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在管理中注入创新力(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创新活动已经不仅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它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可以进行创新性的活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人们在事业上的新追求、新理想、新目标会不断产生,在为新的事业创造奋斗中,实现了这些新的追求、理想、目标,就会产生新的幸福。耶鲁大学三百多年的历史也是一个不断进步创新的历史,而其创新精神在今时今日更可以延续引申为主动去随着时代而变化,适应发展与需求。创新是永无止境的,人类的幸福是没有终点的,人的幸福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造的过程。创新也是经营者通向富有的捷径,企业家的高低优劣之分也往往因此而产生。
◎管理也需要创新
在美国的麦考密克公司的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几乎倒闭的危机。公司创始人W·麦考密克是个个性豪放、江湖气十足的经营者,其管理方式逐渐落后于时代,公司越来越不景气,以致陷入裁员减薪的困境。正在此时,他得病暴死,公司经理一职由他的外甥C·麦考密克继任。新经理一上任,即向全体职工宣布截然相反的措施:“自本日起,薪水增加10%,工作时间适当缩短。”职工们顿时惊呆了,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后来,面面相觑的职工,转而对C·麦考密克的新举措表示由衷感谢。因此,士气大振,全公司上下一致、同心协力,一年内就使公司扭亏为盈。
在麦考密克公司危难之际,两位经理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措施:减薪——加大了职工的危机感和不满情绪;加薪——振奋了职工的精神和感激之情。
其利弊得失,不言而喻。可见,好的创意不仅可以使企业起死回生,还会使企业兴旺发达。要使自己创造力旺盛,就得多方面寻求启示,越是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去发掘,就越有可能突破,产生崭新的创意。
有个毛纺厂出产一种呢子,没想到质量不过关,呢子面上有许多白色斑点,结果产品积压没有销路。这时厂里的设计人员忽发奇想,既然有白色斑点的毛病不易克服,能否将这些斑点由瑕疵变成装饰呢?于是他们在生产中刻意追求那种效果,将斑点加大,最后生产出一种别具一格的产品,名叫“雪花飘”,“雪花飘”上市便成了抢手货。厂里的人们称这种经营方式为“歪打正着”。
日本有个大的体育用品公司,也曾采取过违反常规的方案。他们别出心裁,起用外行搞新产品设计,原因是外行头脑中没有条条框框,反而更有可能想出个性强的新点子。果然,一位足球教练——不折不扣的外行,经过认真的设计和研究,为这个公司推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运动鞋——散步鞋。这种鞋一投放市场就大受欢迎,甚至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散步风潮。
上述两个例子,可以说都是利用逆向思维而取得成功的。逆向思维不受常识或常规的束缚,见人所不见之处,异想天开,从而产生新的创意,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1902年春天的一个黎明,一位名叫吉姆·彭尼的年轻人在怀俄明州西南角的边境城镇上开了一家杂货店。他给这店取名叫“黄金准则”,以牢记他父亲根据圣经戒律向他提出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告诫:“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
他向全镇送发了大量传单,告知商店开业的日子。开业那天,彭尼商店一直到子夜时分才打烊。此后,每星期除星期日是早晨8点开门外,其余几天他从早晨7点开始营业。晚上则要等到街上没人才关门。第一年商店的营业额是28898.11美元。
1910年,彭尼将公司的名字由“黄金准则”改为彭尼公司。这时,他的连锁商店已发展到26家,分布在西部的6个州。他保留了在凯默勒行之有效的策略,努力给他的顾客货真价实的商品--这通常是指尽可能低的价格。他仍坚持只用现金做交易的政策,也不对商店进行特别的装修,并维持较低的管理费用。尽管彭尼公司取得了巨大发展,并在美国中部地区牢牢地站稳了脚跟,但是到50年代,这些政策已不再合乎当时社会的潮流,彭尼公司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的竞争压力。
从事日用商品经营的西尔斯公司是一种高效率的、不断进取的大型企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行不扩张策略的蒙哥马利·沃德公司最终发现自己已难以和西尔斯公司一争高低。而此刻彭尼公司在对比了自己与西尔斯公司的销售统计数字后,也发现自己差了一大截。由于合伙人态度保守,导致了彭尼公司在二次大战后的20年间迟迟没有针对市场的变化,长期以来,实行商品种类的多样化也被耽搁了。直到60年代,彭尼公司仍只经营纺织品和服装。家用电器、家具、地毯、体育用品和汽车零件已成为一般商店的商品,可是,彭尼公司恰恰忽略了这些商品。最后一个问题是,大多数彭尼商店坐落在密西西比河以西人口较稀少的地区里,而人口稠密、发展迅猛的东部和大都市却不是彭尼公司的领地。
1957年,由于对高层领导主动实施变革已不抱信心,彭尼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巴滕给董事会写了一份备忘录。这份备忘录后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人口的增长集中在大城市。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不再是那些日常生活必需品,而是那些能够满足消费者内心需求的商品。因而,商品时髦与否变得至关重要,而这恰恰是彭尼公司的薄弱环节。备忘录给它带来一定的便利。它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几乎完全电脑化的系统,相比之下,其他一些零售商店一开始时使用手工处理系统,后来又被迫实行电脑化,这样付出的代价就很高。如果以手工操作彭尼公司的信贷系统,就需要37个中心来为所有的商店服务,但是,由于它使用了先进的IBM计算机,因而只要建立14个地区性的信贷办公室便可以了。
到1962年,所有彭尼商店都提供了消费者信贷业务。正如所希望的那样,消费信贷业务的建立带领彭尼公司走上了商品品种多样化之路。它开始仿效西尔斯公司,在经营纺织品的同时也提供耐用品(如电器、家具等)。彭尼公司实行产品多样化经营的第一步,就是涉足经营高档的妇女时装、皮革制品和家具。接着,又增加了标有设计者的服装和青年人喜爱的男女运动衣,从而进一步拓宽了经营的花色品种。保守的政策已经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以蓬勃发展为导向的政策。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