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11章 做一个有悬念的人 (3)学会善意的谎言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不善于说谎的人一说谎总是害怕别人识破,所以撒谎时心里特别紧张,一紧张,表情就不自然,语言也结结巴巴,嗯嗯啊啊。更有甚者,惊慌失措,手忙脚乱。
首先必须明白,在生活中,说谎是一种欺骗,但这种欺骗并不完全是恶意的,也是必需的。
一个女人向邻居抱怨某洗衣店对她服务不周,希望邻人代她转告洗衣店老板。
第二天,女人去洗衣店时,老板热情欢迎,优先为她熨好衣服,还说如果她有什么需要,可以随时来找他。后来,那女人跟邻居说起此事说,“你把我的不满转告给他真管事。”
“噢,不是,我没有那样做。”邻居说,“我只是告诉他,你很佩服他的敬业精神,说你觉得他的药店是你光顾过的最好洗衣店之一。”
冰冷的真话,让人六月寒心;暖洋洋的假话,让人三冬温暖。但撒谎的前提是利他而不利已。
西梅尔于1908年说,谎言是控制庸人的工具,同时“还是哺育智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野心家那里,谎言是权力的双轮战车,并屡屡为权力的赢得和保持立下汗马功劳,擅长说谎能赢得权力、财富和地位。《君主论》的作者马基雅维利曾建议他的王子应成为“一个十足的骗子和言行虚伪的人”。
然而另一方面,在生活中,说一些善意的、微不足道的谎言,对我们却是有利的,有时还是必需的。我们参加过追悼会时,那此充满溢美之词的发言都是一篇谎言,到了墓地,墓志铭是另一篇谎文。
在人际交往中,谎言能助长友谊,淡化冲突,润滑社会交往中的各种磕磕碰碰。在聚会中一个将要离去的客人说:“我玩得很快乐。”这很可能是一句谎言,但却是令人愉快的谎言,对宾主双方都有益处,并使双方都感到很快乐。
如果我们不说谎会怎么样呢?阴沉着脸对主人说:“我今天玩得一点也不高兴,你从哪里请来这么一群笨蛋?我再也不会到你家做客了!”
这会是怎么样一种情形呢?可能比世界大战还糟糕。赞扬与奉承是一种谎言,是一种欺骗我们,却让我们感到开心的谎言。当赞扬与自我形象发生共鸣时,这些赞扬的话似乎本来就是真的一样,至少不会使我们产生不信任和怀疑的动机。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想赞扬一个人,不需要实事求是,一定要夸大赞扬力度,这样会让对方更高兴。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流浪汉来到一家门口,敲了敲门,女主人看见他,训斥他说:“看看你这人,体魄这么健壮,为什么不到建筑工地去搬砖养活自己,偏偏要做乞丐呢?”
流浪汉听完以后并没有反驳,也没有气呼呼地走开,而是很谦虚地回答说:“是这样的,女士。可是这世界上什么事情都需要机会的。比如说您长得这么美丽动人,如果有机会本来能成为个出色的明星,可是却只能做一个家庭主妇。我也一样。”
听完这话,女主人脸一下子变得绯红。她说:“你稍等一下。我马上去瞧瞧,我有两百块钱,还有一些吃的,我马上拿给你。”
除了了赞扬与奉承以外,其他形式的谎言也很有用。安慰话就是其中的一种,心理学家认为,安慰和赞美的话能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使人们变得更好打交道,从而对人们的人际交往成功大有裨益。
有位编辑向一位名作家邀稿。那位作家一向以难于对付著称,所以这位编辑在去他家之前,感到既紧张又胆怯。
他最初并没成功,因为不论作家说什么话,这位编辑都说“是,是。”或者“可能是这样的。”无法开口说明要求他写稿的事。他只好准备改天再来向他说明这件事,今天随便聊聊天就结束这次拜访。
突然间他想起有人说过,一本杂志刊载有关这位作家近况的文章,于是就对作家说:“先生,我看过一个报道,说你一篇作品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了,是吗?”
作家猛然倾身过来说道:“是的。”
“你那种独特的文体,用英语不知道能不能完全表达出来?”
作家说:“我也正担心这点。”
他们滔滔不绝地说着,气氛也逐渐变为轻松。最后,作家很高兴地答应了写稿的事情。
这位不轻易应允的作家,为什么会为了编辑一席话,而改变了原来的态度呢?因为在编辑的善意的谎言面前,双方不仅不感觉到累,反而有一种徜徉花丛的愉快,从而不自觉地合作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说谎时赌注越大,所说的谎言越结结巴巴,这在自信心较差的人身上尤其明显。就像面试的人一样,迫切想得到这份工作,于是企图说谎来达到目的一样。
在说谎时,要千方百计地控制表情和各种情感信息——面部、语言、音调和姿势,看上去够诚恳。不要一说谎就连路都不会走了,当男人怀着某种动机和女人说话时,所说的话就会结结巴巴。反之女人对男人也会这样。
说谎必须是善意的,而且要适可而止。社会上的人不是傻子,他们能检验和警惕有害的谎言,并进行报复。
如果被人发现我们在说谎,哪怕只是一点点,我们便失去了信任,别人会停止与我们打交道,还会散播我们撒谎的消息,然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处在一个饱受怀疑的痛苦海洋中了。
远离酸葡萄陷阱
有人说,如果想要别人阻碍你,打击你,就表现得比他们优越吧。这里面说的就是妒嫉。一位哲人教导自己的弟子: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
但是只要有比较,有差别,妒嫉仍然无处不在,给我们制造各种不必要的麻烦与争端。可是为了能够顺利地把自己推销出去,我们又必须把自己的各种优势表现出来。如何在推销自己时避免受到别人的妒嫉,以及如何避免陷入别人之间的妒嫉旋涡中去,成为“酸葡萄陷阱”的牺牲品,就成为一种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在介绍自己的优势时,强调外在因素以冲淡优势
你被派去单独办事,别人去没办成,而你却一下子办妥了。这时,你若开口闭口“我怎么怎么”,只能显出你别人高一筹,聪明能干,而招致妒嫉。如果你这么说:“我能办妥这件事,是因为我卖力肯干”,就容易让人觉得你处于优势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会妒嫉你的能干。但你要这么说:“我能办妥这件事,一方面是因为前面的同志去过了,打了基础,另一方面多亏了当地群众的大力帮助”,这就将办妥事的功劳归于“我”以外的外在因素“前面的同志和群众”中去了,从而使人产生“还没忘了我的苦劳,我要是有群众的大力帮助也能办妥”这样的藉以自慰的想法,心理上得到了暂时平衡。“我”在无形中便被淡化了优势。
二、应谦和有礼言及自己的优势,不宜喜形于色,
人处于优势自是可喜可贺的事。加上别人一提起一奉承,更是容易陶醉而喜形于色,这会无形中加强别人妒嫉。所以,面对别人的赞许恭贺,应谦和有礼、虚心,不仅显示出自己的君子风度,淡化别人对你的妒嫉,而且能博得对你的敬佩。请看下例:
日本有一份大报,前几年总编辑换人,新人既未在报界担任过较重要的职务,甚至“连采访的大车都未坐过”。原来,日本新记者在见习时多坐报社大车集体出发,如果资格较老,就可以自己开车了。
新任总编上任第一天,便在“就任演讲”中含笑对各位同事说:“我此次就任报社的职务,别说是做总编辑,就是当资料室职员的资格也有问题,因为关于资料的调查统计方面,我只对经济方面略知一二。所以我只有一种意愿,希望坐坐新闻记者的大车,同时也希望由于坐了大车能得到各位外勤同事的体验,将来去某银行请求他们合作,替本报同事办一种接近市区的购房分期付款。……”
他的话还未讲完,会议室里已是一片掌声,大家都拥护他的上任了。
不难想象这位新任总编此时如果说什么“凭我的水平和能力早可以提拔了”之类的话,下属会有什么反映。
三、不宜在优势者的同事、朋友面前特意夸奖优势者
显然,谁都希望处于优势而得到他人的夸奖,但事实上总会有悬殊的差别。当同事、朋友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其中有人处于优势,别人若不提及,有时还不觉得。一旦有人提起,其他人听了就不好受。难免不妒火中烧。所以,作为不会对此妒嫉的旁人,一定不要在优势者的同事、朋友等多人面前特意夸奖优势者。否则,不仅会引发和加强其对优势者的妒嫉,还可能同时妒嫉你与优势者的“密切关系”。
某单位宣传部干事小李在较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了几篇理论文章。团委小陈在工会宣传干事小余面前羡慕地夸奖道:“小李子真不错,最近又有一篇文章在某某刊物上发表了!”小余顿时敛住笑容,酸溜溜地说:“有他那么多闲工夫,发两篇文章有什么了不得了?哼!”小陈见状,自知失言,让小余觉得挂不住脸了,不无尴尬地点头笑了笑,走出工会办公室。这里,小陈就是犯了大忌:在可能产生妒嫉的敏感区偏偏又增添了引发妒嫉的“发酵剂”。
四、突出自身的劣势,故意示弱以淡化优势
如同“中和反应”一样,一个人身上的劣势往往能淡化其优势,给人以“平平常常”的印象。当你处于优势时,注意突出自己的劣势,就会减轻妒嫉者的心理压力,产生一种“哦,他也和我一样无能”的心理平衡感觉,从而淡化乃至免却对你的妒嫉。
比如,你是大学刚毕业的新教师,对最新的教育理论有较深的研究,讲课亦颇受同学欢迎,以至引起一些任教多年却缺乏这方面研究的老教师的强烈妒嫉。这时,你若坦诚地公开、突出自己的劣势:教学经验一点都没有、对学校和学生的情况很不熟悉等等,再辅以“希望老教师们多多指教”的谦虚话,无疑会有效淡化自己的优势,衬出对方的优势,减轻弱化老教师对你的妒嫉。(无悔暗言:其实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优于别人的地方,也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显示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并虚心向别人学习,也正是为了巩固自己的优势,一种在不被他人妒嫉的情况下的巩固。)
五、不宜当众说“我们怎么怎么”,而给人以“厚此薄彼”之嫌
在众人面前谈一某群体中的某人时,你若说“我们很要好”、“我俩情同手足”、“我和你们单位的某某交情很深”之类的话,对方很容易产生“你厚他薄我”的冷落感。因为这种复数关系称谓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对方会觉得被你称为“我们”中的人员是优势的而滋生妒嫉。
1957年,毛泽东访苏,在莫斯科机场与胡志明相会并拥抱。拥抱结束时,对在一旁的赫鲁晓夫说:“我们是亲威。”赫鲁晓夫明白其中“我们”的深刻含意。他虽然仍笑容可掬,可心里却有一丝酸意,他十分妒嫉毛泽东的共产党与胡志明的越南劳动党之间的特殊关系。因为在社会主义阵营中,苏联是“老大哥”,中国是最大的共产党国家,胡与毛关系特殊,不就意味着中国超越苏联“老大哥”地位而处于优势了么?并且,毛、胡是亲威,无疑使想争得最大的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支持的赫赫鲁晓夫觉得在苏联与越南之间,似乎越南也占了优势---“老大哥”竟然“失宠”了,这能不让他妒嫉吗?看起来,不论在什么场合,不当众显示自己与他人的亲密,都是很重要、很关键的一种交际原则。
六、强调获得优势的“艰苦历程”以淡化妒嫉
根据日本诧摩武俊的妒嫉心理的否定条件之一:通过艰苦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很少被人妒嫉这一观点,如果我们处于优势确实是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得到的,那么不妨将此“艰苦历程”诉诸他人,加以强调以引人同情,减少妒嫉。
比如,在邻居、同事还未买电脑的时候,你却先买了。为了免受“红眼”,你可以这么说:“我买这台电脑可不容易。你们知道我节衣缩食积蓄了多少年吗?整整六年啊!辛苦啊!我们夫妻俩都是低工资,一个钢鏰一个钢鏰地攒,连杨电影都舍不得看,太难了......”听了这些话,对方就很难产生妒嫉之心。相反,或许还会报以钦佩的赞叹和由衷的同情。
七、切忌在同性中谈及敏感的事情
1.男性之间的妒嫉大多因名誉、地位、功业所致。男人对社会活动能力、工作业绩、创造手段等最为关注,也最易导致相互妒嫉。比如,某人升了职而赢得不少漂亮姑娘的追求,某人因才华出众、能说会道而显身扬名等等,都会受到身边其他男人的妒嫉。因此,在男性之间,作为女人的不宜当众评头论足,说什么“某某真能干!”“某某女朋友真标致!”“某某和你一块来的吧?现在已经是厂长了!”尤其作为妻子,更不宜有所比较地奚落自己的丈夫:“你看人家小赵,学理科的出身,却发了那么多的小说,稿费一拿就是几万块!亏你还是学中文的!”如此,就是再敦厚的人也会生出对他人的妒嫉之心来,导致家庭、邻里、同事之间关系的僵化和冷漠。
2.女性之间的妒嫉多半因容貌而起。女人爱妒嫉。妒嫉可以说是女人明显特征之一。而女人又往往因为容貌姿色才处于优势。所以,女人对容貌、衣着以及风度气质所带来的爱情生活、夫妻关系等相当敏感,很容易产生妒嫉。比如,一个姑娘因有一张漂亮的脸蛋而被不少小伙子包围着,那些容貌平平的没有人追求的姑娘,自然会对她产生妒嫉。这时,你作为男性,千万不要在女性之间当面夸赞其中某一姑娘:“某某真漂亮!”“某某的穿着打扮真时髦!”“某某的气质太迷人了!”“某某的男朋友我见过,特帅,特有魅力!”这不仅会引起其他女性的妒嫉,而且会对你产生一种莫名的敌意。
学会淡化别人的妒嫉心理,将有利于促进同事、朋友、邻里及多种范畴内的人们彼此减少敌意和隔阂,使人们成为各行各业的优势者。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