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11章 做一个有悬念的人 (1)逢人只说三分话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戴高乐将军曾经说过,真正的领袖人物要幽居,伟大和超脱,要神秘,有时则要沉默寡言。
无独有偶,在戴高乐之前几百年之前,我国明朝吕坤在《呻吟语》中曾经总结圣人的处世经验说:独处看不破,忽处看不破,劳倦时看不破,急遽仓猝时看不破,惊扰驟感时看不破,重大独当时看不破,吾必以为圣人。
这里所说的圣人,无非是一个有悬念的人而已。
我们也许做不了圣人,但是我们却可以做“部分的圣人”――一个有悬念的人。为此,首先要求我们在必要的时候学会免开尊口。
比如说,在交际到中,我们千万不要问对方“你是做哪一行的”,而要留给别人一点猜疑的空间,这样我们才能够不被看破,才能显示出我们的人物的风范。我们可以去求证这个问题的答案,只不过千万不要说出这五个字。否则的话,对方马上会把我们看作一心想进身某个交际圈的急功近利的淘金者,或者是从来没有享受过自由而优裕的生活的小角色。
俗语说:“祸从口出”,是是非非的人情世故,多在说话当中演绎。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弱点和缺点,但是这些弱点和缺点,一旦从别人的嘴里出来,就成了短处和隐私。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大忌。
人间的关系大半如此复杂,局外人很难真正知道真相,即使知道一些皮毛,也不一定可靠,况且另外还要许多隐衷非外人所知。
因此我们对任何问题都不宜凭主观猜测乱说,更不不可因片面的观察就在背后批评别人,除非这是好批评,把一个人说得天花乱坠,如果对方恰巧不认可此人,那么在听了以后不是以为我们别有用心,就是认为我们幼稚无知。而把一个人说得一无是处,而对方偏偏就是那个人的朋友,那就会惹下麻烦,被人认为是道德问题。
古人教导我们: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告诉大家说话要谨慎。可是我们缄口不言是做不到的,那就惟有小心谨慎而已。这是对自己的安全和品行的一种保护措施。
社会上有人唯恐天下不乱,每天都在兴风做浪,把别人的短处和隐私,把人际间的是是非非编排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地逢人就说,不知由此种下了多少怨恨的种子。
如果遇到这样的人说某某人的短处时,我们唯一的办法是听了就算,象别人告诉我们的秘密一样,三缄其口,不可做传声筒,并且不要深信这片面之词,更不必记在心上。如果贸然把听到的片面之言宣扬出去,十有八九被认为是颠倒是非,混淆黑自。说出的话就象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当我们明白自己说错了时,我们还能把话从别人的耳朵里掏出来吗?
一方面,我们不应散布别人的是非,另一方面,对自己的秘密也应该少开口为妙。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这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
每个人都有许多秘密,我们或许一时冲动找人去倾诉。但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会把秘密泄露出去,而自取其辱、自找倒霉。世界是复杂的,我们“抛出一片心”说不定正好正了别人的陷阱。
“逢人只说三分话”,还有七分话,不必对人说出,我们也许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话呢?
首先,人与人之间只有在舍弃了竞争或明知竞争无用的情况下,才有真正的友谊。在竞争关系中交真心动真情,最终只会更加尴尬而自寻烦恼。这是人性的一种弱点,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
某甲与某乙是同级,而且是好朋友,只有一个升级的机会。如甲升了官乙没有升,两个人就会处于一种十分难堪的境地:如继续与甲友好,难免被认为是趋炎附势;甲主动与乙友好,对方也会认为是一种假惺惺或显示优越感。
其次,世界上到处充满了斗争与矛盾,社会上到处都有的是小人,而且易退易涨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也就充满了陷阱,君子又斗不过小人,说话稍有不慎,便有被套进去任人宰割的危险。
知音难求,我们为了一时的畅快,对并非相知的人畅所欲言,那么结果会怎么样呢?很可笑!如果双方关系浅薄甚至只有一面之交,我们把自己的秘密都谈出来,就显出我们没有修养。对方会认为我们不配与他深谈,觉得我们冒昧。我们对他肝胆相见,对方也许还不耐烦呢!!
因此,说三分话并不是狡猾和不诚实,而是一种修养。我们说话必须看对方是什么人,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我们说三分话,已经很不少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