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11节 化口号为行动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化口号为行动
首先,企业文化的传达,绝不能单靠一个人或几次精神讲话就可以做到,而是要靠各个层级紧密相系,薪火相传。
我相信,即使再强势的老板,顶多也只能影响一百个人,如果公司规模上千人,就需要很多人不断向下影响。因此,部门主管对文化认同的深度就相当重要,认同越深,共识越强,才越能在日常沟通、工作、面对挑战,甚至是下班后,自然而然地带动同仁融入企业文化当中。
其次,企业文化绝不是嘴上说说而已,必须亲身力行。
例如谈“不留一手的师傅”,光说不做,大家不免还是藏私。早期,宏碁的员工都称呼他们的主管为“师傅”,主管听到部属如此尊敬与亲切的称呼,很难不倾囊相授。后来规模逐渐扩大,我们便将此文化纳入升迁制度,任何主管的升迁都得看他培养了多少部属,看他升迁之后有没有足以胜任的接班人来决定,以此这个企业文化才能生根、茁壮。
企业文化不仅要落实到制度上,还要更进一步贯彻到决策当中。
宏碁有个“平民文化”(早期称为“穷小子文化”,因同仁不喜欢而修改),因为任何社会当中,平民毕竟比贵族多太多。而宏碁要竞争的对象,是美国与日本的电脑业贵族,因此,我们要与全世界的平民共同携手,一起打这场战争。我们要诉求的客户是平民,员工是平民,也希望投资人是一般大众。否则,不管是比背景还是资金,宏碁永远只能跟在贵族后面。因此,宏碁的任何决策就必须与平民文化相吻合。
1995年,当宏碁计划发展一个结合电脑与视听家电的新产品时,一位同仁告诉我,他认识一群制作高级音响的专家,可以做出价值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产品,必定可以吸引“发烧友”(音响玩家)的光顾,宏碁也可从中得到厚利。但我告诉他,这不是宏碁精神,宏碁不走贵族路线,但如果这个技术可以将高品质的音响批量生产,降低售价,嘉惠一般大众,就值得宏碁去发展,否则完全不予考虑。后来,这个部门开发出平价路线的“激光视盘机”,就符合了“平民文化”的定位。
假若企业文化不能贯彻到决策过程中,公司的发展必然与企业文化精神渐行渐远,这样的企业最终会蒙上“伪善”的阴影。
第三,企业文化的口号,要随执行情况的发展做必要的调整。
早期,宏碁有个“马拉松精神”,但是同仁认为,这个词句颇让人有达成目标遥遥无期、无法稍作休息充电的压力,不合乎现代化生活的品质,于是我便将它修改为“接力式马拉松”,期许同仁“在岗位上全力冲刺,交棒时圆满完成任务,使公司永续经营”。
也就是说,经营者要主导一个文化的形成,不能只是把口号宣传出去,不去追踪考核,也不去了解文化和组织的互动与大环境变迁。要落实企业文化,必须要能敏锐地察觉变动,并随时修正或加强,因为有太多情况会让经营者失去控制。
宏碁就曾面临企业文化几乎失控的危机,虽然我们一直如此细心地培养企业文化。
重拾企业文化
在1989年前后,宏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企业文化也因而发生松动。
原因之一是公司股票上市后,正逢台湾股市狂飙,部分同仁的价值观开始有些改变;另一方面,在快速扩张的需求下,宏碁不得不引进较多的空降部队,但他们接受宏碁文化的熏陶毕竟不深,然而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主管,因为急需人才,又做了过多的承诺,使他们不是因想“自讨苦吃”而上门,而是接受诱惑而来。
不仅空降的主管如此,一般新进同仁也多半抱着很高的期待进入宏碁。然而,我们无法同时满足这么多人过高的期待,加上当时公司绩效不佳,决策缓慢,内部抱怨增多,拼劲也不如往昔。
例如,当时一些同仁在经手采购事宜时,不再像过去那般严守品质与成本兼顾的原则,只是告诉供货商:“要最好的。”有些同仁因为介入股票或其他事业的投资而分心,无形之中,“平民文化”已经变质。
当我警觉到员工士气与向心力开始转变时,就立刻采取行动找回流失的核心价值。
当时,我们提出“群龙计划”,展开培养一百个总经理的长期人才策略,加强高层决策者融入企业文化的向心力,并展开企业改造行动(详见第六章),宣示分权管理的长期目标,借此重新凝聚团队精神。
但当公司遭遇困境时,这些运作起来非常辛苦,进度也不快,因此造成人员流动。但是,却也因为流失一些对公司没有长期承诺的人,内部意见更容易整合,公司不再呈现僧多粥少的状况,士气逐渐回升,反而对企业文化产生了正面影响。
经过这次的阵痛,一有机会,我总是不断向同仁与外界重申宏碁“自讨苦吃”的精神。因为企业本来就不该让不能吃苦的人进入公司,反过来说,如果进来的人都不怕吃苦,我们也就成功一半了。
在重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曾想请麦肯锡顾问公司担任顾问,他们告诉我,如果企业发展受挫,内部意见就纷杂,即使做出正确的决策,执行时也会变得没有信心。照理说,企业发生问题时是应该进行内部检讨的,但往往检讨过度,疮疤越挖越深,反而没有精力对外拓展,结果问题越积越多也越棘手。
值得庆幸的是,宏碁仍保有一大群对公司有信心、有长期承诺的同仁,他们理解公司需要时间改善体质,也愿意耐心等待出现成果。
实际上,公司遭遇困难无法解决,往往是在改革过程中因缺乏耐心而放弃的缘故。试想,以宏碁的规模都要花三年时间改善,像IBM这样的大企业当然非五年、十年无法竟其功,任何改革都不可能短期见效的,特别是建立企业文化这种需要长期累积才能产生效果的工作。
和多数台湾企业不同的是,宏碁在逐渐国际化之后,企业文化又面临跨地域管理的挑战。要将企业文化贯彻到海外,先天上就有语言沟通的障碍,外国员工对公司没有同文同种的内聚力,更辛苦的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宏碁在海外扩张太快,要在短期间融合为数众多、不同国籍的同仁,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经过一番整顿之后,自1993年起,海外事业获利状况已有大幅度的改善,现在企业文化传播到海外的力量也比以前强了许多。我们正把握这个契机,让海外联属企业也能尽快形成一个大致类似,而且具有宏碁特色的企业文化。
宏碁这段历程也正说明了一件事,企业惟有经营绩效好,企业文化才有说服力;企业不成功,再好的企业文化都不值钱。
赋予企业文化生命力
在多数企业主的想法中,企业要形成强势的文化,非采取统一而强势的灌输方式不可;然而,宏碁的做法却恰好相反,我们对企业文化的执行采取高度授权。只要在四个核心理念之下,任何事业部门都可因主管个性、文化、语言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诠释。
因此,我经常鼓励各事业部门自己去掌握以及推动宏碁文化。近两三年来,甚至还要求同仁不要用总部或是创业时期的观念,来传达宏碁价值观,而要能因时因地的不同,赋予宏碁精神以新意。
曾有人问我,组织架构分散而又授权,岂不是和建立一致的企业文化互相冲突?我的答案是,惟有充分授权,才能让企业文化从死的教条口号,变成活的企业精神。
我认为,企业文化不是公司宣传部门的事,如果企业文化变成宣传口号,大家朗朗上口,倒背如流,这种企业文化就有问题了。想想看,我们从小熟背多少“守则”,奉行不渝的又有多少?虽然企业文化的精神历久不变,但它适用的意义是会随着时间与客观环境而演变的,因此必须有人给它最适时、最正确的阐释。
为什么在汤姆·彼得斯写《追求卓越》这本书十年后,书中许多卓越企业都不再卓越?因为再成功的企业文化,如果没有领导者尽力维系、主导,就会慢慢消散。到最后,行动和口号不能相合,企业文化当然也就不复见昔日的凝聚力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授权的管理和企业文化不但不冲突,反而有赋予企业文化生命力的作用。因为,再强势的领导人总有照顾不到的角落,也会有离开公司的一天,但是在一个授权的企业当中,各个主管已经充分了解公司企业文化,也能够随时随地用自己的方法来诠释企业文化,这样企业文化才会有生命。不授权的企业,只是把老板的想法像传声筒一样照章传达,绝称不上“文化”二字。
所以,企业文化要代代相传,必定要建立在授权的基础上,而企业要做到授权,领导人当然不能集权。因此,企业要如何避免落入“一人公司”的窠臼,又成为企业的另一个挑战。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