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2节 不留一手的智慧分享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施振荣
宏碁多年来全心投入研发与营销这两项投资,最怕的并不是遭遇挫折,而是重复缴学费却不得要领。要避免这个状况,就必须真实地记录过程并传承经验;经验分享于己无损(我从不相信“留一手”会让自己在竞争当中赢过别人),而分享的层面越广,社会资源的损耗越低。
就是这样的心情,当1995年4月,天下文化社长高希均教授打电话给我,询问我愿不愿意将经营宏碁的心得撰写成书,供有志创业与自创品牌的朋友参考时,我毫不考虑就答应了。
放下电话之后,这本书所能提供的其他附加价值,开始一一出现在脑海里。
我向来认为,科技的价值所在,是让更多人享用,否则再尖端的技术,对人类的贡献终究有限。纯从科技来看,宏碁的创新,虽然比之先进地区仍有差距,但换个角度来看,能够不断挑战成本的极限,以享受低利润来扩大电脑的使用层面,这可能是比技术创新更加不容易的工作。我认为,这正是宏碁努力多年,并累积许多经验的领域。
第三次创业
如果说,宏碁的心得能够提供若干参考价值,使更多企业以降低成本、服务更多的客户来支持创新,而不是以高价位、高利润来供养研发,相信将是人类更大的福祉。
在这本书出版的同时,正逢宏碁创立20周年,也是我们第三次创业的起点。延续“再造宏碁”时期“结合地缘”与“成为世界公民”的理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使宏碁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以期世界各个角落都能享受到物美价廉的新鲜科技,为了让全球的同仁脚步齐一地朝此目标迈进,宏碁精神必须更加深植,组织运作必须更有效率。而要促成这个目的,不论就广度或是深度而言,文字仍是最佳的传播媒介。
因此,这本书将会陆续以其他语言的版本,呈现给宏碁品牌所到之处的读者。因为,宏碁已经不只是全体同仁与投资人的企业,它同时也是所有宏碁的伙伴,包括银行、供货商、消费者与社会大众的企业。我们所努力的方向,和大众休戚相关,也期待能争取伙伴与外界更大的支持力量。
通过本书,我们期许着更多有理想的人,能够认同这样的精神,并一起来完成这个理想,不管达成的方式是否相同。宏碁的经营理念并不在于赚多少钱,虽然,实际上我们是在创造利润,但更重要的,是对人类未来做出更大贡献的承诺,希望这本书的问世,能让大家一起来乐观其成。
但我无意把目标置于“天下为公”或是“世界大同”那般崇高而遥远的定位,我们当然盼望这一天早日到来,但希望能务实地一步一步去落实,由宏碁的全球“利益共同体”开始,借由我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滚动这个理想,从而结合更多有心人,一起来改造这个世界。
创新科技管理
我也希望这本书能给学术界一些研究的题材。事实上,宏碁的创新与管理理念仍未定型,还有许多的未来式,而管理原本就是活的、永远在改变的,这本书当然不可能将宏碁的发展完全交待清楚,但也留给有志研究科技管理的人很大的发挥空间。
也因此,我将以这本书的版税,全数用来支持为纪念先母所成立的“施陈秀莲讲座。这个讲座成立的目的,是支持台湾岛内各系所致力于科技管理与国际化的教育与研究,希望对有志于研究台湾企业国际化与科技管理的学者,提供奖助。当然,我也非常乐于提供这方面的经验,但一个人的时间与能力毕竟有限,必须借助学术界的专业,使这两门学问尽速在台湾普遍扎根。
过去,宏碁有个“群龙计划”,目的在于培养更多人才,来执行企业的共同目标;未来,我也希望能将这个做法扩散到企业之外。
但是,这本书并不是我的自传。虽然,过去也有其他关于我的传记问世,眼前也有不少企业界的朋友出版自传,但我生性不喜欢赶时髦,也从来不想写自传,更何况宏碁才刚开始,而我也期许自己在未来所做的贡献,可以超过过去20年。
因此,在这本书里并没有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与雕琢的文笔,但我希望以简单、清楚、深入浅出的方式,将我这些年来的经验与理念呈现出来。而执笔写成这本书的林文玲,称职地将我的想法转化成文字,相信读者也和我一样,能够感受到她为这本书所花费的精神与时间。
也正因为这本书并不是自传,所以书中并未提及我个人的成长背景,但我必须感谢一生中给予我最大支持力量的母亲与内人,宏碁和我能有今天,当然得自许多人协助,但她们和我一起渡过每一个困境,给我一个全然无后顾之忧的环境,才能让我以付出和辛劳为乐,并有这般了无遗憾的人生。没有她们,我也无法在此和大家分享再造宏碁的心得。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