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错认幸福——寻找自己幸福的定义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信不信由你——
你的幸福,
只能由你自己来定义。
男人走向让他心动的女人说: “我想以××为职,绝对可以供你和我们未来的孩子饱足的三餐,将来前景……盼你与我一起努力。”
女人以为这辈子最渴望的幸福就是这个模样,于是她放下所有的梦追随他。多年后,才发现自己当初所选择的,只是当个适合他生命棋局中的“皇后棋子”,属于她的幸福早就随风远去。
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不一样。
对某些人来说,幸福只等于爱情; 对另一些人来说,幸福是达成理想; 也有人认为,幸福是平实的生活,不在乎完成什么事,和什么人在一起。
那年,她住台北,她住台中。在台北的她因为工作的原因风尘仆仆南下台中,有一个月的时间,她和她在同一个城市里。
在台中的她热情地款待了她,来自台北的她接受了她和煦的情谊。
当时她们两人还年轻,还在摸索未来的路,当然也带着相当的青涩。
几年后,台中的她从英国学到台湾前所未有的糖雕花艺,台北的她到美国取得岛内风气未开的心理学学士学位。前者仍旧单身,后者却已经是3个孩子的母亲。
因缘际会,她们又相聚在台中。
这次的重逢,让彼此看到对方身上的光彩。
“我很佩服你,从你们夫妻身上看到的总是幽默,尽管谁都知道你们生活中有多大的压力,面临过多少考验和挑战……”单身的她说。
“我也很佩服你,即使面对长辈和亲朋好友催促你结婚的压力,还是能坚持追求自己的标准和完成你的理想。”已婚的她答。
“其实我很渴望结婚,但缘分未到,也急不来吧?”她笑笑,却不是无奈或遗憾。
“趁着你还单身尽情追求梦想并没什么不好,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适合的人,到时候再狠打他一顿,问他拖拖拉拉这么久都干吗去了?”她全力支持她,但不艳羡她的自由和无牵无挂。
她们各有各的理想:一个梦想能展现自己的好手艺,一辈子以经营糖花为业; 一个梦想能在心理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终生以心理咨询为业。
婚姻在她们的心中是生命里的一个必经过程,美好而充实——让人忙碌、让生活增添风险,却也换来忠实的爱人、温暖的依靠与可爱漂亮的子女。
很多人害怕婚姻会绑住自己,迟迟不敢走向红地毯的那一端。
因为结婚对许多女人而言是暂时放弃一生的事业,全心全力经营家庭和教育子女,能不能重回社会的主流要看天时、地利、人和; 对许多男人而言则是永远放弃自由,从此只知做牛做马,供应全家人的需求。
婚姻随之而来的限制与责任她们不是不担心,但她们对自己深具信心,她们的渴望也深切而真实——除非找到有相同执著与理想的人,否则,她们不会轻易地挂上妻子与母亲的头衔。
本来,婚姻是为了让夫妻得以因此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如果走入婚姻只是为了尽职、为了无奈地走过一个繁衍后代的过程,那上苍赐给人类这美好的礼物反而被错待了。
幸福对她们而言,是生活的全部,是追寻心中的理想——和心意相通的人一起追寻——就算对方不会出现,她们也知道该往哪里飞。
她们在台中又一起待了两年。已婚的她带着对梦想的傻气与执著,同先生带着孩子飞到美国中部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单身的她在岛内面对台湾当下的不景气,知道不可能为新进的花艺打下一片天空,便当机立断只身到美国西部开创新人生。
她们并非一帆风顺,反对的也大有人在。
曾有人告诉已婚的她不要做遥不可及的梦。只是,她知道理想可以让梦变得踏实,不采取行动才会永远遥不可及。
也曾有人苦口婆心地劝告单身的她,应该安心地准备嫁人,免得愈飞愈远,与幸福失之交臂。她却深信——理想所在之处,幸福就在不远的前方。
不是她们要追逐与众不同的幸福,而是在实践人生的同时,幸福与快乐是会紧紧伴随的副产品。
到美国后的她们,一直都没机会见面。几个月后,一通越州电话让她们找到彼此在台中的熟稔,互相取笑对方的“憨大”,却也彼此钦佩对方的坚持。
她,依旧潇洒干练;她,依旧追求超越。她们惺惺相惜,互相祝福对方要继续“幸福下去”。
你的幸福,也由你自己定义。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