此而僵化,说不定以后我们可能有什么事要找到他的话,尽管他有能力帮助我们的,但对方却记起前“仇”以牙还牙。因此,最好是使对方认为我们已尽职尽力地为他服务了。我们不妨这样去做:
立即请对方写份简况包括毕业于哪间学校、所学专业、本人志趣和特长、思想表现等交给你。这样别人就亲眼看到了我们想帮他忙的事实,造成别人产生可能找对了人的错觉。然后编出一套坦率诚恳的说辞:“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会尽力而为的。明天我马上拿你的简况去找熟人……过几天你再来好吗?”
几天后,我们应该抢在人家还没有来之时去个电话或亲自上门去拜访。“这几天我一直为你的事活动,A单位可能没有什么希望。B单位却说要研究研究。”
再过两三天,我们主动找到他:“真对不起,你托的事目前都已落空了,我通过所有我熟识的人,但却…真没办法,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尽管我们根本没去找那些熟人,但对方一定对我们感激不尽。
生意上,有人求我们看能否通过关系为他批点出厂价产品,我们最好也立即行动:“好吧,我会尽力去帮助你的。”即刻询问对方要多少型号,大概要批多少等等。接着按上述步骤,几天后不要等对方走上门我们就应该向对方解释,说自己已找过领导,头头很难说话,或者说所有产品别人已全订了,只能等今后的机会等。
有人想趁我们出差的机会,托我们为他购某种型号的产品。请你不要马上拒绝对方的要求,应该马上接受对方所给予的用于购买商品的金钱,并坦率表明一定帮他找找,若有的话定帮买回来。然后,在出差地点再给对方去个电话或电报,说我们走完了几家大商场都没有发现那种型号等。
如此种种,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制造些无本万利的人情债,这也是老练的朋友求人的常用伏笔。
这种方法不宜常用,只能偶尔为之作为应急之法。经常为之,定会露出破绽,遭人指责。大多数人都喜欢讲信用的人,却很少有人宽宏大度地谅解别人做不了某事的难处。我们常常听见某甲埋怨某乙,说:“某乙分明答允了我……但……
“事实上,某乙虽然可能答应过某甲,但那不过是某乙怕难为情不好意思拒绝而已,往后他仔细一想,便觉得这事根本不可能办到了,甚至某甲自己也知道这事实在强人所难的。但是某甲真的会自责而不责人么?恐怕不会的,而在旁人看来,也总是觉得某乙不对,因为到了那个田地,已经没人注意当初他的一切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