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忠诚可靠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案例讨论
“喂,赵老板吧?我是XX的小黄呀。对,是我。在哪呢?在公司呢,太好了。我现在就在你公司附近的XX品牌专卖店呀。对,就是那。是这样的,本来是想去拜访你的,看到这个店我就进来了。我看中了一块表,正巧它现在也打折,才要700多,可我手中没有这么多现金,想找你老兄帮忙呀。不知道方便吗?好,那我就在这等你。”小黄挂了电话,心想这块表是我的了。
赵老板放下电话,气就不打一处来。这个小黄是XX公司的采购经理,得罪了他就等于丢了一个大客户。即使能继续做这个生意,他也会总是挑毛病,影响自己公司的形象。可他一次又一次的真让人受不了,上次让自己给他买个包,说算他借的钱,可自己哪还敢要呀?这回又来了,照这么下去,自己怎么受得了呀?
和他们公司说说?但若公司不管,自己可就惨了。经过一阵思想斗争,赵老板还是给XX公司的老总打了个电话。
4天后,XX公司的老总打来电话,再次向赵老板道歉,并称公司已经把小黄开除了,而且赵老板花在小黄身上的钱,公司也会在下次货款结算的时候一并退还。
1.小黄的行为是什么行为?
2.从小黄的行为,你觉得他可能对公司忠诚吗?
3.为什么公司会把小黄开除?
4.公司最不能容忍的是什么?
你一定要忠诚
索尼的用人标准
前不久看到这样一篇报道,是说索尼的用人标准的。索尼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想进入公司,请拿出你的忠诚来”,这是每一个意欲进入日本索尼公司的应聘者常听到的一句话。索尼公司认为:一个不忠于公司的人,再有能力,也不能录用,因为他可能为公司带来比能力平庸者更大的破坏,索尼公司不喜欢“叛徒”。
其实不仅仅是索尼公司,又有哪个组织和企业会喜欢不忠诚的员工呢?忠诚,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谋职理念,每个组织都需要对组织忠心不二的成员,这是组织存在、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所有组织成员形成道德规范的必要条件。企业用人的宗旨或者员工做事的标准,不仅仅在于员工自身的才华,忠诚的道德理念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结果是一个函数的话,能力就是决定幅度的参数,而忠诚则是决定方向的参数。一个人的能力越高,如若缺乏忠诚,那么对企业而言,其创造的结果就越背离企业的目标。这就如同一个人跑步一样,如果他的方向与终点相反,那么他的速度越快,最终的结果就是越背离终点。
中国式忠诚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强调忠诚的国家。中国有“孝”文化,“孝”就是指下一代对上一代的忠诚与服从。孔子在其著作中,再三强调了“孝”这种文化的影响,保证了伦理的有序性。
说到“孝”,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悌”。如果说“孝”是保证上下两个层级之间的伦理秩序,那么“悌”所保证的就是同一层级之间的伦理秩序。悌所提倡的是在同一层级之间,小的对大的要尊重与服从。因此,中国有“长兄为父”之说。
中国的家庭、家族、宗族,一层一层地放大和联系,就形成了一个个组织。就是这种以忠诚为基本理念的“孝”与“悌”,保证了伦理秩序,而且从来就不缺少对忠诚文化的渲染和宣传。
在中国忠诚文化中,不得不提到就是三国时的关羽,他是忠诚文化的代表与化身。另外,在中国留得千古骂名的,也都是那些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人。这一正一反的教育,构成了中国忠诚文化的主体。
从小,我们都在接受忠诚教育,“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参加工作了,你要“忠诚于公司”。由此,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组织需要我们的忠诚?
你一定要忠诚
中国有句俗语:“人有信则立,事有信则成”,信与被信的评价标准都是忠诚。之所以提倡忠诚的理念,是因为忠诚维系着一个组织存在的体制保证,忠诚是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在一个组织中,人们需要相互合作,而信任是合作的前提条件,没有信任的合作是不可能成功的。信任的基础是什么?那就是彼此之间的忠诚。只有忠诚于同一个目标,忠诚于同一个主体,信任才不会轻易破裂,才可能更稳固。
有一种说法叫“主人翁精神”,就是让个人把组织视为自己的,要忠诚于这个组织。对组织中的每个个体来说,他们忠诚的主体和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就非常容易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抗战时期,一声“同志”可以让陌生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因为彼此是在为同一个主体——共产党,和同一个目标——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
忠诚是服从的前提条件。组织中个体对主体的服从,将直接影响到主体目标的实现;而组织目标的实现,又要靠个体去执行。因此,组织必须保证个体的行为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才能保证预期结果的实现。
如果个体对组织不忠诚,他可能就不按照组织的命令去进行行为选择,这不仅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更可能对企业造成伤害。如同军队打仗一样,只有上下一心,言出一且行于一,才能保证在战争中取胜。如果各有各的打算,就会出现混乱的情况,为对手所败。
思 考
1.企业为什么要把忠诚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之一?
2.忠诚文化的由来是什么?
3.忠诚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忠诚
因忠诚而可靠
一个人不忠诚,你就会觉得他不可靠。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曾经欺骗过你,那么想让你再次相信他,他就需要费很大的劲。在中国有一句叫“一次不忠,百次不用”,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去研究那些成功的、被人信赖和敬仰的人,我们可以发现往往他们都具有忠诚的美德。忠诚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使你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感染周围的人,被他们信任并委以重任。
忠诚对你是有益的
有人可能会说:“忠诚只有益于老板和企业”,其实,最大的受益者是你自己。
对事业、企业的忠诚一旦养成,就会积累成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这样,无论你到什么地方都会获得老板的看重,就永远也不会失业,因为每个企业都需要那些具有忠诚的员工,因为忠诚是现代企业中普遍采用的基本的用人标准。
有一家公司主要从事家电产品的区域销售工作,由于老板的经营不善而濒临倒闭。这个时候,公司的很多员工,只关心自己的未来会如何,只关心自己还能不能按时拿到薪水,陆续有人离开了这家公司。
但有一位员工,从公司有困难开始,自始至终都没有向老板提出过辞职。在公司无法发放工资的情况下,即使外面很多公司提出了高薪聘请他的想法,他仍然认真努力地工作。可惜的是,他无法改变公司的命运,公司最后还是倒闭了,但是他却在行业里赢得了非常好的口碑,以前的竞争对手纷纷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最后通过原来老板的推荐,他去了一家家电生产企业做了营销经理,实现了事业上的一个大跨越。
思考
1.自己会相信一个对其他人不忠诚的人吗?
2.忠诚是取得信任的基础,对吗?
3.忠诚对自己有没有益处?
责任与忠诚
忠诚的责任
忠诚是现代职业道德的基本组成元素。道德是什么?道德是一种内化的标准,它起到了内在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只有在道德的指引下,人们才能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因此,构建自己的职业道德,构建自己对企业的忠诚,就成为了你获取企业信任、获得广阔舞台的前提条件。
提到忠诚,就不得不提到责任,因为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对组织负责任,是你对组织忠诚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企业的一分子,你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你的任何行为和语言,无不关系到公司的形象和发展。所以,你必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立足岗位、塌实认真地做好工作中的每件事情。笔者经常给学员讲:“你要对得起自己领的那份薪水,否则谈忠诚就是表面文章。”
忠诚是你的本分
对组织忠诚不是你比其他人优秀的地方,因为忠诚是你在组织中获取位置的一个基本条件。只有在忠诚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价值,才是你优秀的理由。但现在很多人对忠诚有一种误解,认为因为自己忠诚于企业,企业就应该给予更多的机会,这显然不能称为正确的思维模式。
一个鱼缸不漏水是它成为鱼缸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但不能因为不漏水就把它称为完美的鱼缸,因为鱼缸的造型、颜色、材料等也是其成为完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同样的道理,员工对企业忠诚,就如同鱼缸不漏水一样,只是一个基本的条件。
作为职业人,所有因品行欠缺的行为而导致的工作差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还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许你极具道德观念,也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但你是否把这些化为了对企业有益的工作成果?要知道,忠诚并不是企业选用你的惟一理由,更重要的是企业需要你的价值,而你的工作价值,不仅仅是口中所说的忠诚,更是工作的成果。
忠诚不是用来说的
忠诚不是用来说的。这就好比恋人之间,你会仅仅因为对方说会忠诚于你,就相信他永远不会背叛你吗?当然不会。你会对其忠诚进行衡量,看其是否非常在意你?是否记得每个重要的日子?是否非常了解你的喜好?是否对其他的诱惑不为所动?如果他做不到这些,你可能会相信他是忠诚的吗?
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可能对组织忠诚的。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你需要对自己所关心的事做出反应,而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给你的义务。责任是你的本职工作,而忠诚是你对待企业和工作的一种态度。
在工作中经常会有这么一种现象:员工对企业并不忠诚,但口中却不这样。这种不忠诚,是因为员工是企业风险的逃避者。这种逃避最直接的一个表现就是对本职工作的不负责任。正是这种责任的缺失,让你无法实现自己对企业的忠诚,这对获取信任和更大的舞台将是十分不利的。但有些人,虽然本质上并不忠诚于公司,而嘴上却说得天花乱坠。
有家企业请笔者去做一个项目,当时该公司的运营非常困难,甚至连工资都无法按时发放。企业的员工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离职,上班时间正常工作的没有几个,大多是做自己的事情,有的甚至在互相讨论自己的退路。当时企业的老总希望能够裁员,以节省开支,但是每个员工都对老板说要与企业共进退,都是一样的满腔热血,老总无法决策该裁哪些人。
笔者当时的做法就是,把企业的问题放大,把企业说得是无法再挽救了,而且目前资金短缺,所以留下来的员工可能要承担领不到薪水的风险。结果马上就有一大批人,尤其是那些精神离职的人提出辞职申请,而那些依然认真做着自己本职工作的人,没有一个提出辞职的。由此可以看出: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可能对组织忠诚的,无论他怎样表明忠心。
思考
1.没有承担自己的责任,能说是对企业忠诚吗?
2.自己是否经常把对企业的忠诚挂在嘴边?
3.自己对得起所领的薪水吗?
建立自己的忠诚
弄清楚忠诚的目标
忠诚能否建立,主要的因素就在于员工与企业之间是否具有相同的目标。如果彼此的目标不同,就说明二者的道路是不同的,那么还何谈忠诚呢?弄清楚忠诚的目标,就是把自我目标与忠诚对象的主体目标相对比,看是否相同,或方向一致。
要做好这部分工作,就需要客观地分析所就职企业岗位的需要和自我特长、企业目标和自我需要,这两方面是否相匹配。只有二者相匹配,才可能对企业忠诚。
中国有句古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选工作就如同选择婚姻一样,如果男女彼此不合适,那么这段婚姻也不可能长久,即使没有分开也可能是不幸福的。同样的道理,如果个人能力和企业需要、企业目标和个人追求根本就是南辕北辙,这样双方就存在分歧,就不会有忠诚可言。
弄清楚对谁忠诚
对于一个职业人,一般来说忠诚对象有这样几个:企业、上司、同事、工作。
从企业伦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和上司属于员工个体的上一层级。对企业的忠诚,是在企业中获得位置的一个基本条件。在前面曾经提到过,如果你不对企业忠诚,那么企业根本就不会给你进入企业或在企业里继续发展的机会。
对上司忠诚,体现在按照他的意愿去进行行为的选择,以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对上司的忠诚,也是对上司尊重的基本表现。如果你对上司不尊重,那就根本不可能获得上司的信任,也就不能获得更多、更好的机会。
对同事忠诚,是因为大家处于同样一个层级,彼此之间是合作关系。合作的前提是信任,而信任的基础就是忠诚。为了获得彼此之间的信任,你就必须对他们忠诚。
对工作忠诚,是具有工作责任感的表现。忠诚是我们的本分,缺少忠诚,你就不可能做出工作成绩,而没有优异的工作业绩,你又怎么去实现自我价值?
六字真言
尽心
所谓尽心就是要把全部的身心投入到企业的运行中去。你可以不选择某个企业作为自己的忠诚主体和职业舞台,但是,一旦你选择了一个企业来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就必须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必须明确这样一个观点:只有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才能谈职业发展和事业追求。
很多人在工作中三心二意,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刚刚进入企业,就开始为自己找好退路;有的人盲目地跳槽,在一个企业里做不到半年,稍有不如意或有别人提出更好的条件就辞职;也有的积极收集企业的一些商业信息,一有条件就单干。个人追求更好的发展无可厚非,但这样的三心二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有结果的。
如果一个人跳槽到一家新的公司,却仍然在利用他在原来的公司所获得和掌握的资源的话,那么他就不可能是一个尽心的人。因为他把企业的资源看做是自己的资源,他所做的一切不是全心投入到企业的工作中去,而是把资源转化为自己所有。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是尽心工作的呢?
尽力
所谓尽力就是竭尽才力和能力。你对企业的价值就在于你的才力和能力。企业支付给你薪水,而你却不能有所贡献,企业还会继续支付薪水吗?你又能说是对企业忠诚吗?做好做坏是一回事,做与不做是另外一回事。尽力了,却没有实现既定目标,说明你的能力可能不足,企业对此还是可以容忍的,但绝不会容忍你有能力而不去做。
2004年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杯男足比赛上,中国男子足球队的前锋郝海东,已经是30多岁的球员,而且本身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身价以千万计,可是他依然在场上努力地奔跑。在决赛中,他的头部和脚部都有伤,但是由于球队的需要,他依然带伤上场。虽然最后的比赛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球迷、队友和对手的尊重。之所以能获得这些,就是因为他对国家和球队的忠诚,他尽力了。
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喜欢通过考察员工在进入企业前的一次离职,是否站好最后一班岗,来衡量这名员工是否会对工作尽力。很多员工,在通知企业即将离职之后,就什么事情都不做了。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没有相关人员进行过渡,使得企业的一些工作无法开展,如果他无视这些的话,那么就不是一个对工作尽力的人。
尽责
就是指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前面已经多次强调责任感与忠诚间的联系,这里就不再过多讨论了。
思 考
1.自己和所在企业存在根本性的目标分歧吗?
2.自己应该忠诚的主体有哪些?
3.尽心、尽力、尽责,自己做到了吗?
自我检讨
1.当企业要求你必须忠诚于它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这要看对我有什么好处了。”
2.当你到一个新公司应聘的时候,你是否会说:“我原来所在的那个企业,别提有多让人厌恶了。”
3.当公司面临困难的时候,你是否会说:“我一定与公司共进退”,但却已经开始打算寻找新的东家了。
4.当因为你的工作业绩不好,企业准备辞退你的时候,你是否会想:“我一直都对企业忠心耿耿,你们可不能负我呀。”
5.进入公司的第一天,对公司还不是很熟悉的时候,你是否会说:“我一定会对公司忠诚的。”
本章小结
忠诚,已经越来越为企业所看重,成为了企业用人的基本标准。忠诚不是用话表表决心、立下海誓山盟就能完全概括的,更多的应该是一种责任感。忠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组织的伦理秩序,所以说忠诚是每个组织成员应有的本分。
读 书 笔 记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