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充满戒心——生气究竟是为哪桩?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与其说别人的言行激怒我们,
不如说是我们当时的心情和苦恼,
很容易左右我们如何诠释别人的动机,
进而断定别人的用意。
记得有一回姐姐提到我那宝贝外甥闹出来的一个大笑话——一天他在吃饭时跟爸爸说:“某家店的锅贴好好吃,吃的人好多。”
“对啊,大家都认为好吃,不约而同一起来吃,人才会那么多。”爸爸答。
外甥忽然静下来,好一会儿没接话,再开口时有着明显的委屈:“‘不约儿童’就不约嘛!没有大人,小孩子也可以自己去吃。”
童言童语,实在可爱。我可以想像姐夫啼笑皆非地和儿子澄清“不约而同”的意思,大概也忍不住给天真的他一个爱的拥抱。
同样的沟通模式其实也会在成人之间发生,但成人似乎反而没有勇气说出自己真正的感受。与其承认自己因为对方的话感到受伤,我们多半选择直接跳入自以为是的结论而懊恼,或是用力反唇相讥回敬对方几句。
“哼!这个人怎么这样讲话?”我们马上会觉得对方真是坏心眼。
问题是我们想像中的“坏心眼儿”有多少真实性?
朋友为自己时值青少年的女儿困扰不已。“她的坏脾气实在叫人头痛!”朋友低声叹气。
她站在不远处的女儿露出甜甜的笑颜向我打招呼,有点让人难以想像她会不善于控制情绪。
我和朋友聊着,见她慢慢走过来,提起学校的事。原本好好的对话,在她母亲问起她和导师的相处状况是否改善时,她的脸色忽然一沉: “她是个白痴,每次都惹我生气!”
据朋友的女儿所述,有时候她身体不舒服,会向导师抱怨,但导师根本不想听她多说话,只希望她能和其他同学一样遵守班上的秩序,所以她忍不住就发火了——尖叫、怒骂、摔东西、当着所有同学和导师的面离开教室等等——这一切行为都是导师的错。
“是她故意用话激我。她所说的每句话都是针对伤害我而来。我没有办法和她相处。她是个超级大白痴兼神经病!我讨厌她。”她说。
“你都怎么应付她?”我问。
“我把她的话当耳边风,理也不理,或是当着她的面离开教室。”
朋友无奈地看我一眼,我总算理解了那眼神的 含义——不论导师是有意还是无意,她们之间的战火看来实在难以平息。
朋友苦口婆心地劝,女儿就是不愿意试着换一个角度看这件事情。
很多人因为一言不和而争吵不休。有时候起因是一句傻气的玩笑话;有时候因为其中一方过于莽撞,言词之间没有顾及对方的感受; 也有时候是碰到一方心情不好,另一方不小心踩到地雷,马上被莫名其妙地轰到九霄云外。
与其说别人的言行激怒我们,不如说是我们当时的心情和苦恼,很容易左右我们如何诠释别人的动机,进而断定别人的用意。
某天,一同学面如死灰地走进教室说:“我死啦!刚才和几位同学一起到某教授的办公室请教问题,讨论到什么样的客户我们会不想做心理开导时,我直觉地说出一个我觉得比较棘手的问题——‘癌症患者’。结果教授听了脸色马上变了,我当场道了歉,但还是看得出来她很伤心。后来有人告诉我,教授的妹妹正好刚被诊断出有癌症,这阵子她为这件事已经忙得焦头烂额……”
对话延续着,所有人都试着安慰那位同学,但她还是很难过。我坐在她旁边,看着平常活泼开朗的她整个下午都不言不语。
我知道她当然是无心的。很巧的是几年前我刚好也得过癌症,我试想着如果她今天冒犯的对象是我,我怎么对现在这么难过的她生气?
但我再试想这件事如果是发生在几年前我刚知道自己生病,心情压力很大,甚至以为自己可能“来日不多”时,又会如何反应?
当然我会很难过,但不完全是因为她正好“哪壶不开提哪壶”,而是因为我正在为这事担心,她提到了一个我在当时还没有能力克服的痛处。
这就好像我今天好好地走在路上,忽然发现自己的衣服竟然不小心穿反了,又找不到地方快点换回来,我会马上开始觉得街上每一个在笑的人都是在笑我,每一个低头私语的人都好像在说我坏话,甚至连平常天天光顾的早餐店的老板娘竟然都露出鄙夷的表情——哼!明天起我就不会买她的东西!
事实是可能十个人里面有八个人没有注意到我把衣服穿反了。是我自己的在意,让我深怕别人会嘲笑我,也以为别人都想嘲笑我。
从一个人如何反应别人话语的态度,往往可以看到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
当我们假设别人对自己有敌意时,也许该先停下来想想,是不是有什么不安正在侵扰着我们?
批评,或许是别人对我们做的事;否定,却是我们对自己做的事。
有时候一些让我们激烈反应、心生不满的事,多半是因为我们本身还没有平静到足以包容它。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