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责任感会赢得支持(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将使命感根植于内心,让它成为脑海中一种强烈的意识,在日常行为和工作中,这种使命感的意识会让人表现得更加卓越。
◎责任感
耶鲁要求每位学生必须要牢记一条原则:领袖必须言行一致。卓有成效的领导能力不是基于聪明,而首先应基于始终不渝,这是至理名言。
卓越能够鼓舞人心,耶鲁教育我们:优秀的领袖总是有渴望卓越的激情,并且能付诸于行动。而他们中大多数也是具有强烈责任心的人。成功学研究专家吉姆·朗恩曾说过:“情绪压力来自于人未尽全力。”把高标准列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自然就会在无形之中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有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布朗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布朗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草丛中的杂草。”布朗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已做了。”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布朗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布朗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个电话?”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究竟做得好不好!”多问自己“我做得如何”,这就是责任。
责任感是简单而无价的。据说前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桌子上摆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Book of stop here(问题到此为止)”,这就是责任。耶鲁教育:如果在所处的环境中,你对待每一件事都是Book of stop here,那么,你的行为会影响其他人,当组织中所有的人都保持着这样的一种精神,你也将赢得足够的尊敬和荣誉。
责任感是不容易获得的,原因就在于它是由许多小事构成的。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无论多小的事,都能够比以往任何人做得好。比如说,该到上班时间了,可外面阴冷下着雨,而被窝里又那么舒服,你还未清醒的责任感让你在床上多躺了两分钟,你一定会问自己,你尽到职责了吗?还没有……除非你的责任感真的没有发芽,你才会欺骗自己。对自己的慈悲就是对责任的侵害,必须去战胜它。
活着就意味着责任,这是每个人生存的意义所在,每个人都有他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承担责任的工作。而且,不是说当你的地位凌驾于他人之上时,你就可以不必有责任感了,相反,你的职位越高、权力越大时,你所肩负的责任也就越重。不要害怕承担责任,要下定决心,你一定可以承担任何责任,一定可以比其他人完成得更出色。
◎勇敢承担责任
耶鲁的校训精神要求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要自律,而这也正是一个领袖所要具有的特质之一,领袖必须以身作则。
领袖是否能够坚持为数不多的基本准则(并且身体力行),或者说,为“他自己制定的”准则,是决定领袖拥有追随者还是伪善的趋炎附势者的关键因素。
负责任、尽义务是成熟的标志。几乎每个人做错了事都会寻找借口。对于责任,多数人不想主动去承担,而对于获益颇丰的好事,邀功领赏者不乏其人。负责任的人是成熟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他们把握自己的行为,做自我的主宰。在耶鲁大学中,除了要求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更要求学生学习其精神,教育学生增强责任感,就像培养他们其他优良品质一样。
领袖的地位与职责不只是地位和特权,更是一份强烈的责任感,真正的领袖很少会“放任自流”。当事态恶化时,他们总会尽力扭转局面,而不会指责别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任美国总参谋长的乔治·马歇尔将军则是承担责任的领袖楷模。当战斗失败后,马歇尔将军总是先反省自身的错误,勇敢地承担责任,不把错误推给下属,也因此而得到下属的爱戴。
千万不要利用自己的功绩或手中的权力来掩饰错误,从而忘却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人们习惯于为自己的过失找种种借口,以为这样就可以逃脱惩罚。伊甸园中的亚当被发现偷吃禁果之后,把责任推给了夏娃,这是不成熟的表现。夏娃随之又开罪于骗人的毒蛇,这也是欠成熟之举。当兄弟或伙伴们被叫到一起承认错误时,“是他叫我干的”就成为亘古不变的托词。正确的做法是,承认它们,解释它们,并为它们道歉。最重要的是利用它们,要让人们看到你如何承担责任和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些并不会影响你的形象,反而会让人们更加敬重你,愿意为你赴汤蹈火。
“回应”就是“答复”,相应地,“有所回应的”就是“有所答复的”,就是“负责任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就是不成熟的行为。负责任、尽义务是成熟的标志。耶鲁努力教育学生成长为负责任的人,就是在帮助学生走向成熟。责任必须限定在责任承担者的能力范围之内才合乎情理,而且必须与这种能力的有效运用程度相关。不成熟的人还不具有能完全承担责任的能力。
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道理:世上做过的事都是由某些人去做的,这些人有能力去完成它。一个人必须独自承担事情或与他人共同负责任,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会变更,但惟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越是成熟,责任越重。事情还远不止于此。这种无意中流露出的不成熟通常会延续到成年时代。在华盛顿,政客们都习惯于用“发生了错误”这种被动语态来逃避谴责。对于责任勇于承担的人少之又少,许多从事公益事业的人都熟知一句格言:只要不关心谁将受赏,做好事将永无止境。
归根结底,耶鲁要为学生能成长为怎样的人而负责,为学生怎样塑造自我而负责。“我就是这种人!”不该成为冷漠或可耻行为的借口。这种说法甚至也不够准确,因为我们不可能永远不变。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我们怎样定义自己,我们就成为怎样的人。在耶鲁,要学习的不只是专业的技能,还要学习做一个敢于负责的人。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