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5章 心理调节的技能(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学会与你自己内心静静地沟通,你将知道你生命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目的。
——伊丽莎白·罗斯
很多父母都认为,现在的孩子只要学习就好了,不愁衣食,受到的照顾无微不至,比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强多了,他们怎么会有心理压力呢?但是,现代的孩子在得到铺天盖地的爱的同时,却越来越失去了随心所欲地玩的自由;在得到大量玩具的同时,却失去了与父母拥抱、游戏和谈话的机会。而且在孩子感到压力时,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清楚地讲出来,因此他们有时无法得到父母的及时帮助,自身的知识以及处世经验缺乏造成他们也不能自己解除压力。若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将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给将来的发展也带来不利。所以,父母们要多注意孩子的心理状况,多引导他们,让他们学会心理调节的技能。
一、树立自信心
小红今年十岁,上小学四年级了,老师让她当班级干部,她就总是说“我不行,我做不好怎么办”。老师反映小红上课从来都不积极举手发言,其实,提问的问题她也不是不会。老师发现她的嗓音特别好,歌唱得很出色,推选她参加市里的歌咏比赛,她还是说“我不行,我做不好怎么办”。为了锻炼她的胆量,每次他们班级在学校获奖的时候,老师都特意叫她上主席台领奖,可是她都是这两句话来应付人,从来不敢积极主动去做事情。“我不会的”、“我从来没做过”、“我不行”、“我不敢”、“做错了别人笑我怎么办?”这些话是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常说的,又因为他们总是抱有这样的想法,行动中也就表现出迟疑、被动、唉声叹气或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由此恶性循环的话,他们的未来就让人担忧了。
总觉得自己不行的青少年一般都具有自卑心理,老是自我否定,缺乏自信心,做事畏缩不前,害怕失败,不愿去尝试、探索,甚至放弃成功的希望。可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只有充满自信心的人,才更容易受到别人的重视,因为要是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话,别人怎么去相信呢?而且缺乏自信的人一定不会主动表现自己,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谁又会心甘情愿做你的伯乐呢?那么,青少年应该如何树立自信心呢?
(一) 给孩子创造一片宽广的天空
这个提法可能让父母们觉得很冤枉:“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们可是一直全力支持、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呀”。其实,问题偏偏就出在这里,正因为父母十分关注自己的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就不免过于迫切,从而提出过高的要求,孩子难以达到就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所以我们提倡父母给孩子创造一片宽广的天空。
* 多鼓励,少盲目攀比。父母不要常对孩子说:“你瞧,人家小明多聪明,总是考全班第一名,你怎么就这么笨。”之类的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总拿别人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短处比,只能使自己的孩子越比越缺乏自信,甚至破罐子破摔了。只要知道不断地努力,就是个值得自豪的、成功的孩子。当孩子说我不行时,要鼓励他而不是责备他,多举一些他的优点,他就会为此加倍付出,时间长了就会做得很好。
* 多欣赏优点,少泄气。在思想上要认清这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成绩不是理所当然的、可忽略不计的,是他们付出很多努力以后才获得的,点滴自主的探索都是极为可贵的进步,应该对其大加称赞。用欣赏、夸奖、鼓励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千万不要觉得无关紧要,或者说别的孩子早做到这个了,来让孩子泄气。
* 多宽容孩子,少责骂他。即使孩子犯了错误,或成绩不够理想,父母也不应指责他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因为如果孩子在整个成长经历中,总是听着父母的责骂,就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他就总觉得自己什么也干不好,逐渐对自己的能力开始怀疑,形成一种自卑的自我评价系统。因此允许孩子失误,这是每一个做父母的所应拥有的最起码的宽容。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