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缺勤管理(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问题事典:
(1)贾炳灿同志是1984年调任上海液压件三厂厂长的。他原是上海高压油泵厂厂长,治厂有方,使该厂连获“行业排头兵”与“优秀企业”称号,已是颇有名望的管理干部了。这次是他主动向局里请求,调到这问题较多的液压件三厂来的。局里对他能迅速改变这厂的落后面貌寄予厚望。
贾厂长到任不久,就发现原有厂纪厂规中确有不少不尽合理之处,需要改革。但他觉得先要找到一个能引起震动的突破口,并能改得公平合理,令人信服。
他终于选中了一条。原来厂里规定,本厂干部和职工,凡缺勤者一律扣当月奖金1元。他觉得这规定貌似公平,其实不然。因为干部们发现自己可能来不及了,便先去局里或公司兜一圈再来厂,有个堂而皇之的因公晚来借口免于受罚,工人则无借口可依。厂里400来人,近半数是女工,孩子妈妈,家务事多,早上还要送孩子上学或入园,有的甚至得抱孩子来厂入托。本厂未建家属宿舍,职工散住全市各地,远的途中要换乘一两趟车;还有人住在浦东,要摆渡上班。碰上塞车`停渡,尤其雨、雪、大雾,尽管提前很早出门,仍难免缺勤。他们想迁来工厂附近,无处可迁;要调往住处附近工厂,很难成功,女工更难办。所有这些,使缺勤不能责怪工人自己。贾厂长认为应当从取消这条厂规下手改革。
有的干部提醒他,莫轻举忘动,此禁一开,纪律松弛,不可收拾;又说别的厂还设有考勤钟,缺勤一次扣10元,而且是累进式罚款,第二次罚20元,三次罚30元。我厂才扣1元,算个啥?
但贾厂长斟酌再三,这条一定得改,因为一元钱虽少,工人觉得不公、不服,气不顺,就影响到工作积极性。于是在3月末召开的全厂职工会上,他正式宣布,从4月1日起,工人缺勤不再扣奖金,并说明了理由。这项政策的确引起了全厂的轰动,职工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如果你是贾厂长,你准备怎样来对待员工缺勤的问题?你想采用什么样的激励手段和管理方式?
(2)2004年1月,某知名公司以连续旷工15天为由,单方解除了高级管理人员张某的劳动合同关系,并及时办理了退工等相应手续。2004年3月份,张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庭审中,双方各执一词:张某拿出了自己手写的请假条以及另一名高级管理人员的签字证明,用以证明这期间属于请事假而非旷工;而用人单位则出具了经过张某曾经签收的《员工手册》。该《员工手册》明确规定了包括该名高级管理人员在内的各级员工的请假审批程序,如“三天以上事假申请程序:经理、副经理请假应当填写单位统一制定的事假申请表,并经总裁和人事部经理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缺勤”。同时,单位还规定了“连续旷工十天以上属于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管理者总是会注意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和培训管理等相对重要的管理,而忽视一些基础性的管理,比如企业的缺勤管理。因为缺勤,在短期内,经理们是不会察觉到具体小时,你很难量化出他所造成的损失,甚至在当时几乎不产生的损失。试想员工迟到半个什么损失。就像水滴到石头上,根本无损石头。但从长期来讲,一直忽视这点将会产生水滴石穿的严重后果。比如因员工心中的积怨而产生的效率损失,企业文化受到破坏以及对企业不利的一些习惯的形成等。
事实上,缺勤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员工的导入教育、组织化过程、报酬及福利等。当然它还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士气和忠诚度,并可能带来工作中的冲突。然而,如果企业仅仅想通过制定一份完好的出勤管理制度来达到规范员工出勤的目的,只能陷入自己的一厢情愿,因为理想往往与现实是有差距的。比如说出勤管理制度执行不好或不当,毕竟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完全依赖出勤制度有时是根本无法有效解决缺勤问题。
对企业而言,做好缺勤管理,至少能产生以下几个优势:
一是能使人员的闲置效率有效发挥出来。首先有的缺勤是不可避免的,但很多缺勤是由小病或者其他没必要的原因造成的。其次能让出勤良好的员工摆正工作心态,认真做事。因为一个完善的缺勤管理系统给员工提供了一个公平一致的工作环境;
二是能让企业在解决缺勤问题中完善自己。因为很多问题并不是出在员工身上,所以管理者必须从自身中找到根源并有效解决。这有利于企业制度的规范化和进一步发展。同时缺勤管理还能辐射影响企业内部的其他细节管理,比如加班管理、文件管理等;
三是能使企业更具有凝聚力。因为在对缺勤进行管理时,企业如果能了解缺勤原因并能有效解决,就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不仅能发挥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节省了企业内部的绩效管理的成本。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