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10篇 地形(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不妨看一个反面的例子:
主帅知将之能将领尽其所能
于禁是曹操手下的中阶将领,经常随着曹操四处征战。
有一次,于禁带着部队行军途中,碰到十几个人,衣不蔽体,身上伤痕累累。于禁问怎么回事,回答被青州兵打劫,青州兵就是先前被曹操收降的黄巾贼。于禁听了很生气地骂道:
“青州兵也是主公的部属,怎么还在做贼!”
立即率队找青州兵兴师问罪,青州兵受到于禁一阵教训,跑去找曹操告状;于禁回到大本营后,并不立刻找曹操报到。有人提醒他说:
“青州兵已经投诉你了,还不赶快求见主公,好好为自己辩白一番?”
于禁回应:
“我们现在战地,敌人随时会来攻。我刚回营,不先部署准备,万一敌人来袭怎么办?曹公是个有智慧的人,一向深明事理;我没做错什么,有什么好辩白的?”
把部队安置妥当后,才去见曹操,并把事情经过简单报告了—番。曹操听了,对于禁的所作所为大加赞赏;不但不罚,还给他升了官。
一个好的领导人,能让手下能员出人头地;即使部属偶而不按规矩办事,只要行事得宜,也不会墨守成规,轻言惩处。恰恰相反,而是把这当作部属应变与处事能力的考验,能过关,就能出头。
曹操能在极度混乱的汉朝末年脱颖而出,不墨守成规,知人善任,绝对是他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
将领懦弱无能,不能严格约束士卒;训练不实,教导不明,以致吏卒生活作息不依常度;战阵不遵号令,队形混乱,举止轻率;这叫乱兵。
柴荣以霹雳手段整饬军纪提升战力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由于诸侯割据,全国陷入混战,地方根本不听中央号令,上行下效,下级逮着机会就造上级的反。士卒呢?更是有样学样;一打仗就伸手要钱,拿了钱也未必拼命,只是装装样子。战场上刀枪无情,稍不小心,伤了身,赔了命,可划不来。面对这种乱象,将领也没办法,自己本身无能更无德,下属的毛病都是向上看齐的结果。
因为将领无能,士卒水准低劣;所以,五代十国大都是短命政权,隔几年就换人当老大。
这种乱象,一直到了后周世宗柴荣,才有了改变。
柴荣当了皇帝之后,励精图治,革除各种乱象,为统一中国,积极做准备。
有一次,柴荣亲自领兵征伐北汉。两军交锋没多久,后周二名将领樊爱能、何徽首先怯阵,扔下部队,只带了少数骑从逃离,后周军阵脚顿时大乱。正在这个危急的时候,柴荣不但沉着不乱,还当机立断,率领几十骑出阵冲杀;后周将士看到皇帝亲自出马,顿时士气大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终于打了一场大胜仗。
战事结束后,柴荣立刻把樊爱能、何徽等七十余名临阵脱逃的大小将领全部处斩。
在柴荣的严格整饬下,部队的所有恶习全部清除一空;后周大军成了五代中素质最好,战力最强的部队。在柴荣的率领下,南征北讨,打了不少胜仗;若非柴荣早死,历史将被改写了。
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将领不能分析敌情,判断敌我形势,以少数兵力对抗多数兵力,以劣势抗击优势,部队不能精选劲卒编伍,这叫北兵。
北就是败逃、败北,所以北兵,也可称为败兵。
料敌是胜敌的第一要务,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知彼就是料敌的基本功课之一。一个将领既然不能料敌,更不可能带领部队“以少合众,以弱击强”了。
这一段的重点,除了料敌,就是“选锋”了。
所谓选锋,就是在士卒中选择勇悍精干者,编为劲旅,以担任最艰难、最危险的战役之用,但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目的,是提升整体团队的战力。
尉缭子兵法也说过:“武士不选,则众不强”。道理很简单,大部队中,强弱、智愚、老少不一;如果全部混编在一起,在相同的号令下,弱的会削弱强的,愚的会钝化智的,老的会拖垮少的;如果把不同等级层次的士卒区分开来,则强、智、少就不会被弱、愚、老牵制;不同的任务派任不同等级的队伍,则不但效率更好,整体战力更能提升。
除此之外,选锋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意义——让强而有能者出头。当一个大团队中,强、能者能迅速位居领导阶层时,团队的整体能量就能发挥至极限,若是军队,就会成为一支战胜攻取的劲旅。
谢玄精选北府兵大破苻坚乌合之众
东晋时的淝水之战,东晋之所以能获胜,除了宰相谢安沉着冷静的安定人心之策外,最重要的关键就是“北府兵”。
北府兵是东晋大将谢玄于镇守广陵时,召募从江北逃到江南的勇士组合而成的,在谢玄的严格训练之下,战斗力特别强,远胜于一般东晋士卒。
淝水大战初起时,东晋只以八万军力对抗前秦的八十万大军;在以一对十的绝对劣势下,东晋上下人心惶惶,都以为晋军必败;但大将谢玄却以一场胜仗稳住了军心。
情势转变的关键,就在于经过严格选锋的北府兵。
前秦大军一路南下,前锋梁成领兵五万先行。谢玄考虑到一旦前秦主力抵达,晋军将难以抵挡,便决定先挫挫其前锋的锐气,于是派出大将刘牢之夜袭梁成。前秦军半夜遇袭,一时措手不及,被刘牢之杀得大败,梁成被俘。刘牢之以五千之寡大破梁成五万之众,大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也粉碎了前秦军不败的神话,经过这一场胜仗后,晋军由被动转为主动,逐渐掌握了攻守节奏,为胜利打下了基础。
以上六项(走兵,不量寡众;弛兵,本乏刑德:陷兵,失于训练;崩兵,非理兴怒;乱兵,法令不行;北兵,不择骁勇。)都是致败之道,是将领的重责大任,不可不谨慎深思的。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充分利用地形,是战争取胜最大的助益。
探索敌情,研判情势,详究地形利我害敌之处,计算争战之地行程,以取得致敌制胜机先,是将领的重责大任。
详悉这些用战基本原则,一定胜利;反之,不详悉这些用战基本原则,一定失败。
所以,当形势、资讯显示必然胜利时,就算国君说不打,身为将领一定要坚持开战;当形势、资讯显示不必然胜利时,即使国君表示开打,也一定要坚持不战。
身为将领,战胜攻取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坚壁不战也不畏惧刑责处罚;把人民安全与国家利益摆中间,个人名声与安危放两边,这样的将领,才是国家最珍贵的瑰宝。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把士卒当做婴儿般呵护,士卒就会乐意和将领冒险犯难;把士卒当做亲生儿子般疼惜,士卒就会乐意和将领一起拼死决战。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