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危机“暗礁”不时出现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危机”在汉语中大有讲究,从字面看,是“危”与“机”的组合,一方面代表着危险的境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大量的机会。危机一般是指企业与客户、新闻媒体、政府等公众之间因为某种非常因素引发的对于企业的声誉、形象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非常状态。
当企业在竞争的海洋中遨游的时候,随时都可能遭遇到巨浪的袭击和危机的困扰。危机是任何企业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都会竭力避免;但是危机又无所不在,加强危机管理就成为公司运作的重要课题。
危机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这是最近北京零点前进咨询有限公司的一项关于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报告显示:有超过半数的被访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之中,仅有45.2%的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
由于现代企业总是处在一个风云莫测的变化环境中,企业永远无法避免随时可能发生的产品、价格、人才、信息、财务、信誉等种种危机。仅仅在2004年的“多事之秋”,就有迅驰险殇、朗科折戟、格兰仕受谤、特富龙遭疑、巨能钙风波等等危机频频发生。然而,同样面对危机,有的企业沉着冷静,转危为安;有的企业则慌不择路,越陷越深。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正确面对企业的“危机管理”呢?
其实,对于企业来说,除了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之外,几乎所有人为原因造成的危机都是可以预防的。尤其对那些素来以诚信自律的企业而言,危机并不可怕。只要处理得当,危机也可以是契机——甚至有希望转化为胜机。
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2个月。这个全球软件的巨无霸之所以能够经历美国司法部门及各同行的围剿而安然无恙,恐怕与这种深刻的忧患意识不无关系。针对危机现象,专家认为:“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定期进行‘企业体检’。企业高管之所以难以发现自己的问题,常常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定期(至少两年一次)请企业外部的专业咨询公司对企业的各项功能进行‘体检’,才能有效地防患于未然。”
英特尔公司前CEO葛洛夫说过一句话:“没有准备的企业在危机中消亡,优秀的企业能成功地安渡危机,只有伟大的企业在危机中发现机遇。”
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教授就曾经作过一个预言:“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阶段,非常痛苦,我估计再过十年,现在民营企业200个中间有一个保留下来就不简单,垮台的垮台,成长的成长。” 历史仿佛一步一步印证这一点,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及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进一步长驱直入,中国的竞争更加炽热也更加残酷。
各种危险变成真实和普遍,因为全球化企业越来越多地面临社会的变革、自然的灾难,地缘或国家性政治的不稳定因素和其他的市场震动。从各种冲突的发生到商业环境的改变,企业受到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大的冲击。
可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随时面临着各种致命的打击,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正确认识和面对这些挑战,并制定出积极有效的对策,真正的做到保全自己,对每个企业都是一项迫切而亟待解决的课题。
企业发展的无定性时刻在提醒我们:在顺利时,你要有紧迫感、危机感,要居安思危,就如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里写到的,“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思考的人太少,也许危机就要来临。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