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12节 沉湎诱惑的代价(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5、诱惑使优秀品牌惨遭贬值/派克笔走下神坛
背离品牌原先的成功定位,盲目进行品牌延伸,扩充产品线,大举进入低端市场,最终损害了原品牌的高贵形象,失去了高端市场的霸主地位,削弱了品牌力,使优秀品牌大幅贬值,沦为大路货。
美国“派克牌”金笔很久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老牌产品之一。拥有派克笔是身份和体面的标志,许多社会上层人物都喜欢带一支派克笔。20世纪80年代,派克公司已经在154个国家销售它的书写工具,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全世界有40多家广告代理机构在为各种各样的派克笔大做广告。但在1982年詹姆斯·R·彼得森成为派克公司总经理之后,情况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詹姆斯·R·彼得森一上台,就积极倡导统一全球的营销方式。在他看来,派克产品的包装、定价、推销材料,特别是派克的广告宣传,都应该统一起来,并使这一切标准化。有了这种想法后,詹姆斯·R·彼得森便于1982年中期雇用了奥格尔维和马瑟,由其处理世界范围内所有派克产品的业务。这一决定致命的伤害,集中体现在派克笔产品最大盈利中心德国。由弗兰克·洛领导的位于伦敦的洛·霍华德斯平克代理机构曾极为成功地为派克笔掀起广告攻势。但詹姆斯·R·彼得森却解雇了弗兰克·洛,使公司内很多人都迷惑不解。
詹姆斯·R·彼得森还令人惊奇地决定大力寻找低价格市场。他与雇用为书写工具部总裁的曼难尔·史密斯一起,制定了“简斯维尔战略”。所谓“简斯维尔战略”,就是让位于威斯康星州简斯维尔总部的新的全自动派克笔工厂大量生产较低价格的钢笔。1983年,为了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派克公司将产品向3美元一支的低档产品延伸,并且迅速扩大了产量,结果不但没有顺利进入低档笔市场,反而丧失了一部分高档笔市场,市场占有率大幅度下降。盲目的延伸品牌,毁坏了派克笔在消费者心目中的高贵形象,竞争对手则会趁机进入高档笔市场。失败的厄运在等待着派克公司。
派克公司在简斯维尔造价1500万美元的新厂陷入了接二连三的生产困境。随着工厂生产出大量次品,生产成本直线上升。一次,派克公司将新生产的笔运往奥格尔维一马瑟公司出售,但不久便如数退还,原因是这批产品根本写不出字来。终于,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詹姆斯·R·彼得森递上了辞职书。
派克笔在低价位上寻求市场,无异于自取其辱。派克公司本来是生产高档产品的公司,并且一贯以质优价高著称。依据消费者心理,派克公司应该继续走高端路线,不断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提升品牌和产品形象,赢得消费者的长期青睐;如今突然寻求低价市场,不仅令消费者怀疑这批产品的质量,影响新产品销售,更为糟糕的是,其“钢笔之王”的形象受到损害,再也不能满足人们以派克为荣和体现身份的需要。
6、诱惑使庞大帝国顷刻坍塌/安然不务正业瞬间破产
过度膨胀的快速发展,盲目的多元化,使公司无法应对经济环境的逆转,导致经营状况的恶化,并以破产结束企业。
●稳健公司性格大变。
2001年12月2日,美国安然公司以资产规模为498亿美元,同时背负312亿美元的沉重债务向纽约法院申请破产。这个曾在《财富》杂志上名列世界500强、排名16位的美国最大的天然气采购商、供应商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记录,可以称得上是又一个“9·11”事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安然公司破产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会计失真、审计监督力度不够、内部人员的舞弊行为等,但其中最致命的就是企业战略决策出了问题。
安然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是一家极其稳健、保守的能源公司。八十年代中期,美国解除管制、放开能源市场,安然突然失去了垄断地位和稳定的利润,能源行业偏高的负债率又使它无法继续获得必须的资本支持,企业生存问题突然严峻起来。安然的领导人最后选择了高风险的进取之路——向新兴的金融衍生领域进军,把传统能源业务与金融操作结合起来,通过买卖能源期货把能源商品金融化。这本来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积极选择,当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转型是老牌公司惟一的出路。
从天然气及电力的传统供应商转型为能源交易商,在初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安然公司垄断地位刚刚丧失时的那种无所适从的转型压力消失了,却由此迷上了衍生金融工具这种神奇的“新财技”,它让安然在短短6年间从一个地域性传统公司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在500强中的排名迅速上升。就这样,魔鬼从转型压力变成财技诱惑。
当年的安然公司,应该是世界上所有公司学习和羡慕的对象,正所谓达到了企业发展的“自由极限”。这让安然公司管理者们沉浸在过度自信之中,从而胆敢无视决策的风险,竟然相信他们能将一切东西货币化,能把美国所有电力巨头的生意抢走。面对这种发展态势,安然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肯尼斯·雷伊也不知不觉沉醉其中,无限度地扩大了“网上交易”的正面效应,无限度地缩小了“网上交易”的负面影响,最终埋下了难以挽回的重重祸根。
●不务正业导致破产。
自称为“规避风险的专家”的安然公司,却没有规避自己倒闭的风险。
随着“安然在线”交易量直线上升,安然公司一步步偏离了“能源供应”的主业,堕入了“能源交易”的副业,使得公司的交易越来越接近纯粹的金融衍生品,蜕变为“金融掮客”。但是,“能源交易”来钱快风险也大,既有可能“一夜暴富”,也有可能在一瞬间“满盘皆输”。美国经济受“9·11”事件重创骤然衰退,世界能源市场价格直线下滑,安然公司开始步入了一天不如一天的“疲软期”。就这样,安然公司不断通过直接投资、并购或控股等方式,盲目向其他行业和国外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放弃自己从事近60年的一度经营良好的能源主业,开展能源期权、期货交易、提供通信网络服务以及跨国并购电站、水厂等多元化经营,涉足过多领域,面过广,规模过大,难以实施有效管理,以致背负沉重的债务包袱,面临资金短缺的危机,最终不得不以破产告终。
诚然,通过实施跨产业经营,企业可以控制多个产业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达到防范和抵御风险,熨平企业收入的波动;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产品品种,获得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利益;还可以绕开国家反垄断法规,将企业成熟的技术扩展到新产业。但是,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必须谨慎从事,切莫不顾企业自身条件,凭主观意志盲目涉入陌生领域,甚至放弃主业,一味只顾把企业做大。否则,企业不仅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而且还可能引起管理困难和混乱而拖跨企业。
杰克·书尔奇在评价安然事件时承认,GE公司在80年代也和安然一样,也受当时华尔街的“新时尚”吸引,进入过金融衍生领域。实际上,利用新奇的“金融工具创新”革新传统业务,也是90年代不少500强公司的共同选择。区别在于,韦尔奇很快认识了其中隐藏的巨大风险,认为“实业家难以驾御的那种金融风险”,因此及早抽身。安然公司破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分散企业风险理解上的误区而导致的盲目多元化扩张。
7、诱惑使杰出企业家饮恨出局
——胜家走向“败家”
企业家不应以个人财富的增加为满足、不应以生活的奢侈为目标,胜家的骄奢违背了企业家基本的信条,故而必然失败。
●成由勤俭败由奢。
每项新产品的问世,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曲折的故事发生,而缝纫机的诞生,可能是波折最多的一种。因为,它是成衣业由手工走向机械化的开路先锋。1851年,胜家改进并发明了一种新型缝纫机械,这个易于使用的器械完全改变了人们在家中的制作方法及工业生产中的工序,极大地提高了缝纫效率。胜家缝纫机被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机械”。俄国亚历山大三世沙皇命令工人为其帝国军队制作了25万顶帐篷时,特地吩咐要用胜家缝纫机;印度圣雄甘地称赞胜家缝纫机是“少数有用的发明之一”。胜家不仅提高了缝纫机的效率,也首创了分期付款制度。到1940年,胜家缝纫机已遍及世界近百个国家,成为当时风靡世界的名牌产品。胜家缝纫机上红色的“S”商标,被世界不少家庭所熟悉。
就在胜家缝纫机公司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源源而来的成功和资本的增加开始侵吞胜家的前程。在过去的青年时代,在艰苦的日子里因金钱匮乏而压抑着的享乐欲望,骤然进发出来。胜家整天沉迷于酒色之中,寻欢作乐,似乎弥补年轻时代没有得到的一切。就这样,胜家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逐渐迷失了自己。胜家对自己荒唐行为毫不正乎,这可能是应了《圣经》上的一句话:“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使其疯狂。”由此可见,胜家当年的奋斗目的,只是为了未来的享乐,不是为了创立一番伟大的事业,所以他发达后的堕落乃是必然的现象,不足为怪。在董事会的一片谴责声中,胜家黯然离开了公司。
胜家曾经是事业上的一个成功者,这是他的理想和奋斗的结果。他那“机器必定代替人”的信念和对新生事物的追求,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客观必然,注定了他的事业充满光明的前景。然而,在他取得阶段性成功之后,就经受不住诱惑,没有去对事业进行永不停息地追求,导致饮恨出局。
●忽视顾客需求遭遇败绩。
没有胜家的胜家公司,尽管依然继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随着物换星移,新的产业革命早已将缝纫机等老产品推向了边缘地带,缺乏创新的胜家公司最终被市场抛弃。1940年,在世界每三部缝纫机中,就有二部是“胜家牌”,可是,到了1986年.胜家公司董事会却不得不宣布:胜家公司将忍痛割爱,抛开它赖以成名的“胜家”,从此不再生产缝纫机了。
胜家公司为什么会在世界缝机市场上败得这么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竞争对手,尤其是日本缝纫机制造业掉以轻心,失去了警戒。胜家公司在“胜家”牌缝纫机成名后,没有紧跟世界大市场变化的足迹,忽略对市场的追踪调查研究,不了解市场的新需求。1985年,胜家生产的缝纫机仍然是19世纪设计的产品,然而,与此同时,英国、瑞典、日本等国却追寻市场需求的新动向,纷纷开发新产品,相继推出了远远高于“胜家”缝纫机的“音乐缝纫机”、“电脑缝纫机”等。此时的胜家再想将竞争对手消灭在“摇篮”之中为时已晚。胜家公司在日后的新产品策略方面,不能开发出适应市场变化的新产品,片面追求质量,但产品单一,被追求高档、新颖、现代化的缝纫机新一代消费者抛弃。另外,公司在其它经营策略方面,没有远大目光,业务范围过于分散,屡屡失败,造成资金短短,优势殆尽,最终成为别人的囊中之物。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