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聪明地工作比努力地工作更重要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在传统的惠普企业文化里,既强调工作生活两不误(Work life balance),也强调聪明地工作,所以我们刚进惠普时在价值观念方面不得不做出调整,因为那时候在很多国内单位里,任劳任怨、加班加点的员工才是好员工。但是惠普这样的跨国公司却不提倡员工整天努力拼命地工作,而提倡员工聪明地工作(Work smart ,not hard),希望员工能在工作中开动脑筋,想出更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完成工作,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比如,做某件事情今天花了三个小时,回去后就要想一想:下一次再做这件事的时候能否用两个小时做完,怎么做才能用两个小时做完,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改进,是改变流程还是改变方法,是改变工具还是改变技巧等等。惠普的文化就这样激发员工勤于思考。如果想出了好办法,下一次可以用两个小时完成了,那么还要进一步探索,有没有希望用一个小时就能做完?这样永无止境地探索下去,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就会不断提高,流程就会不断优化,从而达到少干活、多办事的效果,从根本上避免“勤劳而不富有”的局面出现。而一旦某个人想出了好办法就可以推广开来,大家可以用更省力的流程和方法去完成工作,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这就是典型的知识管理的范畴了。
这一价值观念,在惠普公司长达50多年的历史中,一直坚持不懈,影响深远。公司并不鼓励员工加班加点,而是希望员工寻求最省力的方式来完成工作,所以在各种培训中都反复强调,希望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工作技能,从而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而对于那些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工作的人,上司可能会问他们为什么?是什么方面出了问题无法在工作时间内把工作做完?所以员工加班得到的不是鼓励和表扬,而是质疑,这样员工就不会把加班加点当作好事来看待。因此在我长达十几年的惠普职业生涯中,加班加点的次数不过几十次而已,只有遇到重大活动、重大会议,才有可能出现加班加点的现象,平均下来,一年也就是几天的时间,直到卡莉时代这一传统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聪明地工作比努力地工作更重要,让员工在工作中开动脑筋,想出更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